探秘沟牙田鼠-完整图片百科 (沟牙鼯鼠分布省份)

2024-03-08 02:15:43来源:2021最新十大热门人气排行榜-科奇网作者:佚名 阅读量:

根据分子系统学研究的结果,该物种的分类地位被确认为沟牙田鼠属,早期曾被命名为沟牙田鼠属,有争议是属于田鼠属还是松田鼠属,但确实属于沟牙田鼠属。在过去的近100年里,该属一直只有一个物种,沟牙田鼠,并且数量稀少,极为珍稀。该物种于1911年被正式命名,并在2007年之前的一个世纪内,全球仅有3个标本,分别分布在大英博物馆、四川省疾控中心和兰州大学。从2007年到2020年,四川省林科院在四川的黑水县和九寨沟县进行调查,多次采集到该物种,积累了25个标本。通过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确定了该物种的分类地位。该物种被IUCN列为易危级(VU)。

2007年,刘少英等人在四川发现了另一种沟牙田鼠——凉山沟牙田鼠,这是沟牙田鼠属的第二个物种。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它还被纳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的易危(VU)物种类别。

沟牙田鼠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上与其他田鼠相似,成年个体的平均体长为110mm,尾长为40mm,后足长为19mm,耳高为16.9mm。颅全长平均为27mm,颅基长25mm,颧宽15mm。与其他田鼠相比,沟牙田鼠有明显的形态区别:上门齿较宽,两颗门齿总宽达2.5mm;下门齿外露部分很短,不到4mm;下门齿总长也很短,仅为下颌全长的77%。第3上臼齿的最后齿环呈豆状,其他齿环呈扇形;头骨脑颅异常隆起,吻鼻部较短。相比同属其他田鼠的上门齿宽度小于2.44mm,下门齿外露部分大于4.5mm,下门齿总长与下颌全长的比例超过82%,臼齿咀嚼面为三角形,脑颅较为平坦,吻部较长。

沟牙田鼠是中国特有种,仅分布于甘肃岷县、四川黑水和九寨沟地区,栖息于海拔约2500米的针阔混交林缘草地。它主要以植物的绿色部分和种子为食。在四川省内,它属于稀有种,对环境的危害较小。


沟牙鼯鼠的介绍

沟牙鼯鼠(学名:Aeretes melanopterus),别称黑翼鼯鼠,为中国特有种。 沟牙鼯鼠为中型鼯鼠,体长305~310mm,尾长330~343mm,后足长63~65mm,背毛沙灰棕色,毛基深灰色,中上段黄棕色,毛尖黑色。 沟牙鼯鼠具夜行性。 以滑翔和攀爬结合交替活动。 植食性,喜在高大乔木的树洞中做巢,栖息于海拔3000以下水源丰富的深山针阔混交林中。 每年繁殖一次,每胎1~2仔。 沟牙鼯鼠仅发现于不多的几个地方,数量已经很少,已处于濒危。 现已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概述图来源:1)

沟牙鼯鼠的栖息环境

沟牙鼯鼠栖息于海拔3000以下水源丰富的深山针阔混交林中,选择冷杉、黑桦、白桦林等乔木作为栖息位点。

为什么眼镜蛇的沟牙,长度较其他蛇类更短一些?

这类毒蛇的上颌骨上生有一对或数 对沟牙,沟牙的前沿有一对纵向小沟,是毒液流通的地方, 沟牙比管牙短小,不能竖起活动,可以有副牙。

毒牙被折断 后,约过月余还可再生。沟牙按其在上颌骨上生长的位置, 又可以分为前沟牙和后沟牙。前沟牙长在上领骨无毒齿的 前方,一般为一对,左右对称;后沟牙长在上颌骨无毒齿的 后方,可以有两对以上。

长有前沟牙的毒蛇为前沟牙类 毒;长有后沟牙的毒蛇称为后沟牙类毒蛇。

眼镜蛇科主要特征:上颌骨较短,前端有沟牙,沟牙之后往往有1至数枚细牙,系前沟牙类毒蛇,毒液含神经毒为主。本科蛇类不爱活动,头部呈椭圆形,从外形看与无毒蛇不易区别。头背具有对称大鳞,无颊鳞。瞳孔圆形,尾圆柱状,整条脊柱均有椎体下突。中国只有4属8种左右,如银环蛇 、金环蛇、眼镜蛇、眼镜王蛇等主要剧毒蛇。[1]

剧毒蛇的颜色多种多样,从黑色或深棕色到浅黄白色。与无毒蛇不同,毒蛇的尖牙不能折叠,因而相对较小。多数眼镜蛇体形很大,可达1.2-2.5米长。眼镜蛇毒液为高危性混合毒液。眼镜蛇最明显的特征是其颈部皮褶。该部位可以向外膨起用以威吓对手。眼镜蛇被激怒时,会将身体前段竖起,颈部皮褶两侧膨胀,此时背部的眼镜圈纹愈加明显,同时发出呼呼声,借以恐吓敌人。事实上很多蛇都可以或多或少的膨起颈部,而眼镜蛇只是更为典型而已。

更多排行: 田鼠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