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拉真的军事征亚战争和帕提亚战争 (图拉真军事水平)

2024-03-12 06:44:26来源:2021最新十大热门人气排行榜-科奇网作者:佚名 阅读量:

图拉真之所以在罗马帝国享有久负盛名的声誉,是因为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统治者,更是继凯撒之后的杰出征服者。他通过疆域扩张,使罗马帝国的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在他的军事征讨生涯中,达西亚战争和帕提亚战争是最为重要的两场战役。为了应对对外战争的需要,他将罗马军团扩充至30个,并增加了每个军团的规模。同时,他招募了各种当地部队提供支援,这些部队来自非罗马部落和民族单位,使用他们独有的武器,包括穿戴铠甲的骑兵。

图拉真依托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发动了一系列对外侵略战。首先是达西亚战争,他率领庞大的军队强渡多瑙河,击败了达西亚王国,最终将其并入罗马,成为新的行省。这场胜利不仅消除了一个潜在威胁,也为图拉真的公共建设提供了资金。在罗马举办为期123天的庆祝活动,以庆祝这场胜利,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接着,图拉真将目光转向亚洲,与帕提亚展开战争。他占领了阿拉伯北部的那巴特阿王国,设立了阿拉伯行省。随后,他夺取了亚美尼亚,并将其纳入罗马版图。取得的轻松胜利激发了他的扩张野心,于是他继续向东进军,占领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最终,他将这些地区并入罗马,设立了美索不达米亚行省和亚述行省。

在帕提亚战争的最后阶段,图拉真抵达波斯湾,这是他唯一一次到达此地。面对大海,他感慨万千,但也深切意识到辉煌的成就终将化为乌有。他将新征服的土地并入罗马,壮大了帝国版图。图拉真的船队席卷阿拉伯沿海的市镇,他甚至自夸兵力几乎触及印度领土。


亚德里亚堡之战的详细战斗经过是怎样的

亚德里亚堡之战的详细战斗经过是怎样的

哥特人一支西哥特人得到罗马皇帝的允许,从北方达西亚(今罗马尼亚)越过多瑙河,移居米西亚省和色雷斯一带。

入境的西哥特人不堪罗马官吏的压榨和暴行,于376年掀起大暴动,得到当地下层人民的支持,给罗马当局以沉重打击。378年,罗马皇帝瓦伦斯率领的罗马四万大军在亚德里亚堡与弗里迪盖伦领导下的西哥特人展开决战,结果被其打得大败,瓦伦斯皇帝战死。

此后西哥特人转战意大利,继续打击并进一步动摇着罗马帝国的统治。虽然经历过三世纪危机,但四世纪的罗马帝国依然拥有可观的实力。即便罗马在德国的北部、瑞士北部、多瑙河北部、尼罗河中游的领土都丧失了,他的疆域依旧北达哈德良长城,南及撒哈拉沙漠,西沿大西洋,东接美索不达米亚。

在当时,拥有7000万人口的罗马帝国不仅是世界上疆域最为辽阔的国家,还是人口最多的国家。

尽管罗马依旧是一个超级帝国,但在政治和军事上,相对于帝国前期已经历了极大的变化。公元一二世纪的罗马军队由军团和辅助部队组成,而公元四世纪的则是由野战军和边防军组成。

早期帝国的军队总数有30-35万,军团和辅助部队各占一半。无论是军团还是辅助部队,都可作为机动力量前往各个战场。他们的武器装备非常精良,军纪也非常严明,是早期帝国对应外敌的一大利器。

晚期帝国的军队扩充了许多,但却没有明说具体的数字。许多史学家都对晚期罗马军队的数量进行了推测,蒙森推测晚期罗马一共有55万军队,尼斯谢给出的数据则是73万,琼斯的是60万,瓦哈底的是52万,斯基尔的是50万。

尽管对军队总数量的推测差异很大,这些史学家在估计野战军数量时却高度的一致,基本都是20万左右。

这或许说明了一个问题,晚期帝国的军队规模虽然扩大了,但具有机动作战能力的军队却比早期帝国少了十多万。因此晚期罗马帝国应对军队数量上千上万的外敌时,显得无力。

至于边防军,职责仅是作为驻军呆在工事之后消极防守,很多时候并没有多大作用。

对此可以简单做个对比,以便加深对两种军事体系之下罗马应付高烈度战争时的不同:

提比略在公元6年镇压起义时在几个月内集结了10万人。图拉真对达西亚王国发动的两次战争投入的兵力,一次是10万,一次是15万。

对帕提亚的战争中则投入了7万以上的兵力。

反观晚期帝国,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无疑是皇帝尤利安对萨珊波斯的进攻,可是这次战斗投入的战斗人数仅有3万人。

而在前些年他对抗莱茵河上的蛮族人时,麾下的军队也只有1-2万人。相比早中期帝国,晚期罗马能进行野战的兵力实在是少得可怜。

这么一来,我们也就不能对亚德里亚堡战役中罗马军队的数量有太高的期望。

何况即便是这么一支数量有限的部队,都是从各自分散的驻地抽调而来,缺乏必要的协同性。

哥特战争爆发后,巴尔干的残余罗马军队便被迅速击败。这不仅是由于巴尔干的罗马军队数量很少,并且其中的大部分都是战斗力低下的边防军组成。

在击败了当地唯一一支野战部队后,哥特人开始大肆劫掠,巴尔干大片大片的乡村被摧毁。只是由于缺乏攻城力量,他们才对防卫严密的要塞和城市毫不理睬。

此时身在安条克的瓦伦斯接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开始抽调东部的军队前往巴尔干。同时他还联系罗马西部的皇帝格拉提安,要求对方提供支援。

格拉提安自然是一口允诺了这位东部同事的请求。鉴于莱茵河对面的蛮族部落相比之前已经安分了不少,他便抽调高卢的军队作为援军前往巴尔干。

但就如之前提到的,莱茵河流域突如其来的战事迫使格拉提安掉转枪头转回高卢。公元378年早些时候,当瓦伦斯和他的部队已经到达巴尔干半岛时,格拉提安和他的援军却迟迟不见踪影。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瓦伦斯的士兵开始变得焦躁不安,他本人也因为援军迟迟未到而感到忧虑。尽管格拉提安承诺他仍然会赶往支援,但到了八月,夏天已过去了一大半,瓦伦斯依旧没等到他想要的援军。恰好在这时,传来哥特人正从北部向亚德里亚堡挺进,而他们的兵力只有不多的1万。

听到蛮族只有1万战士,瓦伦斯决定亲率大军与之决战。

因为他手头上拥有的兵力达到了三万人,面对只有一万兵力的蛮族胜算很大。于是他带领自己的军队仓促前往亚德里亚堡北部寻求和蛮族的正面对决。

或许是命中注定瓦伦斯要命丧于此,他得到的情报出现了错误,罗马人误以为在亚德里亚堡北部的哥特人只是瑟文吉部落,却没想到此时格鲁森尼人也加入了瑟文吉的阵营,哥特人的兵力达到了2万之众。

8月8日,双方已经近到可以在战场上看到对方的军队。哥特人派出了使节前去求和,但瓦伦斯断然拒绝接受和谈,哥特人不死心,又派遣了两批使节,瓦伦斯开始犹豫了。

正当他安排交换人质,以保证和约的有效性时,罗马军队右翼的两支部队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就贸然发动进攻。战斗终究还是不可避免的打响了。

哥特人虽然已经击败了不少罗马军团,但他们也知道自己在精锐的野战军团面前难有胜算。

于是便在己方战线上布置了由辎重大车围成的车阵。他们的骑兵部队虽然比较善战,却在稍早时候离开营地进行侦查和粮秣搜集任务,一时半会还帮不上忙。

罗马一方则是在侧翼部署轻步兵和骑兵,在中央部署重装步兵的传统布阵模式。但战斗刚开始时,罗马军队的左翼还没摆好作战阵列。所以战役前期,就是罗马右翼部队擅自发起的攻击。

幸好他们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哥特人的步兵被他们逼迫得退回大车之后死守。整个过程发展的太快,以至于左翼的部队迟迟没有完成布阵。

此时,战局发生了逆转。哥特骑兵从战场视线之外的地方返回,不经任何准备,便入雷电般从附近高山上冲下来,引起一片混乱。他们所到之处见人就杀,直捣队形混乱的罗马军队左翼。

在罗马左翼被击溃后,哥特人又冲入了正在围攻车阵的罗马中军。而此刻罗马人唯一的反击力量——骑兵也不战而逃。

局势彻底倒向了哥特人,罗马人几乎全军覆没,就连瓦伦斯也没能逃得一命,本人受伤后被困在一间木屋中被活活烧死。

亚德里亚堡战役极大地影响了罗马帝国,不仅皇帝战死,而且哥特人在这之后的几十年一直待在帝国境内,成为罗马帝国内部的一颗毒瘤。直到罗马帝国西部彻底沦陷后,哥特人依然存在,还在西班牙与意大利都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瓦伦斯并非一个无能的君主,他曾有力地平定普罗科皮乌斯叛乱,压制了哥特人,并迫使萨珊波斯求和。固然,这次出现的对手比起之前的敌人有更强的组织效率,而且其首领弗里迪盖伦也在指挥艺术上胜过了瓦伦斯。但是招致如此重大的惨败以至于几乎全军覆没,自己也战死,主要并非瓦伦斯的责任。

罗马帝国当时已经衰退,加上各种巧合因素,亚德里亚堡的悲剧于是难以避免地发生了。

罗马士兵已经尽力了!主帅如此,卡莱之战败得真冤

谈到罗马军团,除了其辉煌的战绩之外,自然也会想到它那些惨烈的败仗。 而在罗马军团早期的败仗记录中,最著名的战争,除了成就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威名的坎尼之战外,就属罗马军团对战帕提亚帝国的卡莱会战了。 很多人提到卡莱会战,就会直观地认为,罗马军团的惨败是因为罗马步兵不如帕提亚的弓骑兵以及重骑兵。 这个看法,如果放在马镫已经大规模使用的时代,那么还真有可能是这样。 可是,在马镫尚未发明的公元前53年,单单认为罗马军团惨败是因为步兵战斗力低于骑兵,是有很大问题的。 实际上,在马镫发明以前,特别是在大多数马具都还较为简陋的公元前53年,骑兵单独面对步兵,尤其是像罗马军团步兵这样的重步兵阵容,大多数情况是有来无回。 重骑兵看着威猛,但实际上没有马镫的他们并不是步兵克星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都知道,卡莱会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那帕提亚方是如何在这样的时代,用战斗力、数量均不及罗马军团的骑兵打败对手的呢?个人认为,如果把帕提亚胜利的要素划分为100分,那么,帕提亚方的努力能算30分,而剩下70分,则要归功于罗马军团的主帅,著名的「 ”前三头同盟”成员之一,罗马首富克拉苏。 要解释这个问题,不妨让我们沿着卡莱之战的轨迹来看看。 公元前60年,征服东方各国的罗马名将庞培、罗马首富克拉苏以及当时的政治新星凯撒私下组成联盟,共同反对罗马元老院的限制,在三人的努力之下,元老院大权旁落。 到公元前55年时,庞培为自己的军队谋得了土地,自己也获得了无上的荣誉,世人都称呼他为「 ”伟大的庞培”,凯撒则顺利推行了筹备已久的《农地法》,同时成为了高卢总督,而克拉苏则也成为了叙利亚的总督。 克拉苏雕像及还原图 但是,克拉苏的日子却不好过,因为他发现,随着凯撒在高卢的开疆扩土,其个人声望不断提高,明显已经盖过了克拉苏。 考虑到庞培的声望早已无人能比,如果自己如果不能在功绩上超过凯撒,那么自己势必会在「 ”三头同盟”中沦为边缘人物,因此,他决定像凯撒一样开疆拓土,而他的目标,自然不会是神马蛮族,而是毗邻罗马的东方帝国-帕提亚。 帕提亚人原本是中亚一带西徐亚游牧民族的一个分支,他们的老家尼萨位于里海以东,波斯老家波西斯以北。 在亚历山大大帝的部下塞琉古建立塞琉古帝国后,他们作为藩属,名义上为塞琉古效力,但是随着塞琉古帝国的衰落,帕提亚人乘机发展壮大,控制住了波西斯、米底以及繁荣的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建立了当时西方世界仅次于罗马的大帝国。 帕提亚帝国疆域,注意此图中包含了亚美尼亚王国 按说既然如此,一个明智的人,势必不会轻易与帕提亚交战,但是克拉苏的经历,却让这个罗马首富有了错误的判断。 实际上,克拉苏刚刚上任的时候,就和帕提亚人有了一次小规模的交战,在这场战斗中,克拉苏的部队轻而易举地击溃了帕提亚人的部队,因此,他对帕提亚人有了错误的判断,认为他们不堪一击。 实际上,这主要是因为帕提亚人缺乏准备,并且罗马军队没有深入敌后,同时,当时的帕提亚,还深陷内乱之中。 不过,这些事情,克拉苏没有放在心上。 听到克拉苏准备出征帕提亚,庞培和凯撒并没有袖手旁观,他们都对克拉苏进行了援助,凯撒把原本在自己军队中的克拉苏长子普布利乌斯调了过去,让已经久经沙场的他带着1000名高卢骑兵帮助自己的父亲,顺带一提,凯撒也只有几千名高卢骑兵而已。 而庞培则把老部下欧古塔乌斯派去给克拉苏当军团长,同时,尚未发迹,但是军事才能出众的卡西乌斯也被派去帮助克拉苏。 在高卢的凯撒给了克拉苏1000名精锐的高卢骑兵 按照凯撒和庞培的想法,即使克拉苏军事能力再怎么糟糕,有这套优秀的将领班底,无论如何,也不会太惨,更何况,克拉苏也不是完全不懂军事,实际上,克拉苏也是军旅出身,早在24岁的时候,就已经在「 ”同盟者战争”中亲临战场了,而在18年前的斯巴达克斯起义中,他也亲自率领国军队镇压奴隶战士们。 那到了公元前55年11月底的时候,克拉苏就从意大利本土坐船前往叙利亚。 他的军队,主要由前总督留下来的两个军团,以及自己自费招募的6个军团组成。 按照规定,克拉苏手上光军团士兵就应该有4.8万人,但是,实际情况却是他只有3.84万人,这是为什么呢?原来,1个军团按理应该由10个大队组成,但是克拉苏的军团,却只包含8个大队,究其原因,主要是当时罗马共和国的经费不足。 克拉苏的军队少有经过训练的合格士兵 这就很有意思了,克拉苏不是罗马首富吗?他出征难道会缺钱吗?当然不会,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还是克拉苏自己抠门,一个人越有钱,就有可能会越吝啬,本来克拉苏的财力完全可以负担满编军团,但他居然还是用资金不足这个理由放弃了剩下的大队。 而更有意思的是,按道理招募到军团就要马上训练,特别是还要征讨一个大国,可是克拉苏心疼自己已经掏出去的钱,于是部队也不训练,而是先跑到叙利亚地区的古老神庙去洗劫一番,这样来挽回自己的「 ”损失”。 由此可见,克拉苏的部队,并不是常规的经过训练的罗马军团,而是一群缺乏训练的乌合之众。 在钱包重新饱满了起来后,克拉苏的军队开始朝着帕提亚境内进发了。 但是在挑选进军路线上,克拉苏的军队却产生了分歧。 由于克拉苏的进攻目标是自塞琉古帝国时代就建立的重镇塞琉西亚,因此,可选的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从叙利亚向东,抵达幼发拉底河后乘船南下,到达尽头后穿越10公里左右的沙漠路线,随后再沿着底格里斯河前进。 而第二条路线,则是到达底格里斯河后就穿越大片沙漠,到达底格里斯河后就沿河南下。 另外,当时已经是罗马同盟国的亚美尼亚国的阿尔塔瓦兹德二世国王,还提出了第三条路线,那就是经亚美尼亚南下进攻帕提亚。 沙漠非常方便帕提亚人的行动 大多数幕僚,特别是来自庞培和凯撒处的将领们,都认为第一条路线较为理想,第三条太激进,但是克拉苏却听信一个当地贵族向导的话,执意要选择第二条路线。 幕僚们自然极力反对,但是,克拉苏却以最高统帅的身份强制下令。 于是,克拉苏军选择了危险的沙漠地带。 克拉苏不知道,他的刚愎自用,为帕提亚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而反观帕提亚帝国这边,国王奥德罗斯二世听说罗马军队要入侵帕提亚,当即决定让手下的亲信将领苏莱纳领着1000名铁甲骑兵和8000名轻装弓骑兵防守美索不达米亚,自己则率领主力进攻亚美尼亚,在他看来,亚美尼亚这条进攻路线是最适合罗马军队的路线,因此,他要抢先拿下亚美尼亚,同时牵制住了解帕提亚的亚美尼亚军队。 结果,由于克拉苏的进军路线问题,让苏莱纳变成了与罗马人交战的帕提亚主力。 这个时候,克拉苏有名罗马军团士兵,包含弓手在内的4000名轻装步兵以及包含高卢骑兵在内的4000名骑兵,比起苏莱纳的军队,克拉苏的优势十分明显。 当时弓骑兵能够携带的弓箭极为有限 苏莱纳这个人与克拉苏恰好相反,虽然军队数量不如对手,但是苏莱纳是少有的优秀将领,同时富有创新精神。 当时,克拉苏不怕帕提亚人用弓骑兵消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弓骑兵携带的箭矢有限,没有了箭的弓骑兵,要对抗罗马重步兵,那就是羊入虎口。 但是苏莱纳专程弄来了1000匹骆驼,专门让它们来运送箭矢,同时带着自己少量的部队主动向克拉苏军的方位进军。 当克拉苏的军队盯着炎炎烈日在沙漠中,突然发现不远处出现滚滚烟尘,仔细一看,一个又一个帕提亚骑手鱼贯而出。 克拉苏这个人非常不善于情报收集,因此,他压根就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不是帕提亚的主力,而且苏莱纳也特意安排人不断在沙漠中奔驰来扬起沙尘,同时让部分士兵一直敲击着战鼓,营造一副帕提亚人人多势众的样子。 克拉苏一看,担心遭到重装骑兵的直接突进,因此他下令让所有士兵围成一个正方形阵型。 这当然就正中苏莱纳下怀了,他的部队主要是弓骑兵,罗马军队不站在一起让,怎么能方便弓骑兵射击呢? 帕提亚人肆意向克拉苏军泼洒箭雨 所以,帕提亚的弓骑兵这才能够舒舒服服地朝着罗马军队泼洒箭雨。 顺带一提,克拉苏也曾让4000名轻装部队发动反击,结果因为人太少,而且弓箭射程和杀伤力都不如别人,结果被击退了回来。 本来克拉苏和一干幕僚都打算等着帕提亚人用光弓箭,结果等了好久,帕提亚人的射击也没有终止,只要一个帕提亚人用尽了箭,就马上策马跑到后方的骆驼群那里,拿上骆驼背上的弓箭就回来继续射击。 就这样,克拉苏终于顶不住了,他于是就让儿子普布利乌斯带着凯撒送来的1000名高卢骑兵出击,试图驱逐弓骑兵,减轻一直头顶箭雨的罗马步兵的压力。 结果普布利乌斯的这些骑兵自然在冲出罗马军阵后就遭到了袭击,四面八方的箭雨让他们备受打击,同时苏莱纳仅有的2000名铁甲骑兵也冲了过来,在这种全方位的打击之下,即便这1000名骑兵是跟着凯撒锻炼出来的,也于事无补,全体阵亡。 据说,有一个铁甲骑兵还特意找到死去的普布利乌斯,用长矛顶着他的首级,朝着罗马军的阵型方向炫耀,打击克拉苏的战斗意志。 火灾的勒索是克拉苏的财富来源之一 结果克拉苏还算是个硬汉,他没有就此颓废,反而转过身去,游走在阵型的各个地方,告诉士兵们,虽然我的儿子都战死了,但依然决心为罗马共和国的光荣和名誉而战,希望能够鼓舞士兵们坚守信念。 如果说这个话的是凯撒或者庞培,那么士兵们或许还会相信,可说这个话的是克拉苏,那就怨不得士兵们了。 克拉苏在罗马城时,大搞高利贷生意,而且还垄断了罗马城的消防工作,每当有人家失火,他的消防小队就来到现场,高价索要报酬,如果不给,那主人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人或者财产葬身火海。 这样一个令人厌恶的人,到了战场上,是很难得到士兵的信赖的。 不过克拉苏的军队毕竟人多,熬到入夜后,帕提亚人也停止了进攻。 欧古塔乌斯和卡西乌斯两人一直忙着安慰克拉苏,并且提出了多个对策,其中甚至包括趁着夜色突袭帕提亚人的营地。 说实话,尽管这个计策很冒险,但是一旦实施,哪怕不能击败帕提亚人,至少多多少少也能了解一点帕提亚人的虚实,如果是凯撒或者庞培,说不定还真有胆子这样干。 可是罗马人的主将是克拉苏,爱财之人往往不敢冒险,因此,全军上下等来等去,等来了一个命令,全军撤退。 无论哪个时代,步兵都应结阵应对骑兵冲击 于是克拉苏军上下连夜逃跑,根本没有去管白天受伤的4000名伤员。 对于帕提亚人而言,即使苏莱纳准备充足,要凭弓箭消灭构成阵型的近4万的罗马军队,还是太困难了,结果克拉苏居然主动配合,让部队逃走,这军队一撤,阵型全无,单个罗马士兵肯定不敌骑兵,于是帕提亚人先解决了4000名罗马伤兵,随后紧追克拉苏的军队,一路上,许多落单的罗马士兵都被帕提亚骑兵所杀。 克拉苏的第一个撤退目标是战场北部的卡莱城,结果到了这个地方之后,因为逃过来的士兵过多,卡莱粮食短缺,于是克拉苏只好继续向北部的西那卡城逃走。 欧古塔乌斯率领5000名士兵先行,而克拉苏自己跟在后面,而另一个幕僚卡西乌斯出于对克拉苏的唾弃,自己带着500骑兵往西逃走了。 克拉苏的不得人心,在失败后变得更加明显了。 这时,距离克拉苏与帕提亚交战,不过过了两天,欧古塔乌斯此时已经抵达了西那卡,而克拉苏的部队这回已经只剩下了3000人左右,而且屁股后面还跟着苏莱纳的部队,看着来不及赶到西那卡城,于是他选择躲进附近的山里。 苏莱纳这边于是抓住几个落单的士兵,告诉他们自己打算和克拉苏谈判,如果克拉苏同意,那么他可以放过罗马俘虏。 随后放这些士兵进山去告诉克拉苏这个消息。 克拉苏之死 克拉苏有的选吗?这个地步自然是没有其他选择了,他要是不去,估计身边的士兵也会绑着他去谈判。 于是克拉苏答应了苏莱纳,而在西那卡的欧古塔乌斯听到这个消息,又带着5000士兵跑了回来,和克拉苏一道参加了谈判。 但是这个谈判只是苏莱纳企图活捉克拉苏的陷阱,结果在谈判中,克拉苏和欧古塔乌斯都应为抵抗而被杀,到这里,克拉苏的军队,也算是彻底完蛋了。 从卡莱之战的整个过程来看,不得不承认,克拉苏为帕提亚人创造了许多机会,首先,带着没怎么训练过的军队进攻帕提亚,其次,走了一个幕僚和当地同盟国国王都不建议的路线,方便了苏莱纳的战术施展,而且,本身缺乏战斗意志,虽然丧子之痛可以了解,但是作为指挥官,仅仅一天的战斗就仓皇撤退,造成了军队的大规模减员。 不过,之后的表现就不能怪他了,毕竟败局已定,区别只在于克拉苏的死法而已。 与凯撒同时代,是有野心的政治家的不幸 说实在的,克拉苏硬要和凯撒、庞培相比,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两人都是当世的俊杰,能力远超克拉苏,个人魅力上也远超这个罗马首富,相比较而言,克拉苏自然压力特别巨大,因此才会执意去挑战帕提亚,结果反而便宜了帕提亚。 而在克拉苏之后的罗马军队,哪怕是包括失利的后三头同盟中的安东尼的军队,也没有败成他那个样子。 实际上,包括尼禄时代的科尔布罗,以至于五贤帝时期的图拉真,甚至是三世纪危机前的卡拉卡拉等罗马军队主帅,大多都能和帕提亚人有来有回,这里面,除了名将科尔布罗和五贤帝中最能打的图拉真之外,没有一个人会在帕提亚人面前大败。 所以说,克拉苏这个特例中的特例,还真是造成卡莱之战惨败的最主要原因。

求历史军事帝!我想问下罗马帝国这么强大为什么会频频败给帕提亚和萨珊帝国

三巨头的克拉苏被杀数千罗马士兵被俘,连东罗的皇帝都被俘虏,每次战争都失败,貌似图拉真是唯一打了胜仗的,失败后还挨割地赔款,难道罗马军团就那么不堪一击?克拉苏时期,罗马帝国武力的强大体现在凯撒身上,他的军功不用多说吧,克拉苏正是因为嫉妒凯撒对高卢的征服,才仓促东征,结果就被安息人金汁灌喉而死。 帕提亚和罗马帝国是互有胜负啊,并不是一直败,图拉真要不是后方的犹太人起义,说不定帕提亚就被他灭了。 萨珊帝国的崛起比较短暂,但是鼎盛时期号称第二个波斯帝国,当时还是日落西山的东罗马帝国当然打不过它,不过萨珊帝国很快就衰落,然后over了,(拜占庭和萨珊五次大战,萨珊赢了前三,后面两场全输)。 罗马帝国的强大主要是在泛欧罗巴还是愚昧黑暗落后的时代,它以一种先进的共和体国家组织形式出现,这种国家机器形式是凌驾于当时一盘散沙的欧洲各国的(应该叫欧洲各族或各部落……),所以在地中海沿岸和欧洲大陆是所向披靡啊,但是在遇到中西亚伊朗高原上那种弯刀骏马的骑射民族,地中海阳光养育出来的刻板单调的罗马方阵就不是战争艺术发达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对手了,臃肿的步兵方阵对上来去如风的波斯铁骑,经常输,波斯人骑兵的厉害就是大唐最为强大的安西陌刀阵也是吃过亏的,罗马人输也不足怪。 不过话说回来南欧和西亚还真是自古仇视,马其顿帝国、东西罗马帝国时代、帕提亚、萨珊、赫梯、腓尼基、波斯、希腊、特洛伊、奥斯曼,打来打去,迎来送往,好不热闹啊,从亚历山大帝往后,南欧和西亚的战争就是南欧人失败居多帕提亚和萨珊可是波斯帝国衣钵继承人诶,虽然后来相比古波斯帝国没落了,但是还是很强大的先说帕提亚,罗马帝国军队里面最强大的就是马其顿方阵,这个是步兵方阵,而帕提亚和萨珊军队的主力是骑兵,不管在任何时候,步兵面对骑兵的冲击都是很无力的……加上帕提亚的弓箭射程比地中海地区的弓箭远,就跑,边射边跑,放风筝哪……萨珊王朝和拜占庭之间总共爆发了5次大规模的战争,前三次是波斯赢,后两次拜占庭赢,输赢各占一半(第三次战争的时候拜占庭先赢后输……)而且加上后来拜占庭还废了萨珊皇帝,立了傀儡,所以拜占庭和萨珊的对比应该是在伯仲之间。 你要看罗马帝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什么时候开始频频败给这两个国家。 罗马帝国刚成立的时候肯定不会败给小国家,肯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国家开始骄奢靡,然后才打败仗的~~~罗马帝国(指西罗马帝国)的正式灭亡时间是476年,但在410年,哥特人已经洗劫了罗马城并在罗马帝国内部建立了他们的王国。 罗马帝国的存在时间如此短暂,以至只相当于中国的汉朝一个朝代。 为什么会如此,为什么罗马帝国不能像中国帝国那样长久存在,无疑是个很有意思甚至值得专门研究的问题。 下面只不过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 汤因比已经区分了任何一个特定社会都可能存在的两类关系,一类是社会内部的各个集团之间的关系,一类是社会外部即不同社会之间的关系。 为了方便讨论,我们可以先从罗马帝国的外部关系说起。 罗马帝国是在征服地中海世界之后建立起来的,罗马帝国的重心也一直在地中海。 从理论上讲,正如最初的罗马的安全是靠征服四周的民族来保证那样,罗马帝国的和平和安全也不是靠消极的防守,而是靠积极的和顽强的军事行动来巩固的。 但是征服地中海世界之后,罗马人似乎既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继续征服地中海以外的未知世界。 或者如孟德斯鸠所说的,为了控制人类的野心,大自然给各个国家定出了不可超越的某种界限,超过这样的界限就一定会遭遇失败。 因此按照阿庇安的看法,由于罗马人已经占有陆地上和海洋上最好的部分,就整体来说,他们的目的是以谨慎的办法来保全他们的帝国,而不是想无限地扩充势力来统治贫穷而又无利可图的野蛮部落。 据吉本的研究,保全帝国而非征服全球的政策是由奥古斯都定下来的。 这位建立罗马帝国的罗马皇帝留给他的继承人的建议是,永远只求保守住似乎是大自然为罗马划定的战线和疆界之内的那片土地:西至大西洋边;北至莱茵河和多瑙河;东至幼发拉底河;南边则直到阿拉伯和非洲的沙漠地带。 保全已经占有的一片最好的土地,也许不能说是一种最好的政策,因为这意味着需要建立一条既安全又坚固的帝国边境防线,而且从此不再继续扩张。 如果与中国帝国相比较,甚至还可以说这是一种相当保守的政策。 中国帝国兴起时的重心在黄河流域或中原地区,以后也不曾发生过重大变化。 但是中国帝国的疆界和版图,却从北向南一直扩展到了沿海地区,北部边界在清代以前则大多保持在长城一带。 换句话说,中国帝国并没有停留在兴起时所占有的那片土地上,而是在北部建立长城那样的一条防线,在南部则采取逐渐扩张的态势,一直到占有了整个中国本部为止。 由此形成的中国或中国文化圈,几乎从未被北部边界侵入的游牧民族动摇过。 在保全已经建立的帝国方面,中国帝国无疑比罗马帝国做得更成功。 当然,中国帝国的成功,不仅仅是采取了对北取守势对南取攻势的政策,应该还与中国本部的特定地理环境有关。 除了北方的游牧民族可能从北边侵入中国以外,中国的其他三个方向都有难以超越的天然界限,它们虽然把中国帝国的疆界和范围限定在这些界限之内,但也成了中国的天然屏障。 而且,直到19世纪以前,在这些界限内的中国并未真正遭遇其他方向的外敌,尤其没有来自沿海方向的真正的外部压力。 罗马帝国的情况显然不同。 不像中国本部那样,地中海世界看来不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可以独占的相对封闭的世界,而是若干民族或国家都能互相竞争的开放世界。 更重要的是,除了地中海世界内部已经存在各种不同的民族之外,地中海外部还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包括欧、亚、非三洲的已知或未知的庞大世界。 如果说,以中原地区为重心的中国帝国,几乎只有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外部压力,那么,以地中海为重心的罗马帝国,则可能同时遭遇到来自北面欧洲、东面亚洲和南面非洲的野蛮或并不野蛮的各种民族的进攻。 吉本在评述罗马帝国的衰亡时说,罗马人完全不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危险程度和自己究竟有多少敌人。 在莱茵河和多瑙河对岸的北部欧罗巴和亚细亚地区,充满了数不清的狩猎和游牧的部落,随时急切......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