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拜占庭帝国的历史与文化 (大揭秘拜占庭帝国)

2024-03-12 06:39:23来源:2021最新十大热门人气排行榜-科奇网作者:佚名 阅读量:

拜占庭(希腊语:Βυζάντιον,拉丁语:Byzantium)是一个古希腊城市,也是现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旧名,相传建立于公元前667年,起源于墨伽拉。在长达千年之久的历史中,拜占庭通常被称为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位于连接黑海和爱琴海之间的战略水道博斯普鲁斯海峡,七世纪中期达到了极盛期。该帝国恢复了原先罗马帝国大部分领土,仅缺少伊比利半岛、高卢和英格兰。拜占庭帝国在中东地区扮演关键角色,但主要势力集中在巴尔干半岛和现代土耳其领土。

拜占庭帝国的首都是君士坦丁堡,城市由三道坚固城墙和一千多座塔楼保卫。强大的海军保障来自海洋的补给物资。君士坦丁堡在罗马帝国衰亡后坚守了千年之久,保护欧洲免受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的入侵。

拜占庭帝国早期采用类似于罗马帝国的行政制度,设有元老院、执政官和各大区长官。随着时间的推移,元老院和执政官逐渐成为象征性的头衔。拜占庭皇帝的辅助机构是御前会议,成员包括执事长官、大区总督、军事指挥官、司法大臣和君士坦丁堡市长等高级官员。执事长官是帝国最重要的高级官员,职责包括指挥禁军、监督部队、管理各级官员、处理外交事务、签订条约、审理重要案件以及管理皇宫内外事务等。执事长官的选拔基于实际能力、干练程度和对皇帝的忠诚,由皇帝直接任命。自七世纪起,执事长官逐渐沦为虚职。拜占庭帝国模仿古罗马的行政制度,将帝国划分为若干大区,每个大区包括若干省份。早期设立了四个大区,包括东方大区(君士坦丁堡)、伊利里亚大区(萨洛尼卡)、意大利大区(拉文纳)和非洲大区(迦太基)。大区总督是皇帝的全权代表,行使行政和司法职权。由于大区总督权力巨大,历代皇帝逐步减弱其权力,部分权力下放给省级总督。七世纪上半叶,大区总督职位被废除。

拜占庭帝国在重要省份和战略要地设置直属于帝国中央政府的地方总督。君士坦丁堡市长属于高级官员,地位仅次于执事长官,负责首都的行政和司法事务,以及维护治安并具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权。帝国的金矿、银矿、铸币厂和国库由大司库官管理。大司库官辖下10个司,包括教会事务司、军饷司、邮驿司、铸币司、岁入统计司、大区财政事务司、矿务司、军械司、工场司和皇帝服装司。皇家财政(包括皇室土地)由皇家私产长官管理,大区总督控制地方金库。拜占庭法律源自罗马法体系。司法大臣由君士坦丁一世设立,最初为皇帝的法律秘书,负责起草法律和法令,六世纪后成为最高法官。依据规定,拜占庭法官必须接受五年以上的专业法律教育,熟悉罗马民法并通过严格的国家考试,获得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司法工作。早期的法官还担任商业仲裁、税收、行政等职责,而查士丁尼一世进行的司法改革要求法官专业化,使法官与立法者区分开来。执事长官、大区总督和君士坦丁堡市长拥有较法官更高级别的法律裁决权,而拜占庭皇帝始终拥有最高的立法和司法权力。

拜占庭帝国兴起于莱茵河和多瑙河地区一波波的蛮族入侵,导致罗马帝国于五世纪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以罗马城为中心的西罗马帝国成为更易攻克的目标。公元476年,最后一位西罗马皇帝被杀,而东罗马帝国在此时存续下来,演变成拜占庭帝国。第一位杰出的拜占庭皇帝是查士丁尼一世(482年-565年),他的目标是恢复古罗马帝国的疆域,而他几乎达到了这一目标。查士丁尼最重要的战略家贝利萨留斯率领专业军队,成为当时最杰出的将军。面临的主要威胁是复兴的波斯帝国,企图入侵跨越幼发拉底河的小亚细亚。当这个威胁暂时平息后,贝利萨留斯于533年首次进攻北非,接近现代突尼斯地区,击败了前一个世纪迁徙至此的汪达尔人。


评述拜占庭各个时期的历史特点?

拜占庭历史特点:1. 拜占庭历史特点是欧洲史上仅有的王权专制,帝国中央集权的国家。 2. 拜占庭帝国长期保持了地中海周边区域的霸权地位。 相关的政治机构和国家体制也更为稳定和安全。 3. 拜占庭一直积极传承古希腊文化,它比西欧的转变到中世纪要晚一些。 拜占庭帝国的精英阶层对古典文化的传承很重视,相关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风格优美,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4. 军区制缺点:军区大土地贵族对抗帝国中央集权。 小农经济的瓦解。 5. 帝国晚期:十一世纪末至1453年。 军区制瓦解,小农经济瓦解,兵源短缺,大贵族争权夺利,十字军东征 1204年,拜占庭被第四次十字军攻占。 帝国自此一蹶不振。 6.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拜占庭,帝国灭亡。 以上评述仅供参考,如果您对拜占庭历史感兴趣,可以深入挖掘相关历史资料。

拜占廷的社会和文化特点是什么?

拜占廷帝国具有多样性的经济形式。农业的主要生产者是自由隶农。他们拥有自己的家宅和生产工具,其子女在父母去世后可继续耕种父母的份地,虽然隶农要向土地占有者缴纳一定数量的实物地租,并要负担十分繁重的劳役,但这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相比,还是有很大的进步。同时帝国各地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自由农民,经营着小块土地,这几种类型的农民正是帝国统治和社会赖以稳定的重要基础。由于农民对于自己财产和土地的观念不同于奴隶对于奴隶主的土地和财产的观念,所以游牧的蛮族无法深入拜占廷地区而能够深入罗马帝国的西部,这也正是东罗马帝国虽也经历了奴隶起义,外族外侵的打击,却没有灭亡,能够支撑下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拜占廷帝国保留有古代的城市。这是因为日尔曼人没能把战火蔓延到拜占廷帝国境内,帝国内原有的大小城市受战乱的破坏不大,城市中的手工业和商业仍然保持繁荣,首都君士坦丁堡不仅是帝国政治生活中心,也是工商业和文化中心。它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被称为“沟通东西方的一道金桥”。城市中的世俗生活气氛及城市经济的特点能够既有利于古典文化传统的保持,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与西欧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的封建庄园有着天壤之别。

拜占廷始终保持有一个既有教权又是统一的世俗政权。政府从工商业中得到大量税收,足以召募雇佣兵维持官僚体制,用以巩固政权。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虽努力设法左右王权,但在拜占廷,教会权力始终没有能够超越王权。拜占廷帝国的皇帝对教会拥有无上的权威,皇帝可以颁布神学理论,可以给教会规定法规,教会按照皇帝的命令召开主教会议,并由皇帝任命教会的高级神职人员。当然,拜占廷的基督教会仍然是帝国的精神支柱,皇帝把教会看作是巩固王权统治的有力工具。在经济上给教会各种权益,还支持东派教会与罗马教会对抗,并以法律形式给修道院和修道士极高的特权地位。但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正像他们所说的:不仅是为了崇敬上帝,也是为了巩固国家。当教会财产过多、势力过大时,以皇帝为代表的世俗统治阶级就通过种种形式如破坏圣像运动等活动来打击教会过于膨胀的势力,同时加强贵族的政治和经济实力。因此,拜占廷教会始终依附于世俗王权,未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上占据垄断地位。这正是拜占廷文化教育能高于西欧中世纪文化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拜占廷保留了希腊时代的文化。拜占廷地区,是罗马帝国依靠武力所吞并的希腊语地区,例如君士坦丁堡就是希腊移民所建立的城市,这一地区曾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无论在文学、艺术、哲学的领域中,还是在数学、物理和建筑等方面都产生了一系列充满想象力和务实精神的辉煌成果。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在这些希腊语地区,深深地被高度发达的希腊文化所折服。虽然这些地区在成为罗马帝国属地时吸收了罗马文化的一些内容,但仍通用希腊语,而且保留了希腊人对人性的看法。这里不十分强调人性的“原罪”,东正教教会对世俗事务干预程度比西罗马教会小得多。拜占廷教会中继续保持着用希腊哲学思想钻研神学理论的传统,这便使得拜占廷帝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存和传播了希腊文化。可以说在东正教教会中,其上帝的形象是按希腊文化的观点勾画在信徒面前的。拜占廷社会和文化上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当西欧宗教教育主宰一切时,世俗性文化教育能在拜占廷得到保存与发展。

拜占廷文化是怎么形成的?

拜占廷人信仰宗教,但却又喜好争战,喜好争战却又崇尚文化,我们面前的拜占廷帝国就像一个身着铠甲、手持圣经和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特殊人物。这个奇怪的人物是赳赳武夫与满腹经纶的学者及虔诚的教士3者的结合。事实上,血腥的战争和虔诚的信仰都并未阻碍拜占廷文化的发展,而恰恰是这些因素使拜占廷文化在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早在拜占廷帝国的前身——古罗马帝国时期,它就以其独特的文化为拜占廷文化的独立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拜占廷文化随着帝国历史的演化走过了曲折的发展道路。

从4世纪上半叶到6世纪末的250余年,是拜占廷国家通过一系列行政和经济改革修复“公元3世纪大危机”造成的巨大破坏的过渡时期。行政和经济的改革,同时也给了文化复苏的机会,而在此期间作为文化载体的居民普遍贫困化,文化中心城市衰败,政治动乱和外敌人侵使文化活动无法进行。

君士坦丁一世重新统一帝国后,全面恢复文化活动,支持和发展文化事业。由于一切都还处在百废待兴的阶段,而对于关系到自身利益的文化发展方向问题,这个时期的拜占廷帝国的统治者对发展何种文化和怎么发展文化尚未找到答案,还没有确定拜占廷文化的发展方向。经再三斟酌,最后君士坦丁制定了宽容基督教的政策并赋予基督教实质上的国教地位,但是,他同时大力支持世俗文化的发展,他本人直到临终时才正式皈依基督教。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帝国统治者并未在发展何种文化这个问题上做任何选择,还在持观望的态度。

皇帝朱利安(361~363年在位)在位时推行打击和迫害基督教的政策,全面复兴古典希腊罗马文化。在这个过渡时期,拜占廷文化处于选择和试验的阶段,如同拜占廷统治阶级在改革中寻求适合新形势的政治经济制度一样,拜占廷文化也在寻求发展的道路,确定发展的方向。

查士丁尼时代是拜占廷文化最终形成的时期,是拜占廷文化确定了以古典希腊罗马文化为基础、在基督教思想指导下发展的重要阶段。从本质上讲,基督教原则与世俗文化相对立,但是,拜占廷帝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教俗统治阶层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在拜占廷帝国的特殊环境中这两种对立事物的统一。事实也证明了这一方略的可行性,因为在皇帝的控制下,古典文化和基督教信仰实现了结合。

6世纪以后,拜占廷文化进入了令人嘱目的迅速发展阶段,早期拜占廷阶段积累的教俗文化内容,为这一阶段的发展准备了丰富的素材,拜占廷文化以教俗文化结合的形式不断发展。普遍的社会基础,为拜占廷的文化的发展添砖加瓦,因为随着社会的需要。希腊语逐步取代了拉丁语的统治地位,使拜占廷文化赢得当地希腊化各族民众更广泛的认同。一批博学的基督教作家形成了拜占廷人的文史创作群体。拜占廷艺术也在古代东西方文化影响下形成了具有强烈抽象色彩的特点。在以上各种有利因素的催化下,这时期的拜占廷文化从其鲜明独特的个性闪动着耀眼的光芒。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