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的历史 (爱沙尼亚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特点)

2024-03-12 07:20:13来源:2021最新十大热门人气排行榜-科奇网作者:佚名 阅读量:

爱沙尼亚共和国是东欧波罗的海三国之一,西向波罗的海,北向芬兰湾,南面和东面分别同拉脱维亚和俄罗斯接壤,1991年,在立陶宛宣布独立以后,爱沙尼亚也紧随其后宣布独立,首都为塔林。下面是爱沙尼亚历史发展简介。

1、史前时期人类最早在爱沙尼亚居住的证据与孔达文化有所关联。在石器时代早期,普利人在派尔努河定居。在公元1世纪,爱沙尼亚这个名字第一次以塔西陀记载的爱西提人形式出现。

2、中世纪时期,爱沙尼亚是欧洲几个未被基督化的地区。1193年,教皇雷定三世呼吁十字军讨伐北部欧洲的异教徒,来自北部日耳曼的十字军在里加建立据点。爱沙尼亚民族形成于12~13世纪,曾先后被普鲁士、丹麦、波兰、瑞典、德国等占领和统治。16世纪20年代,马丁·路德的宗教传入爱沙尼亚。16世纪后期,利沃尼亚战争爆发。

3、丹麦统治时期1219年,丹麦国王瓦尔德马二世征服爱沙尼亚北部,旨在维护丹麦在东西方贸易航路中的重要地位,防止德国势力进入并控制波罗的海东边的沿海国家,以确保波罗的海的商业通道畅通。

4、波兰立陶宛联邦在1582至1583年,南部爱沙尼亚成为波兰-立陶宛联邦的一部分。

5、瑞典统治时期1561年,爱沙尼亚被瑞典帝国统治。

6、俄罗斯统治时期,瑞典在北方战争中被俄国击败,导致1710年爱沙尼亚和利沃尼亚被俄国占领,根据尼斯塔德条约,俄国开始统治爱沙尼亚。

7、走向共和国1919年4月5日至7日,爱沙尼亚制宪大会召开。1920年2月,爱沙尼亚和俄罗斯签订协定,俄罗斯放弃爱沙尼亚地区。

8、第一次独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1918年2月25日,爱沙尼亚的德裔居民发动暴动,请求德国军队进入爱沙尼亚。根据1918年3月3日俄罗斯与德意志帝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苏俄将爱沙尼亚割让给德国。德国试图建立波罗的海联合公国,但德国在1918年11月宣布投降,苏俄试图收回领土,爱沙尼亚于1918年11月28日宣布独立。德国援军最终帮助爱沙尼亚抵抗苏俄红军,最终签署了《塔尔图和约》,承认爱沙尼亚独立。

9、苏联统治时期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订秘密条约,将爱沙尼亚划入苏联势力范围。1940年6月16日,苏联占领爱沙尼亚,成立了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


爱沙尼亚的历史沿革

爱沙尼亚民族形成于12~13世纪。 曾先后被普鲁士、丹麦、瑞典、波兰、德国等占领和统治。 从1710年开始,爱沙尼亚受沙俄统治长达200多年。 1918年2月24日宣布独立,成立爱沙尼亚共和国。 次日,德军占领塔林。 同年11月,苏维埃俄国宣布对爱沙尼亚拥有主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1918年2月25日,爱沙尼亚的德裔居民在德林斯汉森男爵领导下发动暴动,请求德国军队进入爱沙尼亚。 根据1918年3月3日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苏俄)与德意志帝国签订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简称布列斯特合约),苏俄将芬兰、爱沙尼亚斯特兰(爱沙尼亚)、里夫兰(拉脱维亚)、立陶宛和乌克兰地区割让给德国,苏俄军队和俄国赤卫队从这些领土上撤出。 之后德国曾试图在被苏俄割让的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地区建立一个从属于德意志帝国的波罗的海联合公国,以梅克伦堡的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公爵为元首。 1918年11月,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随后于11月11日宣布投降。 苏俄借机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试图收回割让给德国的领土。 在这种情况下,爱沙尼亚于1918年11月28日宣布独立,国内的德裔居民组建了志愿军团,和新组建的爱沙尼亚军队一道抵抗苏俄红军和赤卫队的进攻。 1919年2月1日,曾经率兵参加芬兰内战的德国将军戈尔茨(Rüdiger von der Goltz)率领由德国军人组成的“自由军团”(Freikorps)前往爱沙尼亚援战,最终令苏俄政府在1920年2月2日与爱沙尼亚签署《塔尔图和约》,苏俄“无保留地承认爱沙尼亚的独立,并自动地永远放弃俄国……对爱沙尼亚人民和领土所持有的主权权利”。 1920年2月,苏维埃俄国承认爱沙尼亚独立。 1939年8月,苏德签订秘密条约,将爱沙尼亚划入苏势力范围。 1939年8月23日,纳粹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根据这一秘密附件,苏联于9月25日与爱沙尼亚开始谈判,9月28日与其签订条约,取得了在战争期间占领某些港口和军事设施、并在有关地区驻军的权利。 1940年6月16日,苏联向爱沙尼亚提出所谓“保证实施互助条约和防止反苏挑衅行为”的要求,随后出兵占领了爱沙尼亚全境,逮捕其政府官员,废除宪法,建立了共产党政府。 同年7月成立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 1941年6月14日,爱沙尼亚经过“公民投票”被并入苏联,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苏联的占领和吞并没有得到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承认,美国还冻结了爱沙尼亚家银行存放在美国的黄金。 1941年6月22日德国军队入侵苏联,3个星期后德国军队占领了爱沙尼亚全境。 爱沙尼亚人视德国军队为“解放者”,并与其展开合作,在武装党卫军中还成立了一个爱沙尼亚师。 1944年9月德军从爱沙尼亚撤退时,原爱沙尼亚共和国总理约里·乌尔洛特斯宣布成为总统(原总统康斯坦丁·帕茨已于1940年被苏联逮捕),并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组建了流亡政府,该政府一直延续到1992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爱沙尼亚损失了22万人,相当于战前人口的1/5,有8万人流亡到西方。 由于爱沙尼亚人与德国合作,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遭到苏联的严厉惩罚。 苏联红军轰炸了塔林和纳尔瓦等城市,造成大量平民伤亡。 苏联重新占领爱沙尼亚后还进行了大规模的逮捕和处决。 反抗苏联占领的爱沙尼亚游击队“森林兄弟”一直战斗到1948年(立陶宛、西乌克兰的类似游击队战斗至20世纪50年代),最后一名游击队员在1978年才被逮捕。 为了惩罚爱沙尼亚人的合作,苏联还调整了该加盟共和国的边界,把一部分领土转给了俄罗斯。 从1949年5月起,苏联开始向西伯利亚流放爱沙尼亚人,并迁入俄罗斯人,以改变该共和国的人口构成。 至1952年,爱沙尼亚人在该共和国内的比例已从1941年的90%下降至48%。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对爱沙尼亚的控制有所放松。 从1950年代后期开始,爱沙尼亚人被允许与外国联系,1960年开通了塔林至赫尔辛基的轮渡。 在爱沙尼亚可以自由收看芬兰的电视节目。 戈尔巴乔夫时代,对爱沙尼亚的控制进一步放松,该国开始出现持不同政见的政治团体及政党,例如爱沙尼亚人民阵线、绿党、爱沙尼亚民族独立党等。 1988年11月16日,爱沙尼亚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关于共和国享有独立于苏联的主权的声明,1989年1月通过了将爱沙尼亚语定为官方语言的法令,同年2月24日恢复了第一共和国时期的蓝黑白三色国旗,8月和11月通过了新的选举法。 1990年2月24日,爱沙尼亚公民经选举产生了成员为464人(包括1940年后被流放的爱沙尼亚人代表35人)组成的爱沙尼亚会。 同年3月选举产生的新一届爱沙尼亚最高苏维埃宣布恢复爱沙尼亚主权,并进入独立前的“过渡时期”。 该年5月,最高苏维埃宣布恢复“爱沙尼亚共和国”的国名,并且规定只有经该苏维埃批准通过的法律才可在爱沙尼亚施行。 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爱沙尼亚于8月20日宣布独立。 最高苏维埃主席阿诺德·吕特尔指示正在芬兰访问的外交部长,在得到政府特别指令前留在那里,以便必要时建立流亡政府。 俄罗斯联邦于8月26日发表声明,承认波罗的海三国和其他加盟共和国的独立要求,并且特别指明俄罗斯对三国放弃要求修改边界的权利。 八一九事件失败后,苏联国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1991年9月6日决定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的独立,并委托苏联外交部发表声明,支持这三个共和国加入联合国和以平等的成员身份参加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 1991年8月20日,爱沙尼亚脱离苏联,宣布恢复独立。 9月17日,联合国宣布接纳爱沙尼亚为成员国。 爱沙尼亚领土上的俄罗斯军队于1994年全部撤出,爱沙尼亚于2004年加入了欧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2007年12月21日成为申根公约会员国。

为啥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结冤那么深?带你走进之一的爱沙尼亚

从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坐大巴到爱沙尼亚首都塔林,车程二小时半左右,在塔林定的青旅距 汽车 总站约一公里,出车站本想拖着行李箱自己去旅馆,但塔林的路面都是石头铺地,只能叫了出租车送去。 波罗的海的爱沙尼亚民族形成于十二到十三世纪,从十三世纪到十七世纪一直被普鲁士和北欧丹麦、瑞典等国侵占,十八世纪初,沙俄彼得大帝实行疯狂的土地扩张政策,把爱沙尼亚从瑞典手中夺了过来,划入俄罗斯版图。 此后沙俄对爱沙尼亚的统治长达二百多年。 “一战”后,沙俄灭亡,1918年初爱沙尼亚宣布独立,但遭到德国军队的入侵,到同年的11月,苏维埃俄国又宣称对爱沙尼亚拥有主权,并派兵进攻爱沙尼亚,爱沙尼亚在德国的帮助下组建了军队与苏俄作战,迫使苏俄在1920年签订了和约,承认爱沙尼亚独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苏联与德国在1939年8月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条约》中把爱沙尼亚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随后苏联派军队占领了爱沙尼亚全境,并推翻了旧政权,废除宪法,成立爱沙尼亚苏维埃 社会 主义共和国,后爱沙尼亚又作为加盟共和国并入苏联版图。 1941年6月希特勒撕毁《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在三个月后又占领了爱沙尼亚,爱沙尼亚把德军视为“解放者”,组建了一个爱沙尼亚师与德军合作与苏军作战。 “二战”后,爱沙尼亚遭到苏联的疯狂报复,苏联军队轰炸了首都塔林等城市,炸死许多平民,后又对反抗苏联统治的人进行大规模的逮捕和处决,并把大量的爱沙尼亚人流放到西伯利亚。 斯大林去世后,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对爱沙尼亚的统治有所放松。 上世纪九十年代,东欧发生巨变,爱沙尼亚在1991年重新获得独立,从十八世纪到现在的四百多年时间里,爱沙尼亚独立自主的时期只有几十年时间,其他时间基本上都受沙俄和前苏联的严酷统治,可见爱沙尼亚与俄罗斯 历史 上的结冤有多深。 1991年爱沙尼亚独立后政治经济、 社会 等诸多方面全面转向西方,实行西方的总统议会制,2004年加入北约和欧盟,2007年后又入申根协定国和欧元区。 波罗的海小国爱沙尼亚可谓“一鸣惊人”,因国土面积的48%被森林覆盖,且大半仍处原始自然状态,境内湖泊沼泽众多,地理环境又处波罗的海东海滨,在2012年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空气质量全世界排第一位的国家,首都塔林也被称为“洗肺圣地”。 世遗景点塔林老城是波罗的海国家中保护最为完好的中世纪古城,在整个欧洲也名列前茅,老城分上城区和下城区,市政厅,拉科雅广场,老城墙,圣奥拉夫教堂等景点在下城区,上城区有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东正大教堂,观景台等景点,上城区要爬坡上去。 从观景台上俯瞰塔林老城,景色非常美丽,与奥地利的哈尔施塔特小镇,克罗地亚的杜布罗夫尼克小城相比毫不逊色。 下城区的拉科雅广场周边的街巷,布满酒吧餐厅,一到晚上,装饰华丽的店铺亮起眩人眼目的彩灯,随着成群结队的各国游客的到来,广场上顿时热闹非凡,呈现出一派古老与现代相交融的壮观景象,具有专业水平的民间演奏家在广场上表演风笛吹奏,那独特的乐声飘过夜空,引得游客阵阵欢呼,直到深夜,广场上仍然人声鼎沸。 老城塔林与芬兰,瑞典隔海相望,塔林的轮船码头上每天都停靠来自北欧国家的大型渡轮,特别是周末或节假日,大量游客举家开着私家车上轮船,到爱沙尼亚来度假,爱沙尼亚消费低,气候环境好,故爱沙尼亚也被誉为“北欧国家的后花园”。 我这次欧洲之旅是从上海坐俄罗斯航空飞到波兰华沙,然后从华沙一路坐长途大巴到波罗的海三国的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再从爱沙尼亚的塔林乘渡轮跨过芬兰湾,到达赫尔辛基,从赫尔辛基坐飞机回上海。 我去欧洲旅行一般每次都去至少三个国家以上,我把欧洲划成许多块状区域,把相邻的几个国家连起来游览,这样可节省不少的机票钱,另外首选目的地要选大型航空枢纽的城市,比如德国的法兰克福,东欧的贝尔格莱德,北欧的赫尔辛基等城市,那里飞中国的航班多,机票便宜,但一般都至少得提早二个月才能买到低价票。 还有就是订酒店旅馆在国际上最负盛名的booking网上订最便宜。

爱沙尼亚克朗的简况及历史

国家名称: 爱沙尼亚共和国国家中文简称: 爱沙尼亚国家英文名称: The Republic of Estonia所属洲: 欧洲面积: 4.51万平方千米首都: 塔林首都英文名称: Tallinn位于波罗的海东岸。 北临芬兰湾,东同俄罗斯相邻,南与拉脱维亚接壤,西南濒里加湾。 爱沙尼亚民族形成于12~13世纪。 13~20世纪初,多次遭受外国列强(德国、瑞典、波兰、丹麦、沙俄)侵略和统治。 1917年11月建立苏维埃政权,1918年2月被德占领军推翻。 1940年7月21日建立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8月并入苏联。 1990年3月30日恢复爱沙尼亚共和国。 1991年8月20日正式宣布独立。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