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笃九世1500磅黄金卖权-教皇曾多次被迫退位 (本笃九世 教皇)

2024-03-12 07:16:33来源:2021最新十大热门人气排行榜-科奇网作者:佚名 阅读量:

由于一系列虐童丑闻的曝光,有不少声音将矛头指向梵蒂冈,要求教皇退位以平息风波。在天主教世界,罗马教皇无疑具有神圣的地位。按照罗马教廷的有关规定,教皇是终身制,除非他本人自动提出退位,任何人都无权免去其职位。不过在历史上,由于各种原因,还真有不少教皇被迫退位。1046年,惊天丑闻导致教皇被废黜自公元9世纪查理曼帝国分裂后,罗马教皇一度成为意大利各大贵族争夺的对象。正是在这一时期,由于教皇的产生非常混乱,致使教廷内部腐败丛生、丑闻迭出,有时甚至会出现好几位教皇都出现在罗马的局面。

1032年,来自意大利权贵图斯库拉尼家族的狄奥菲拉托登上了教皇的宝座,称本笃九世,此时刚刚12岁的他正是前任教皇约翰十九世的侄子。成为教皇后,这位出生豪门的少年对宗教毫无兴趣,从小娇生惯养的他反而荒淫无度,胡作非为。由于对教皇的种种丑闻极度不满,罗马民众愤而发动起义将他赶出城去。1045年,罗马人又推选出新任教皇西尔维斯特三世。这时,不甘失败的本笃九世纠集了一群流氓和亡命之徒进攻罗马。由于无力应付混乱的局面,西尔维斯特三世仅仅当了20天教皇便主动宣布退位——这还不是任期最短的教皇,1590年,教皇乌尔班七世在位仅12天就因疟疾去世。

夺回教皇的宝座后,心虚的本笃九世居然将这一神圣职位以1500磅黄金的价格出售给他的叔父格拉齐亚诺,后者于次年成为教皇,称格列高利六世。没想到,反悔了的本笃九世和西尔维斯特三世不久又相继返回罗马,并都宣称自己是合法教皇,不承认格列高利六世。这样一来,罗马竟同时出现了三个教皇。最终在104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三世召集宗教会议,宣布西尔绮

斯特三世冒充教皇而予以监禁,同时以买卖神职罪废黜本笃九世和格列高利六世,并决定推选来自德意志的苏伊德吉为教皇,称克雷芒二世。塞莱斯廷五世仅当了5个月教皇在12、13世纪,经过一系列整顿,罗马教会开始强大起来,并成为欧洲大陆上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势力。特别是在十字军东征期间,教皇甚至一度凌驾于众多王侯之上,广大信徒更是对其敬若神明。

不过在十字军东征过后,罗马教会的影响有所下降,教廷内部随之出现了尖锐的纷争。1294年7月,教皇尼古拉四世去世。按照规定,枢机主教团准备选出一位新教皇。但由于教廷内部各方力量的激烈斗争,最终一位名叫莫罗·彼得的老年教士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彼得出身贫困,信仰虔诚的他从小就进入修道院。与当时大多数修道士不同的是,他选择了极端的苦修方式。

据记载,彼得在山岩间为自己挖了一个洞穴,然后进入里面过着原始的生活。在洞穴内过了3年苦修生活后,他前往罗马。由于这时他已经声名鹊起,罗马的许多修道院都邀请他。1241年,彼得离开罗马,在另一个山区的洞穴里继续苦修。由于他的名声越来越大,成千上万的信徒前来投奔他。但是不喜欢喧闹的彼得又选择了逃离。没想到,这样一位隐士却最终被推上了教皇的宝座。1294年8月29日,新教皇正式加冕,称塞莱斯廷五世。

尽管这位新教皇受到广大信徒的尊敬和崇拜,但是他显然不适合新职位。由于其本人来自民间,长期过着隐士生活,对世俗事务毫无经验,塞莱斯廷五世很快就厌倦了教皇的宝座。在即位仅仅一个月后,他就公开表示希望退位。面对这种教会史上罕见的情形,枢机主教团举行了紧急磋商,并在随后举行的一次秘密会议上同意了塞莱斯廷五世的请求。12月13日,在担任教皇一百多天后,塞莱斯廷五世悄然离开了罗马。后来他再度过上了隐士的生活,直到1296年5月19日默默去世。

1415年,3位教皇集体退位进入14世纪后,罗马教廷的影响进一步被削弱。特别是在1378—1417年间,由于法国、德意志以及意大利各诸侯国争夺对教廷的控制权,结果竟造成天主教会同时有两个教皇甚至三个教皇鼎立的分裂局面,这便是著名的天主教会大分裂时期。

1409年3月,在法国国王查理六世的倡议下,法国阿维尼翁和意


老爸花钱把他推上宝座,扭头1500磅黄金卖掉,这位无厘头的教皇是谁?

这位无厘头的教皇就是本笃九世。本笃九世是意大利一个名望家族的后人,可是教皇的位置现在也轮不到他,可是他的父亲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受委屈,想让他拥有权力掌管一切,于是就花了大价钱让他当上了教皇。可是他却不懂得珍惜教皇这个位置,三番五次的变化,最终还是失去了。

罗马教皇里边的规则非常混乱,也不是大家公平选举,他是由意大利的几个大家族所掌控。虽然说不是谁想当教皇就可以当教皇,但差不多也就是这些人一句话的事情,因此当时的罗马教皇几乎没有贤能之人,都是一些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只有背景的人。这样的教皇对于普通的公民来讲真的是太悲惨了。本笃九世在自己父亲去世之后就当上了教皇,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比较收敛,不敢过于胡作非为。可慢慢的,他享受到了权力的滋味,别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小野兽,想要挣破牢笼肆意妄为一把,他越来越过分,最后使得整个罗马的公民都对他很气愤,大家一起合力把他赶走了。

把他赶走之后就上任了新的教皇,本笃九世怎么会就这样善罢甘休,他带领人马又重新回去,把新的教皇给赶下台了。本以为能安稳当教皇了,可谁能想到他喜欢上自己的表妹了,可能罗马那里没有禁止近亲结婚的规定,可是那里有不让神职人员结婚的规定,本笃九世身为教皇自然是不被允许的。可他为了和自己的表妹结婚竟然把自己的教皇的位置给出售出去了。教皇位置出售出去了,自己也因为很多其他的原因没有和表妹结婚,就开始后悔了。想把教皇的位置再要回来,可泼出去的水哪能收的回来,本笃九世老戏重演又要打架夺回,这次那个曾经担任过的新教皇也来凑热闹了。

最后还是亨利三世出马解决了这三个人争夺教皇位置的问题,这三个人都不能当教皇了,亨利三世选择了一名德意志人来当教皇。并且从此以后还好好整顿教廷的规矩,意大利的大家族也无法去操控了,教廷的风气也就这样慢慢变好了。

教皇为何也能辞职?

文|熊小默导语:虽然在童话里,渔夫们总是嚷嚷着要当教皇,现实中,却有很多教皇脱下法袍主动请辞。 与很多人的常识相悖的是,教皇其实是一个来去自由的职业。 虽然先例不多,但他们的离任理由五花八门,从人之常情的告老归田到无可救药的女色金钱,都曾是撂下重担一走了之的借口。 正文几乎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可能随时撂下担子一走了之,无论身为黑帮骨干、企业高官、政坛新星或者职业情妇,自炒鱿鱼只是代价大小的问题而已。 在被多国领导人称为震惊的本笃十六世辞职新闻中,人们意外地发现:原来教皇这种工作,也可以像写字楼前台一样随时金盆洗手。 事实上,在教廷法332条关于教皇辞职的条文中,规范圣徒彼得的唯一继位人只要是自愿提出,就可以随时不干,且无须得到任何人或机构的批准。 需要厘清的是,梵蒂冈的官方文献强调这种宗权转交是辞职(Resignation),而非退位(Abdication)。 本笃十六世仍将看守宗权直到下一任新教皇的选出,这一过程与世俗王权的退位转让有很大差别。 本笃十六世的前任约翰保罗二世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模范。 作为史上任期第二长的教皇,他多次拒绝步下圣座,最终在2005年以84岁高龄在办公室内去世,留下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典型。 通常来说,教皇这个职业如无意外发生皆为终身制,直至一朝归天,才算岗位候缺。 但作为12亿人在地上的牧首和精神领袖,本笃十六世拥有和他264个前任一样的辞职权利,即便这种先例在在历史上屈指可数。 在他之前,只有四位教皇主动交出了他们的玺印戒指,他们生活在11世纪到15世纪之间这意味着本笃十六世是六百年来第一个提出辞职愿望的教皇。 而根据一些有争议的典籍及证据,另有四位教皇也曾提出过辞职。 回溯至一千年前,教皇本笃九世的辞呈堪称骇人听闻。 他是历史上第一位辞职、唯一一位曾多次加冕,也可能是唯一一位曾出售自己宝座的教皇。 1045年,这位极度放荡的罗马少年为了与情人结婚,以650公斤黄金的价格将职位卖给了自己的教父格里高利六世(后者在不久后也因为丑闻而辞职)。 即便以11世纪的标准来看,本笃九世的所为也是令人发指的,处于同时代的改革派僧侣圣彼得达米安尼称其性嗜背德;比亚琴察主教本诺怒斥他是通奸犯和恶徒;而之后继任的教皇维克多三世更是指控他肮脏到每次说起都不由得颤抖。 而更多被提及的离任教皇,可能是1294年的塞莱斯廷五世。 这个曾经的隐修者并不希望自己端坐在象征圣教与世俗最高权力的宝座上,在忍受了繁冗浮华的前五个月任期之后,塞莱斯廷五世颁布了他最著名的圣谕,宣称教皇辞职无需任何凡人的准许,并随即亲身示范。 在他的宣谕中,他自称渴望谦卑、纯粹生命和良心,希望回归之前的生活。 然而,他的继任者卜尼法斯八世拒绝了他重归隐修沉思的愿望,将他软禁在意大利法蒙城堡中,直至他两年后去世。 1415年,格里高利十二世成为了除本笃十六世之外最后一个主动离任的教皇。 他的理由相对更崇高一些:弥合教会的分歧。 在这一年,罗马教会已经分裂了近四十年,僵持于史称三教皇时代的政治角斗中。 在格里高利十二世辞职后的1417年,马丁五世成为新教皇,教会分裂局面暂时告一段落。 另两桩有趣的离职未遂案例都发生在最近两个世纪内:1804年,心事重重的教皇庇护七世启程前往法国,为傲慢的欧洲新皇帝拿破仑加冕。 在出发前,庇护七世在枢机团的建议下秘密签署了一份文件,以保证他万一在巴黎被羁押,教皇圣座将自动出缺,以便罗马能产生新的继任者。 虽然此行巴黎他备受怠慢,但最终这份文件没有生效;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教皇庇护十二世也签署了类似的秘密文件,以保证在他本人被纳粹绑架的情况下,将不再保有教皇圣衔,而整个枢机主教团将疏散至中立的葡萄牙,并选举出继任教皇。 本笃十六世的辞职突如其来毫无征兆,却完全是宗座古老的权利。 作为保守派,他面对新的世界尴尬万分,虽然成为了第一个登陆社交网络世界的教皇,且人气力压JustinBieber,但是旧的秩序和经验已经无法帮助他进行信众精神世界的管理。 他古板的言行让他在与麦当娜及哈利波特的战斗中一败涂地;教廷中央权力的萎缩,导致娈童丑闻调查中频出新的黑幕;而信众人口分布的剧烈变化,也让换一位拉美教皇的呼声愈发公开。 如同他所说的:当今世界既易于在大量的急速变革下屈服,也易于因那些深切相关生活与信仰的问题而动摇。 本笃十六世的低效改革,代表了梵蒂冈已经积重难返。 在他的辞职声明中,告老称病只是托词,如何与信息革命一代、穆斯林世界、新的信仰身份与版图发生对话,才是他与现代教廷无法解决的问题。

教皇是什么意思

教皇为梵蒂冈国家元首,当选后终身任职,不可罢免。 按照天主教会的传统说法,耶稣基督的第一个门徒圣伯多禄乃众门徒之首,他于传教过程中去罗马担任了罗马教会的第一任主教。 从此,罗马主教均为圣伯多禄的继位人,其地位因而也在其他主教之上。 这便是“圣统制”的由来。 所以,“教宗”的全称为“罗马教区主教、罗马教省都主教、西部宗主教;梵蒂冈君主、教宗”,亦称“宗徒圣伯多禄的继位人”、“基督在世的代表”等。 现代亦用来指某一思想,组织的精神领袖。 在神权上,教皇同主教等同。 基本信息中文名:教皇英文名:pope其他外文名:教王国 籍:梵蒂冈城信 仰:天主教制 度:终生制职 业:宗教领袖、君主驻 地:梵蒂冈首任教宗:圣伯多禄现任教宗:方济各概述教皇徽章教宗,是罗马的主教,也是普世天主教会的领袖,传统上被认为是圣伯多禄宗徒之位的后继者。 教宗在中国大陆和日韩通常翻译为教皇或罗马教皇,但是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内部依然称为教宗。 按照天主教会的传统说法,耶稣基督的第一个门徒伯多禄乃众门徒之首,他于传教过程中去罗马担任了罗马教会的第一任主教。 从此,罗马主教均为伯多禄的继位人,其地位因而也在其他主教之上。 这便是“教皇制”的由来。 所以,“教皇”的全称为“罗马教区主教、罗马教省都主教、西部宗主教;梵蒂冈君主、教皇”,亦称“宗徒伯多禄的继位人”、 “基督在世的代表”等。 教宗的完整头衔是:“罗马主教、耶稣基督代表、宗徒长之继承人、普世教会最高教长、意大利首席主教、罗马教省总主教及都主教、梵蒂冈城邦元首及天主众仆之仆”。 教会很少会使用这个完整的头衔。 天主教认为教宗为初任罗马主教圣伯多禄的后继,因此一开始称呼他为“伯多禄之代表”,直到5世纪时才改称为目前这更具权威的“基督之代表”历史发展教皇既为天主教之首,又是拥有世俗权的一国之主,直辖领土达4万多平方公里。 教皇尼古拉斯一世在位时(858~867)出现了不经教皇批准不得罢免和选举主教的理论,教皇成为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仲裁者。 但其后教廷权力衰落,教皇先后受制于法兰克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利奥九世(1049~1054在位)之后教宗权力开始恢复。 10~11世纪天主教改革的克吕尼运动加强了教皇的势力。 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希尔德布兰德在1059年的拉特兰宗教会议后,颁布教皇选举法,确定教皇由枢机主教团选举产生,世俗封建主不得干预。 希尔德布兰德于1073年当选教教皇皇,为格列高利七世。 克吕尼运动引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1056~1106在位)与教皇争夺主教叙任权的斗争,结果教皇声威大振。 此后教皇与皇帝间的斗争长期不息,1122年缔结沃尔姆斯宗教协定之后才告结束。 英诺森三世在位期间,教皇权势极盛,教皇有权废黜君主,罗马教廷成为中欧和西欧一切宗教事务和教义问题的最高裁判机构。 此后随着西欧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教皇权力日渐衰落。 1303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1294~1303在位)在与法国国王腓力四世的斗争中失败,屈辱而死。 1309~1377年教廷迁至法国边境的阿维尼翁,受制于法王。 1378~1417年天主教会大分裂达40年之久。 1377年法籍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1370~1378在位)利用法国王权在百年战争中一度削弱的机会,将驻地迁回罗马。 1378年意大利枢机主教团在罗马选出格列高利十二世(1406~1415在位)为教皇。 法国枢机主教团则选本尼狄克十三世为教皇。 1409年 3月在意大利比萨召开的宗教会议上,选举亚历山大五世为新教皇。 但在位的两个教皇拒绝退位。 1410年亚历山大五世去世,约翰二十三世继位,形成三个教皇鼎立的局面。 1417年康斯坦茨宗教会议罢黜了在位的 3个教皇,另选马丁五世(1417~1431在位)为教皇,教会复归统一。 16世纪,欧洲爆发宗教改革运动,教皇地位进一步削弱[4]。 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26年攻陷罗马以后,以后的历代教皇实际已经不敢公开反对世俗君主的政治活动了。 教皇国被称为“圣伯多禄的遗产”。 尽管授予教宗对这些领土的统辖权的文件,也就是所谓的君士坦丁御赐教产谕,在15世纪被证明是伪造的,教皇对教廷国的统治还是延续到了1870年意大利统一的时候,而意大利王国和教皇之间最终的政治协议一直到1929年的拉特兰协定才得以实现。 1948年通过的意大利共和国宪法,再次确定该协定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在2005年4月2日到2005年4月18日,教皇的职位空缺,这种情况称为皇座出缺(sede vacante)。 前任教皇是若望·保禄二世(John Paul Ⅱ),他于1978年58岁时被选为教皇,也是自阿德里安六世(1522年-1523年间在位)以来首位被选为教皇的非意大利人。 若望·保禄二世于格林威治时间2005年4月2日19:37逝世,享年84岁。 在4月18日开始的教宗选举中,用了不足24小时,就选出德国籍枢机主教约瑟夫·拉青格(Joseph Ratzinger)作为新教皇,是为本笃十六世。 在天主教会的教阶体制中,教皇享有最高的立法权和司法权,能制定或废除教会法规,指定人员组成教廷,创立教区,任命主教,而且“在伦理和信仰上永无谬误”。 在11世纪前,教皇须经世俗君主或意大利贵族遴选或认可。 尼古拉二世登基后于1059年决定教皇由枢机主教选举产生,但须得到法兰克王亨利一世及其继位者的认可。 直到1179年第三次拉特兰会议和1274年第二次里昂会议两次确认后,才正式规定教皇可单由枢机主教选举产生,不过仍须承认法、西、奥三国君主对候选人具有否决权。 20世纪初,三国王室相继被废黜后,庇护十世废除了这种世俗君主的否决权。 1914年,本笃十五世遂成为单由枢机主教选为教皇的第一人。 教皇登基后任职终身,不受罢免,但可自行辞职。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