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拉-我们应该学习中国和谐发展<

2024-03-10 20:36:42来源:2021最新十大热门人气排行榜-科奇网作者:佚名 阅读量:

在本文中,我们关注到巴西总统卢拉此次访华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出身贫寒、经历传奇的总统,卢拉在第三次当选总统后再次访问中国,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提到了卢拉带领代表团来到中国,超出了之前规模,着重探讨了他期望通过此次访问与习近平主席会晤取得的成果。卢拉强调了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的意愿,深化两国经贸、科技、教育合作,并将讨论全球事务,如乌克兰危机、空间技术合作等。这次访问被寄予厚望,并被认为将取得丰硕成果。

进一步讨论中,卢拉对中国的重要性以及他对未来对华政策的设想进行了阐述。他表示对于深化两国友好关系充满乐观,并强调了前总统迪尔玛·罗塞夫出任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的重要性。关于金砖国家组织的作用,卢拉认为争议和讨论是正常的,并希望不急于将新开发银行转变为一个庞大的银行,而是建设成为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样板。卢拉谈到了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提升,强调了全球治理需要更强有力的机制。

本文介绍了卢拉访华的背景、讨论了他对中巴关系、金砖国家组织和全球治理的看法,展现了他致力于推动发展中国家发声与参与全球事务的决心。卢拉的观点和设想呼应了全球变化和挑战,体现了他对世界格局的深刻理解和未来愿景。


巴西总统访华成果

这次访问对巴西来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同时,此次访问也是巴西与中国加强合作和推动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卢拉在访问期间与中方就多个领域进行了交流和合作,双方签署了贸易投资、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信息通信、减贫、检疫、航天等领域的多项合作文件。

卢拉表示,此次访问非常成功,他感受到了中方对与巴西合作的浓厚兴趣,并认为中巴关系正处于发生重要变化的边缘。

他希望巴西能够关注中国在将中小学教育系统与互联网相结合方面的潜力,加强两国高校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项目也很重要。此外,巴西与中国有必要就能源转型问题开展对话,合作有助于打造一个新的能源矩阵。

卢拉称对访华成果感到满意

据环球网援引塔斯社15日报道,报道援引巴西总统办公室新闻处发布的消息称,卢拉在采访中称,他自己对此次访华成果感到满意,因为感受到了中方对与巴西合作非常感兴趣,“我们之间的战略合作将得到加强,我们也不需要为提升这种关系而与其他任何一方断绝关系”。

报道称,卢拉还称,中巴关系正处于发生重要变化的边缘。“我们要离开原材料(贸易)阶段,转向其他紧迫话题。在数字领域我们有要向中国人学习的东西,我们也已开启关于文化的对话。”

卢拉认为,巴西应关注中国在将中小学教育系统与互联网相结合方面的潜力,而且加强两国高校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项目也很重要。报道还称,卢拉称,巴西在清洁能源领域潜力巨大,中巴有必要就能源转型问题开展对话。“中国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打造一个新的能源矩阵,而且他们的企业还可以与巴西企业建立联系。”

一上任就有大动作!巴西总统对中国示好,与美国“背道而驰”

2023年的第一天,巴西新当选总统卢拉在首都巴西利亚宣誓就职,这是他时隔12年后再次成为巴西国家元首,也是他第3次成为巴西总统。 巴西作为南美最大经济体,在地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却因为不断加剧的贫富差距、犯罪增多等问题而逐渐分裂,国家经济也开始衰退。 眼看国家危难,人民的呼声再次让他站了出来。 卢拉表示,在其前任博索纳罗的领导下,巴西经历了“黑暗、不确定和巨大苦难”的4年,不过他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将领导重建巴西。 卢拉承诺,他将恢复巴西“积极和自豪”的外交政策,使巴西再次成为“全球参与者”。 对于卢拉想要重回国际舞台的愿望,许多国家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 来自17个国家的元首和60多位外国代表共同出席了卢拉的就职典礼。 2日,卢拉会见了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玻利维亚总统阿尔塞、厄瓜多尔总统拉索等多国国家元首,德国也对巴西的前景十分看好。 由于各国的热情参与,卢拉原本计划在一天之内与来自亚洲、欧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代表团举行17次会议,然而由于时间实在是不够,满打满算的一整天也只举行了10次会议。 作为巴西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总统,终究也逃不过岁月的枷锁,77岁高龄的卢拉表示,自己不会寻求在2026年连任巴西总统,因为届时到下一次巴西总统选举时,自己已经81岁,这是一个“不可能”连任的年纪。 预想到这是自己最后一次当选巴西总统,卢拉一上任,就有几个大动作。 首先,卢拉撤销了博索纳罗政府时期签署的一项法令,该法令试图将巴西重要的八家国有企业私有化,包括巴西石油公司、巴西邮政公司、巴电等。 一些巴西民众认为,重要国企的私有化进程可能会使巴西政府丧失对民生领域的控制力,进而让人民付出高额代价。 第二,卢拉向中国示好,“对美国发出批评”。 中国作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一直受到外界关注。 2022年,巴西外贸顺差再创新高,达623亿美元,其中,对华顺差占到了近50%。 卢拉曾表示,中国对于巴西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国家,然而博索纳罗政府却忽视了这一点。 在近日与中方会面后,卢拉还收到了中国领导人的来信,卢拉表示,巴西有意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关系。 巴西候任外交部长毛罗·维埃拉曾表示,卢拉可能将在2023年的前三个月出访中国、美国和阿根廷。 巴西总统卢拉会见中国副主席王岐山资料图外媒认为,卢拉奉行的对话、多边主义、多极化政策与美国的外交政策背道而驰,这说明巴西并不认同美国的政策理念。 在这样的背景下,巴西还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关系,这无疑给美国敲响了警钟。 鉴于卢拉曾公开指责美国空有一身国际影响力却没有阻止俄乌冲突的发生,外界认为,卢拉将致力于参与构建不利于美国领导力的国际秩序。 延伸阅读:牛弹琴:南美大国领导人当众哭得泣不成声让人五味杂陈说实话,看到这一幕,我很震撼。 震撼的是,一位大国领导人居然当众哭了,哭得泣不成声。 震撼的是,让他流泪的内容,与饥饿与贫穷有关,他要扶贫,要战胜饥饿。 哭泣的这位大国领导人,就是刚刚当选巴西总统的卢拉,一位传奇性的工人领袖。 近日在与政治盟友会面时,卢拉谈到了巴西当下最紧迫的问题。 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如果在2026年任期结束时,每个巴西人都能享用上咖啡、午餐和晚餐,我就完成了人生的使命。 ”说到这里,卢拉突然哽咽了。 他不得不停下讲话,用手抹去眼眶中的泪水,情绪一度相当激动。 稍过一会,卢拉在平复情绪后接着说:“对不起,但事实是,我从未料到饥饿会再次来到这个国家当我卸任总统时,我原以为在接下来的10年内,巴西能与法国或英国处于同一水平”我不知道大家看这段视频有何感受,但真的让人五味杂陈。 1,要知道,2003年第一次出任巴西总统后,卢拉就将消除贫困作为最重要的目标。 他也取得了巨大成功,随后几年,数百万巴西人摆脱了极端贫困,2014年,联合国还将巴西从饥饿地图中删除。 2,但最近几年,因为疫情和通胀,巴西人又似乎回到了过去。 按照拉美学者的一份调查,巴西现在有3310万人挨饿,1.25亿人处于粮食不安全状态。 3,此情此景,也难怪卢拉泪洒当场:我12年前卸任,以为巴西会成为英国和法国;哪知道,现在的巴西人,都没法吃到一日三餐。 真有一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的英雄悲歌之感。 4,所以,卢拉立下一个誓言:4年后离任,巴西人能够吃到一日三餐,那我就完成了人生使命。 这个目标,对一个大国来说,真的非常卑微,这或许也反映了卢拉平实的个性。 如果大家仔细看的话,卢拉的左手,没有小指头。 不是天生就没有,而是过去苦难的痕迹。 贫困家庭出身的卢拉,从小就必须去谋生,他在大街上给人擦鞋,他14岁就进入工厂打工,19岁在一次事故后,他失去了左手的小指。 25岁因家庭拮据目睹怀孕八个月的妻子撒手人寰,他不得不愤怒,由此成长为一位工人领袖他两度当选巴西总统,到2010年离任时,巴西经济欣欣向荣,他的支持率则高达87%。 2009年5月,卢拉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乌弗埃—博瓦尼和平奖,以表彰他在促进对话、消除贫困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卢拉卸任后,巴西政坛激烈动荡,左翼和右翼对立。 卢拉本人也被指控贪腐和洗钱,一度被判有期徒刑12年零11个月。 他被迫入狱服刑,但最后又上诉最高法院推翻判决。 2022年,他再度出山,当选巴西总统。 但现在的巴西,已经不是12年前的巴西。 卢拉应该也是别有感慨,最终潸然泪下。 在这次演讲后的当天,他还发推转发了自己哭泣的新闻,并配文说:“饥饿折磨着我的灵魂,因为我知道那是什么。 我知道我们将再次终结巴西的饥饿。 ”最后,怎么看?还是粗浅三点吧。 第一,巴西真有点让人看不懂。 我相信,列举出这一堆数据来,大家都会看不懂。 2022年,巴西人口2.14亿人口,预估粮食产量2.6亿吨,创历史新高。 印度人口14亿,粮食产量3.1亿吨。 印度确实也有大批人吃不饱肚子,但巴西人均粮食产量大约是印度的6倍,这种产量情况下,巴西居然有几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到底是怎么回事?背后是通胀,是贫困,是严重的贫富分化,是一个国家的政策。 巴西是世界上贫富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们看视频看图片都知道,一边是高楼大厦、繁华都市;另一边则是贫民窟,一眼望不到头。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巴西人最有体会。 也难怪卢拉要说,他的新政府,最优先考虑的是老百姓的生存问题,而不是GDP。 他说:“你们知道这个国家的黄金法则是什么吗?就是保证每个孩子每天睡觉前能喝上一杯牛奶,醒来时能吃上黄油面包。 ”第二,卢拉也是挑战重重。 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前几天全球股市疯涨,道琼斯指数一天涨了3.70%,纳斯达克指数涨7.35%,好像都是疫情三年来最大的涨幅。 全世界都在涨,但只有当天的巴西股市在暴跌,暴跌幅度超过3%。 我当时还调侃巴西,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为什么暴跌?投资者不看好卢拉,担心他会大幅增加财政开支,这违反财政纪律,可能导致经济灾难。 这让卢拉也颇为无奈,嘲讽说:“我从未见过市场如此敏感,有趣的是,市场并没有因为博索纳罗的4年而感到紧张。 ”我总觉得,之所以卢拉当天泪洒当场,既是同情巴西老百姓的遭遇,也明白自己挑战的严峻。 所以,他也反问:“那些说必须削减开支、实现盈余和设置开支上限的人,为什么不看看这个国家的社会问题?为什么贫困人口不包括在经济计划表格中?为什么我们有通胀目标却没有增长目标?”所以,他的目标很卑微,卑微到只要巴西人都能吃饱饭,他就完成了人生使命。 但这一点,也真不是很容易的。 第三,中国和巴西可以多交流治国理政。 这完全是我个人的看法了。 因为具体到脱贫,很简单,在过去几年,最成功地实现了脱贫的国家是哪个?中国,没有之一。 虽然这两年的疫情,肯定又构成了新的严峻挑战。 但我们真的创造了一个人间奇迹,自2012年以来,平均每年1000多万中国人脱贫,中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性任务!环顾这个世界,这样的奇迹,此前还没有发生过。 记得今年7月,印尼总统佐科到访中国,他有一句话就这样说:“印尼钦佩中国在扶贫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愿借鉴中方成功经验。 ”我之前就说过,中国脱贫是一项千古德政,很多发展中国家羡慕不已,所以,佐科一到中国就当面表示要借鉴成功经验。 具体到巴西,巴西有巴西的国情,但我总觉得,中巴加强脱贫的交流与合作,肯定不是一件坏事;巴西的问题,巴西的教训,也值得中国和世界认真汲取。 这个世界,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哭泣的卢拉,加油;巴西,加油!

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如何来看待中国的发展?

胡锦涛应巴西总统卢拉邀请于4月15至16日出席在巴西利亚举行的“金砖四国”领导人第二次正式会晤后,将继续访问委内瑞拉和智利。 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国家政治互信不断增进、互利合作持续扩大、人文交流日益深化,在国际事务上保持密切沟通与协调,中拉关系呈现全面快速发展势头。 胡锦涛的拉美之行势可扩展中国在此一地区的影响力,将其视为“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之角力亦不为过。 华盛顿共识式微《华盛顿共识》系由曾担任世界银行的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森(John Williamson)于1989年提出,他系统地指导拉美经济改革的各项主张,包括实行紧缩政策防止通货膨胀、削减公共福利开支、金融和贸易自由化、统一汇率、取消对外资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以及国有企业私有化、取消政府对企业的管制等,得到世界银行的支持。 “华盛顿共识”曾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在发展中国家推动,但后果引发起相当争议。 在美国次贷危机、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去年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上,英国首相布朗宣告“旧有的华盛顿共识已经终结”。 布什执政八年期间的反恐政策导致美国外交集中于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和朝核,拉丁美洲相对被忽略。 再者由于拉美多国陷入外债困境,导致左派政府上台后反美情绪更加高涨。 而2008年起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不但重创欧美银行体系,也动摇了长期主导西方经济思维的自由市场观念。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家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认为“又一个意识形态上帝失败了。 在过去30年间主导着政策和政治的各种假定,突然间看上去就像革命社会主义一样过时。 ”对拉美而言,此一意识形态的具体呈现就是“华盛顿共识”。 去年4月17至19日,上任未满3个月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第五届美洲国家高峰会期间和布什的死对头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互动良好,并曾三度握手。 查韦斯则主动送给奥巴马一本乌拉圭作家加莱亚诺(Eduardo Galeano)所写的《拉丁美洲: 被切开的血管》(Open Veins of Latin America: Five Centuries of the Pillage of a Continent)。 尽管该书主要内容在揭露新、老殖民者对拉美的剥削和掠夺,奥巴马还是欣然接受赠书。 如果用一句话说明该书的主要诉求应该是“拉丁美洲的发展不足是其他地区发展长足造成的”。 由此不难理解拉美国家对“华盛顿共识”的不满与无奈。 北京共识崛起然而布什执政的8年也是中国和拉美关系突飞猛进的8年,“北京共识”因此也开始受到拉美国家的青睐。 “北京共识”异于“华盛顿共识”者至少有以下三点:强调创新、永续发展与平等、自主与自力更生。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潘维认为“中国这一条独特的道路,成功挑战了经济学的‘市场与计划两分’,社会学的‘国家与社会两分’,政治学的‘民主与专制两分’”。 北京清华大学崔之元教授甚至指出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全球对美国经济模式的信心不比以前,因此“‘北京共识’非常可能取代‘华盛顿共识’。 ”根据雷默(Joshua Cooper Ramo)2005年5月11日发表于英国外交政策研究中心题为《北京共识》的研究报告,“一方面,美国正在推行旨在保护美国利益的单边主义政策,另一方面,中国正在国际事务的许多领域调动削弱美国影响的资源,营造将使美国更难采取霸权行径的环境。 ……但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新思想在国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正在指引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在有一个强大重心的世界上保护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政治选择。 这些国家不仅在设法弄清如何发展自己的国家,而且还想知道如何与国际秩序接轨,同时使它们能够真正实现独立。 ”尽管如此,也有人主张宜采“韬光养晦”态度。 中共中央党校前副校长李君如就指出中国的体制还没有定型,国际社会上提出的“中国模式”应以“中国特色”代之,中国只是要解决自己的难题,而“不是要向国外推销或输出我们的模式”。 胡锦涛此番出访拉美,原定访问激进左派的委内瑞拉、温和左派的巴西、和右派刚上任的智利,不料却因青海玉树发生地震而在访问巴西后,就匆匆回国,把对委、智二国的访问延后。 即便如此,中国最高领导人此次拉美行可能导致“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在拉美地区影响力的消长,值得持续观察。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