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衣戏台上的霓裳羽衣-精彩绝伦

2024-03-15 19:35:39来源:2021最新十大热门人气排行榜-科奇网作者:佚名 阅读量:

本文介绍了一件保存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霓裳羽衣,展示了其华丽的绣花绦带和多彩的色彩。从裙摆开始,色彩斑斓的绣花绦带将彩虹系在腰间,令人眼前一亮。上衣袖口的绛红缎地与11条颜色纹样各异的花边相得益彰,仿佛水中荡漾的波光。云肩的设计更是夺目,有桃红、明黄、青绿三圈如意云肩,整体锦绣美丽。宫衣是中国戏曲中贵族命妇穿着的演出服,刺绣有数百个人物和各种花卉纹样,展现了高贵与华丽。


盛唐时期的霓裳羽衣舞有多美,盛唐时期的霓裳羽衣舞有多美丽

云拥霓裳花羞容,霞帔羽衣钿璎重。翩然鸾转罗袖香,知音善舞赚恩隆。杨玉环,号太真,天宝四载被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姿质丰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通晓音律,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擅长舞蹈,虽体态丰腴,但身段飘摇,翻跃如风。《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是唐代著名宫廷乐舞。另一说法是根据从印度传入的《婆罗门曲》改编。此曲在开元、天宝年间曾盛行。随着大唐王朝的衰落灭亡,这部名作“寂不传矣”。黄丽燕(号禾沐)参考史料,用中国传统笔墨绘画《杨玉环演出霓裳羽衣舞图》,希求再现宫廷音乐家、舞蹈家杨玉环的仙美姿容。盛唐时期的霓裳羽衣舞有多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我一起看看吧。

玉环舞霓裳

(作者:黄丽燕)

云拥霓裳花羞容,

霞帔羽衣钿璎重。

翩然鸾转罗袖香,

知音善舞赚恩隆。

杨玉环(719年-756年),号太真,天宝四载(745年)被唐玄宗册封为贵妃。

姿质丰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通晓音律,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

擅长舞蹈,虽体态丰腴,但身段飘摇,翻跃如风。

《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是唐代著名宫廷乐舞。乐调优美,构思精妙。

此曲约成于公元718~720年间。相传为唐玄宗登洛阳三乡驿,望女几山,触发灵感所作。另一说法是根据从印度传入的《婆罗门曲》改编。

此曲在开元、天宝年间曾盛行。传杨玉环舞此曲,惊为天人。随着大唐王朝的衰落灭亡,这部名作“寂不传矣”。

黄丽燕(号禾沐)参考史料,用中国传统笔墨绘画《杨玉环演出霓裳羽衣舞图》,希求再现宫廷音乐家、舞蹈家杨玉环的仙美姿容。

《杨玉环演出霓裳羽衣舞图》

纸本设色

61.9cm×34.5cm

创作者:黄丽燕(号禾沐)

盛唐时期的霓裳羽衣舞有多美相关阅读:

旷世绝响《霓裳羽衣舞》,盛唐大曲到南唐哀音

《霓裳羽衣舞》,创作于盛唐,是唐代宫廷大型舞曲。这是歌舞集大成之作,在音乐舞蹈史上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霓裳羽衣》将传统舞姿与西域舞风揉为一体,舞姿刚柔相济。白居易诗中描绘“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烟娥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胡舞的韵味扑面而来,并有敦煌壁画飞天的风采。

《霓裳羽衣曲》的由来

盛世绝响《霓裳羽衣曲》的由来在《资治通鉴》中记载道:

玄宗时,河西节度使杨敬述献《霓裳羽衣曲》十二遍。……俚俗相传,以为帝游月宫,见素娥数百,舞于广庭,帝记其曲,归制《霓裳羽衣舞》,非也。

从这几句话中可看出有两个由来。一,河西节度使杨敬述献曲,二,唐玄宗闻仙乐而创作此曲。前一说法表明《霓裳羽衣曲》来自“河西”,即青海甘肃,从舞蹈中融合敦煌壁画舞姿也可探端倪。

《碧鸡漫志》引唐郑嵎《津阳门诗》注:叶法善引明皇入月宫闻乐归,迨写其半,会西凉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声调吻合,遂以月中所闻为散序,敬述所进为其腔,制《霓裳羽衣》。月宫事荒诞,惟西凉进《婆罗门曲》,明皇润色,又为易美名,最明白无疑。《杨太真外传》载:霓裳羽衣曲者,是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几山所作也。

第二种说法是唐玄宗曾登三乡驿,遥望几女山,仿佛听见远处传来歌声,看见远处有仙女翩翩起舞。深深被乐曲和舞姿吸引的唐玄宗暗中记下乐曲,回来后让乐师作成《霓裳羽衣》。杨贵妃也扮仙女起舞,舞姿翩跹,犹如飞天。

刘禹锡《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则更进一步地描写了这支乐曲的创作背景:

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

唐以后,南宋姜夔旅居长沙,在乐工故书中偶然发现了商调霓虹曲的乐谱十八段。于是他为“中序”第一段填了一首新词,即《霓虹中序第一》,连同乐谱一起被保留下来。

现代版的《霓裳羽衣舞》是依据姜夔的《霓裳羽衣舞》编成的。舞曲表现仙人在天界的生活情状,有“上元点环招萼绿,王母挥诀别飞琼”的道教神话场景。

骊山宫殿残,无人舞霓裳

《霓裳羽衣舞》在大唐盛世辉煌一时,由于乐调优美,构思精妙,各藩镇也纷纷排演此曲,因此唐代文人都有歌咏,不少诗句记录了此曲演奏时的盛况。

《华清宫》有云: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杜牧《过华清宫》: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但随着唐朝的衰落,宫廷名曲《霓裳羽衣舞》也渐渐失传。

南唐后主李煜,偶然间获得《霓裳羽衣》残谱,喜不自胜,便与大周后一道加以补订,“去彼淫繁,定其缺坠”。这一段往事也有记载:

《霓裳》旧曲,韬音沦世。失味齐音,犹伤孔氏。故国遗声,忍乎湮坠?我稽其美,尔扬其秘。程度余律,重新雅制。—马令《南唐书》

然而,残谱终究只是残谱,全曲在安史之乱后丢失,永远消逝,即使经过李煜与大周后补订,也不复盛世旧貎。李煜身边大臣徐铉就曾对修补之后的曲子提出过质疑:法曲终则缓,此声乃反急,何也?

后来,北宋大兵压境,城破之日,曲谱被毁。自此,骊山宫殿残,无人舞霓裳。

唐代大曲

宫廷中飨宴用的含有多段乐章的大型乐舞套曲叫大曲。这是乐府音乐和外来音乐的融合,综合了歌唱、器乐和舞蹈的大规模的音乐。大曲中有一部分称为“法曲”,是大曲中最精致绚丽的部分。

唐玄宗在《霓裳羽衣曲》写到一半的时候,收到了河西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婆罗门曲》,于是他就又添加了《婆罗门曲》的曲调,写成了全曲。法曲的主要特点,是在它的曲调和所用的乐器比较清丽。《霓裳羽衣曲》就是最有名的一首法曲。

《霓裳羽衣曲》十分悠长,白居易《早发洞庭舟中作》写道:渐看海树红生日,遥见包山白带霜。出郭已行十五里,唯消一曲慢《霓裳》。

舟行十五里,才能听完一支《霓裳羽衣曲》。而这支乐曲的乐制,也是以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元微之》为基础,结合其他各种史料进行考证,认为全曲共36段,分为散序6段,中序18段,曲破12段。

唐玄宗非常喜欢这支曲,亲自教梨园弟子30人演奏,每次10人上场,借助声乐、舞蹈、服饰来描绘缥缈的仙境,表达求仙慕道的需求。

以道家文化为思想主题,海纳百川

唐玄宗创作此乐曲,依据的是一个游仙的梦境,基本思想属于道家文化。

关于《霓裳羽衣舞》产生的各种说法,都肯定乐舞的音乐元素主要来自西域,虽然政治上少数民族政权与唐的关系有分有合,但文化上一直进行着融合。 《霓裳羽衣舞》的创作过程充分体现出唐帝国对于汉民族以外的民族文化的尊重与吸纳。

尽管道教在唐代被尊为国教,但神仙世界的虚妄难求仍是大多数人的真切感受。

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天上忽乘白云去,世间空有《秋风辞》。

结语

和汉武帝刘彻一样,亲手缔造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炼丹修仙,追求长生不老,但时光冉冉,终究一无所得。向往羽化登仙,然生命终不能长生不老,想得不可得,又奈人生何。这才是生命真实的写照。

在另一些诗作中,诗人借《霓裳羽衣曲》所传达的反讽又总是与盛世光景骤然消失的感伤相结合,从而产生强烈的生命虚无感。

从大曲的盛世绝响到南唐哀音,除了对文化的传承进行思索,我们也能更好地剖析内心,进行思考,何为人生的意义,又该如何去追求。

霓裳羽衣是哪个朝代的宫廷乐舞

霓裳羽衣舞是唐朝的宫廷乐舞,是由唐玄宗所作,宠妃杨玉环表演,最早只在皇宫内部表演,后来成为盛唐时期代表歌舞之一。 霓裳羽衣舞曲调优美、构思精妙,使用了筝、萧、箜篌等乐器,不过早在安史之乱后就已失传,后李煜和其皇后复原的和原曲存在一定区别。 霓裳羽衣曲是什么朝代的 霓裳羽衣舞最早出现在公元718到720年之间,是唐朝的宫廷乐舞,由唐玄宗李隆基作曲,是为其最宠爱的妃子杨玉环所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李杨二人感情的证明,不过后来在安史之乱后就失传了。 霓裳羽衣舞最早的时候是宫廷舞曲,只在皇宫内部表演,此后才盛极一时,称为唐朝时期的代表舞蹈之一。 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的代表作,其曲调优美、构思精妙,在唐代备受文人的歌咏,在当时的藩镇也有编排此曲。 霓裳羽衣舞在伴奏上采用了非常多的乐器,例如筝、萧、箜篌等,表现盛唐时期雍容华丽的舞曲风格,在音乐舞蹈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在其失传之后,唐代末期群主李煜和皇后对其进行了复原,但是和原舞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求描写霓裳羽衣舞的句段

舞者身穿镶满珠玉等饰物的孔雀羽衣,淡色彩裙,披霞帔,头戴“步摇冠”。 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年间(公元713~741)在宫廷内宴上目睹了《霓裳羽衣舞》的演出盛况后赋诗赞曰:“……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亦生。 烟娥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中的描述更为生动,他说:“宫妓佩七宝璎珞舞此曲,曲终珠玉翠可扫。 ”记载中有独舞、双人舞和群舞多种形式。 玄宗宫中,杨贵妃、张云容均以独舞“霓裳”著称;白居易在宫中内宴上所见,为双人舞;文宗宫中,教坊常以数百名19岁以下少女舞“霓裳”,场面蔚为壮观。 据考证,五代王建(公元884~918)墓汉白玉棺床上所雕两名舞妓的动作与神态,即为表演《霓裳羽衣舞》时的舞姿。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和微之》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 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萧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 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 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唯闻杜鹃哭。 移恋钱唐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 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语栗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只应三度按。 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 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 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 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 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 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 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 眼前仿佛睹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从魂梦呼召来,似著丹青图写出。 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 昔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 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缘谱。 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 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 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 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 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注释】(1)磬萧筝笛递相搀,击擫(yè)弹吹声迤逦(yǐlǐ):是凡唐朝的法曲开始演奏时,磬(唐代指铜钵)、筝、箫、笛等金石丝竹逐一发声,霓裳羽衣曲也是这样。 “擫”古同“擪”,表示用手指压按的弹奏方法。 (2)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散序部分共奏六支曲子,没有节拍,所以尚未开始跳舞。 (3)中序擘(bò)騞(huō)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乐曲从中序(也称拍序)开始打节拍,这时舞蹈也开始了。 “擘”表示拨弹琴弦的指法,用拇指抬弦称擘。 “騞”表示暴裂声。 “擘騞”其实就是用拇指抬弦后迅速切音,这样乐器会发出类似暴裂的声音。 (4)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这四句都是形容刚开始起舞时的姿态。 (5)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上元”是指上元夫人,传说中的神女;在天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王母娘娘。 “萼绿”、“飞琼”分别是萼绿华和许飞琼,都是天宫中的仙女。 (6)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霓裳羽衣曲的第三部分“曲破”为十二遍,然后乐曲结束。 (7)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一般的曲子都是急音收停,而霓裳羽衣曲结尾时节奏再次放慢,然后拖长一音后才结束,如长空鹤唳。 (8)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惟闻杜鹃哭:“湓城”指江州(今江西的九江);“巴峡”指忠州(今重庆忠县)。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诗人白居易由江州司马升任忠州刺史。 (9)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bì)篥(lì)沈平笙:商玲珑、谢好、陈宠、沈平四人都是杭州的歌妓。 “觱篥”为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以芦苇作嘴,以竹做管,吹出的声音较凄凉。 又名“筚篥”、“悲栗”、“笳管”。 (10)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的诗句:“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 (11)曲爱霓裳未拍时:白居易在《重题别东楼》中的诗句:“宴宜云髻新梳后,曲爱霓裳未拍时”。 (12)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吴王夫差的女儿小玉夭折后,化为人形来见吴王,小玉的母亲想去抱她,她化成轻烟飞走了。 (13)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李娟、张态均为苏州的歌妓。 全诗串讲:我侍奉宪宗皇帝于元和年间,并曾在宫中参加廷宴。 见过的宫廷歌舞不可胜数,其中最喜爱的是霓裳羽衣舞。 当时正是寒食节的春天,她们舞蹈于玉钩阑下的香案前。 香案前的舞女容颜如玉,穿的不是人间的普通衣服。 舞女们身著彩虹般的衣裳,头戴珠步摇的饰冠;身上有许多璎珞和玉佩,舞动时佩声珊珊。 舞女们的身形娉婷袅娜好似不胜罗衣,倾听舞曲行止有矩。 磬、萧、筝、笛等乐器相继奏起,击、擫、弹、吹、等声音悠长旖旎。 音乐演奏散序六遍,舞女们的舞衣如阳台峰上驻留的宿云片片。 中序的乐曲和入节拍,其声如秋竹暴裂,如春冰化开。 轻盈旋转的舞姿如回风飘雪,嫣然前行的步伐如游龙矫捷。 垂手时像柳丝娇柔无力,舞裙斜飘时仿佛白云升起。 黛眉流盼说不尽的娇美之态,舞袖迎风飘飞带着万种风情。 就象是上元夫人招来了仙女萼绿华,又象是西王母挥袖送别仙女许飞琼。 十二遍的曲破繁音急促而华丽,就象跳动的珍珠敲击玉片铿锵有力。 舞罢如飞翔的鸾凤收敛彩翅,终曲的长鸣声如空中鹤唳。 刚看此舞时惊心眩目,观赏完了意犹未足。 岂知自从降官到民间至今八九年,再也没机会观赏此曲此舞。 在江州只能听到山魈夜语,在忠州只听到杜鹃啼哭。 后来出任杭州刺史,才有机会和心情重温此技。 商玲珑的箜篌、谢好的筝;陈宠的觱篥、沈平的笙,这四位擅长吹弹管弦乐的歌妓,经我调教后霓裳曲终于练成。 在虚白亭前的湖水畔,她们前后三次表演了霓裳曲的弹唱。 我后来离开杭州是因为任期已满,听说她们如今已各自分散。 今年五月出任刺史来苏州,光阴似箭催我白发满头。 批阅公事常常工作到深夜,无暇听歌一直忙到深秋季节。 秋日公事较少反而心情闲闷,想起霓裳曲却不知去何处询问。 听说你们越州有很多吹弹好手,请问问是否有人懂得霓裳羽衣舞。 您回答越州七县十万户,懂霓裳舞曲的一个也无;而您却寄了一首长诗给我,诗的题目是霓裳羽衣谱。 四张信笺的颜色为绿色间红,霓裳诗句录于其中。 好似霓裳舞的实况都在其中展现,与当年在宫中所见相同。 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当年舞女的体态和高雅气质,今朝昔日,宛然如一。 象是在梦中遇见,又象是在画中显现。 您也知道我对霓裳曲非常热衷,并常把霓裳曲写入诗中。 您应该还记得,《长恨歌》里有“惊破霓裳羽衣曲”,《重题别东楼》诗中有“曲爱霓裳未拍时”。 从来一切技能之事均有创造之主,杨敬忠依律创声,明皇亲自造谱。 您说这种舞很难物色表演人才,必须要美丽倾城的可爱少女。 可惜吴王夫差的女儿小玉已化青烟,而西施也早就化为尘土。 很久没看到绝世佳人的音容笑貌,馆娃宫及苎萝村已成空所。 也许您说的情况确实如此,但还是请您听我诉说:如果要找到美人才肯传授,此舞就不可能在人间流传长久。 女人的美丑优劣其实相差不远,大多还是需要他人的栽培和抬举。 我这里有李娟和张态,请您别嫌她们不可爱;我想将就一下,把她们训练成才。 《霓裳羽衣歌》原名为《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微之是唐朝大诗人元稹的字;也就是说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这首诗是为了唱和元稹的“霓裳羽衣”诗写的,但元稹的这首诗已失传。 霓裳羽衣舞是唐朝最著名的宫廷舞之一,它融诗歌、音乐、舞蹈于一体。 唐诗中常能看到有关霓裳羽衣舞的记述;白居易在他的多首诗中都提到了霓裳羽衣舞及曲子,并且说:“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而《霓裳羽衣歌》这首诗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看到的对此舞及曲子最详尽的描述,也是研究唐朝宫廷舞及音乐相当珍贵的资料。 下面我先详细的介绍一下《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的来历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唐)郑嵎《津阳门诗注》中说:“叶法善引明皇入月宫,闻乐归,笛写其半,会西凉府杨敬忠进《婆罗门曲》,声调脗合,按之便韵,乃合二者制《霓裳羽衣曲》”。 叶法善是唐朝很著名的修道士,据说道术通玄。 另外在《明皇杂录》、柳宗元的《龙城录》、《集异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述。 郑嵎的记述与白居易诗中写的:“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比较吻合;开元年间,河西节度使杨敬忠,将经西域辗转传入凉州的天竺佛曲《婆罗门曲》依律创声,献给唐明皇。 李隆基获曲后,结合自己所听到的仙乐,加以润色并制词,亲自创制成了这首梨园名曲。 天宝十三年,他又易曲名为《霓裳羽衣曲》。 综上所述,《霓裳羽衣曲》应是一首神传舞曲。 另外,《霓裳羽衣曲》也是唐朝法曲中的精品。 法曲又称法乐,始见于东晋《法显传》(东晋僧人法显的游记)一书,因用于佛教的法会而得名,法曲在隋朝时由印度传入中国。 又据《新唐书·礼乐十二》记载:“初,隋有法曲,其间清而近雅,器有挠、钹、磬、钟、幢很箫、琵琶。 ......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使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 ......其后,河西节度使杨敬忠献《霓裳羽衣曲》十二遍,凡曲终必遽,唯《霓裳羽衣曲》将毕,引声益缓。 ......开元二十四年,升胡部于堂上。 而天宝乐曲,皆以边地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 后又诏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 ”;这些记载也都与白居易诗中的描述比较吻合。 《霓裳羽衣曲》全曲共分三十六遍(段),由《散序》(六遍)、《中序》(十八遍)、《曲破》(十二遍)三部分构成,融歌、舞、器乐演奏为一体。 《散序》的六遍为前奏曲,全是自由节奏的散板,由磬、箫、筝、笛等乐器独奏或轮奏,不舞不歌,即所谓的“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中序》,又称《歌头》或《拍序》,它是一个慢板的抒情乐段,中间也有由慢转快的几次变化。 它有歌有舞,也有器乐伴奏,就是按乐曲节拍边歌边舞,即所谓的“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曲破》又名《舞遍》,是全曲高潮,以舞蹈为主,只有乐器伴奏而没有歌唱,乐音铿锵,速度从散板到慢板再逐渐加快到急拍。 开始时,有散板的引起,称为“入破”。 白居易的《卧听法曲(霓裳)》诗称:“朦胧闲梦初成后,婉转柔声入破时”,可见其曲调是相当抒情的,不过很快就转入“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的快板部分。 这一部分在转入快板前有一个由散板入快板的过渡段“虚催”,中间也还有由快转更快的几次变化。 此曲结尾时节奏再次放慢,然后拖长一音作结,白居易自注云:“凡曲将毕,皆声拍促速,唯霓裳之末,长引一声也”,可见《霓裳羽衣曲》由于舞曲的要求,结尾处没有像别的大曲那样采用极快的“煞衮”作结,尾音拖得很长。 《霓裳羽衣曲》在唐宫廷中倍受青睐,在盛唐时期的音乐舞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宫廷中表演时,玄宗亲自教梨园弟子演奏,由宫女歌唱,采用群舞形式。 此舞后来传到民间,也有采用单人或双人舞形式。 有关此曲的表演情景,白居易、元稹等人的诗中均有精彩描写。 此曲的伴奏乐器,除了前面提到的磬、箫、筝、笛以外,白居易还提到“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篥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就是说还用到箜篌、筚篥、笙等乐器。 而在唐玄宗时代的宫廷表演时,却用了玉磬四簴(架)与琴、瑟、筑、箫、跋膝管、笙、芋各一件。 看来其乐队编制比较接近清乐的系统。 此曲传到民间,也有采用单一乐器演奏,如用琵琶、筝、笛等乐器;也可采用几件乐器合奏,如:箜篌、筚篥、笙、筝等。 《霓裳羽衣曲》歌舞十分注重表演者的服饰,“不著人家俗衣服”,裙色如虹,身上披的丝帔如飞云流霞,佩着黄金装嵌璎珞珠串,响声泠泠,清脆悦耳;秀发梳成双鬟,头上饰金嵌的珠花,舞姿轻盈柔美,进退飘忽,长袖翩翩似弱柳扶风,裙裾轻曳像缭绕流云,饰羽毛的舞装随双臂挥动,如鸾凤展翅。 《霓裳羽衣曲》表明唐代大曲已有了庞大而多变的曲体,它的艺术表现、意境创造以及对外来音乐的吸收与融化都显示了唐代宫廷音乐及舞蹈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谢谢你,肖尧。 ”圆圆岂会不知肖尧这是在保护她,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我答应过你,不会让你受到任何的伤害,我岂会不记得,不会做到吗?好了,什么都别想了,一切都有我和圆圆呢,你就只要到那里,完成你的舞蹈就好。 ”肖尧交代到。 圆圆没再说什么,她记得了肖尧对她的好,同时按照肖尧的示意,缓缓的走到舞台的中间,给灯光师一个手势之后,瞬间摄影棚全部黑了下来,几秒钟的时间之后,一束追等,打在圆圆身上,于此同时霓裳曲也缓缓的响起。 在追灯的示意下,只见圆圆头戴金花翠玉桂冠,插着玲珑步摇,身着镶满珠玉等饰物的孔雀羽衣、肩披五彩霞帔,配以如霓虹般淡彩色的舞裙,袅袅婷婷的站在舞台中央,轻轻的随袖而动,就只是那一瞬,圆圆就吸引住众人的目光。 随行的小宛轻轻的言语着: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音响师播放着由圆圆小宛共同演奏的霓裳羽衣曲,曲调悠长抒情、意境绵远,圆圆随着乐声翩翩起舞。 此时众人终于体会到,为何会称霓裳羽衣舞为华夏唐代的法曲精品,音乐舞蹈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描写的是唐玄宗向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的神话,其舞、其乐、其服饰著力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 白居易在《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中,对此曲的结构和舞姿作了细致的描绘:全曲共分为三十六段,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份,融歌、舞、器乐演奏为一体。 他曾有幸观赏了一对美丽舞者表演此舞,对她们时而点头相招聚拢,时而挥袖散开的精采表演,曾发自内心的赞叹道:“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众人并不是没有欣赏过现代的霓裳羽衣曲的群体表演。 怎么形容呢?在烟雾和灯光的艺术配合下,只觉相去几十米远的舞台俨然是仙境的入口——仙乐飘飘,美女如云,如梦如真!如今圆圆在舞台上跳的则是传说中的独舞,据说,霓裳羽衣舞最初本是独舞,杨贵妃最善此舞。 相传,当年唐玄宗李隆基梦游月宫时,听到天上有仙乐奏曲,身穿霓赏羽衣的仙子翩翩起舞。 仙女的歌声玄妙优美,跳舞的仙女舞姿翩翩。 李隆基醒来后,对梦中的情景记忆犹新,便依此作出了《霓裳羽衣曲》。 唐玄宗作《霓裳羽衣曲》后,能歌善舞的杨玉环稍加浏览,便依韵而舞,翩若天女散花,飘渺神奇。 她还曾写过一首七绝:“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嫋嫋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来形容此舞。 遗憾的是安史之乱后《霓裳羽衣曲》失传,到中唐时期,已被世人淡忘。 随着唐朝的衰落崩溃,一代名曲竟“寂不传矣”。 五代十国时,南唐后主李煜意外寻得残谱与皇后周娥皇凭着自身的音乐天赋,和乐师曹生按谱寻声,补缀成曲,并一度整理排演,复原了失传200年的《霓裳羽衣曲》。 称得上音乐史上一大奇迹,却也失去了当年唐玄宗和杨贵妃共创辉煌的原滋原味。 此时圆圆跳的可不是那复原后的《霓裳羽衣曲》,而是由唐玄宗和她共同创造的辉煌,“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萧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迤逦。 ”

更多排行: 霓裳羽衣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