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马来穿山甲-详尽图片百科 (发现马来穿山甲怎么办)

2024-03-08 03:44:07来源:2021最新十大热门人气排行榜-科奇网作者:佚名 阅读量:

马来亚穿山甲是一种夜行性动物,白天常蜷缩在树洞或洞穴中休息,而在夜晚则活动并觅食。它们利用可卷曲的尾巴爬树以捕捉猎物,主要以蚂蚁和白蚁为食。拥有敏锐的嗅觉,穿山甲能轻松定位蚁巢,并利用大的弯曲爪来破坏蚁堡。为了防止叮咬,这一物种发展出特殊的肌肉结构,可闭合鼻子和厚重的眼睑以保护自己。除了吃蚂蚁和白蚁,穿山甲偶尔也会捕食其他昆虫和幼虫。它们使用长而黏稠的舌头从裂缝和树缝中捕食猎物,令人惊讶的是,这种舌头可以伸长至25厘米。由于没有牙齿,蚂蚁和白蚁被整体吞入胃中以供消化,同时穿山甲会吞下沙子和小石头帮助磨碎食物。

在面临威胁时,马来亚穿山甲会采取曲身的方式,将柔软、有毛的部位卷缩在甲壳内,用坚硬的部位做出应对。在陡坡上,它们可以卷成球状滚动以逃避威胁。当受到猎兽攻击时,其盔甲能防御外敌,而强壮的尾巴更让它能悬挂在树上。马来亚穿山甲的听力良好,但平时几乎不会发出声音,是相对安静的动物。当感到威胁时,可能会发出哼哼声、嘶嘶声和喘气声。受到攻击时,它们会卷成球以保护腹面,并可能用尾部猛烈反击对手。它们还可以从肛门区域喷射刺激性液体作为防御机制和领地标记。

马来亚穿山甲雌性在1岁时性成熟,怀孕期为3-4个月,每胎只会产下一只幼仔。幼穿山甲出生时鳞片柔软,第二天才开始硬化,新生仔会附着在雌性背部附近,约三个月后开始自行活动和觅食。2022年5月,专家证实在我国拍摄到野生马来穿山甲的野外活动影像。这一发现进一步确认了马来穿山甲在云南省盈江地区的分布,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马来亚穿山甲的外部形态与中华穿山甲相似,但体形更修长,覆盖着瓦状鳞甲和硬毛束,背部和体侧鳞片列数在17-19列之间。体长为40-62厘米,体重为2-6千克。其头部小且圆锥形,无牙齿,舌长且通常超过20厘米。尾部较长,尾侧鳞片较多,四肢短而粗壮,中趾和第2、4趾爪强壮,但前肢中爪相对较短。马来亚穿山甲栖息在各种环境中,包括原始林地、次生林、耕地和人类居住区附近,通常出现在约海拔1700米的地区。


马来穿山甲长什么样子?

穿山甲是古老的哺乳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5000万年。 01,马来穿山甲,伸出长舌捕食,舌头长25厘米,利用爪子爬树,体重约9-28斤,雄性马来穿山甲通常比雌性大10-50%。 尾巴呈扁平状,长约35-57厘米,明显比中华穿山甲的尾巴长,且有一处白色鳞片。 03,喜欢住在树洞里,昼伏夜出,用气味与同类交流马来穿山甲栖息在热带雨林生境里,喜欢待在海拔1700米左右的原生林、次生林、低地森林,免疫力低,对温度的波动很敏感。 在我国云南有分布,还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越南、柬埔寨等国家。 中华穿山甲喜欢住在地下洞穴里,而且常常更换洞穴居住,而马来穿山甲则喜欢住在树上,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树上。 04食物包含20多种蚂蚁,一天能吃1斤蚂蚁,还会吞食沙子助消化马来穿山甲的主要食物是蚂蚁和白蚁,看似食谱不丰富,但其中包含20多种蚂蚁,偶尔也吃其他柔软的昆虫和幼虫。 出于生存的本能,马来穿山甲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捕食不同种类的蚂蚁,补充不同的营养成分。 还是个小吃货。

穿山甲这么可爱,你难道还不知道么?

(图片来自网络)

提到“穿山甲”这三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动画片《金刚葫芦娃》中在打洞时不慎钻穿镇妖石,放出了被镇压千年的蛇精和蝎子精,最后为了掩护爷爷和葫芦娃们不被妖怪伤害,而牺牲自己生命的善良又勇敢的形象。

然而,现实中的穿山甲们,却正在由于人类难填的欲壑而经历着一场灭顶之灾。

穿山甲种类知多少

(图为中华穿山甲,图片来自网络)

(图为印度穿山甲,图片来自网络)

穿山甲属于哺乳纲中的鳞甲目这个古老的大家族,现存的种类一共有3属8个种,其中4种产于亚洲。

它们分别是产于中国南部(包括台湾),印度北部,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甸和中南半岛北部的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产于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和不丹的平原和丘陵的印度穿山甲Manis crassicaudata,产于包括泰国,印尼的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婆罗洲和小巽他群岛,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在内的东南亚地区的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和产于菲律宾巴拉望省的菲律宾穿山甲。

(图为马来穿山甲,图片来自网络)

(图为菲律宾穿山甲,图片来自网络)

另外4种产于非洲,它们分别是产于几内亚,西非大部分地区和肯尼亚西南部,坦桑尼亚西北部低地热带雨林的树穿山甲Phataginus tricuspis,产于非洲中部的塞内加尔,乌干达和安哥拉等地的低地森林和农田的长尾穿山甲Phataginus tetradactyla,产于乌干达,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草原和森林的巨穿山甲Smutsia gigantea和广泛分布于非洲东南部15个国家的草原和干燥林地的南非穿山甲Smutsia temminckii。

穿山甲的“秘密武器”

(图为南非穿山甲,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在动物分类学上,鳞甲目与我们熟悉的豺狼虎豹、小猫小狗等食肉目动物是“亲戚”,但是穿山甲的身体结构却与这些尖牙利爪的家伙截然不同。

所有种类的穿山甲身上除了面部和身体腹面之外的部分,其余都覆盖着一层大而坚硬的鳞片,这些鳞片由角蛋白构成,成分与人类的毛发和指甲差不多,这是穿山甲赖以防身的“秘密武器”。

当遭遇天敌的攻击时,行动迟缓且缺乏攻击性武器的穿山甲便会就地缩成一团,变成一个被巨大鳞片包裹的大硬球,让敌害无从下口。

如果这样还不够的话,穿山甲还能突然张开鳞片,利用锋利的鳞片边缘割伤敌害,或像黄鼠狼一样从肛腺释放带有恶臭味的液体。

(图片来自网络)

穿山甲的眼睛很小,视力较差,外耳壳也很小或消失不见,它们白天通常躲藏在地下的洞穴或树洞中,夜晚才外出活动,依靠敏锐的嗅觉寻找食物。

穿山甲的嘴里没有牙齿,主要以白蚁、蚂蚁等小昆虫为食,中华穿山甲、印度穿山甲等地栖的种类主要以在地面和地下筑巢的白蚁和蚂蚁为食,而喜欢栖息在树上的树穿山甲、长尾穿山甲等则更喜欢光顾树上的蚁巢。

(图为树穿山甲,图片来自网络)

捕食时,穿山甲会用长着大而发达的爪的强壮前肢挖开蚁巢,再用布满粘液的长舌头舔食蚁类,穿山甲的胃壁厚且坚韧,在进食时常常会吞入一些砂砾,小石子等,像鸟类用吞食的砂砾磨碎嗉囊中的食物一样利用它们磨碎吃进胃里的昆虫。

(图为长尾穿山甲,图片来自网络)

(图为巨穿山甲,图片来自网络)

穿山甲这类以白蚁和蚂蚁为主食、昼伏夜出的小动物,与虎、白鱀豚等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大型食肉动物,和亚洲象这样的大型食草动物相比,对生境要求要低得多,对于人类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也不会造成危害,一些种类的穿山甲的存在甚至对于控制森林中白蚁的危害起着重要的作用。

穿山甲的“灭顶之灾”

(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由于民间流传着“穿山甲鳞片能疏经通络帮助妇女下奶”、“穿山甲的肉和血能滋补”这样毫无科学根据的谣言,现存的8种穿山甲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捕杀。

由于穿山甲行动能力弱且体表有浓烈的气味,遇到危险无法逃脱时会像刺猬一样本能的就地缩成一团,带着猎犬的盗猎者捕捉起它们来简直不费吹灰之力,穿山甲那赖以防身的坚硬铠甲,却给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产于亚洲的4种穿山甲中,中华穿山甲已经是极度濒危物种,数量比大熊猫,滇金丝猴等“明星物种”还要稀少得多。

由于每年可能超过一万只的捕杀量,中华穿山甲在其分布区内的绝大多数区域内都被捕杀殆尽,仅在如台湾岛等少数地区还残留着部分种群,随时可能灭绝。

马来穿山甲也没有逃过同样的命运,也被捕杀至极度濒危,而印度穿山甲和菲律宾穿山甲也由于相同的原因成为了濒危物种。

相比亚洲的近亲们,非洲的四种穿山甲遭受大量捕杀的历史较短,但是近年来数量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其中南非穿山甲的种群数量在27年内下降了30-40%,和巨穿山甲、长尾穿山甲、树穿山甲一起被列入了易危物种。

这场由于人类的贪婪和迷信所导致的浩劫,将现存的8种硕果仅存的鳞甲目推到了灭绝的边缘。我们的子孙后代是否还能继续有幸看到穿山甲这类身披鳞甲的独特小兽,就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态度。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胡小雨

穿山甲有多少种

穿山甲共有八个种。

分别是马来穿山甲、中华穿山甲、菲律宾穿山甲、印度穿山甲、白腹(树)穿山甲、大穿山甲、南非穿山甲、长尾/黑腹穿山甲。

穿山甲:

穿山甲(拉丁学名:Manis), 是对穿山甲科穿山甲属的统称,共8个物种。地栖性哺乳动物,体形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长,背面略隆起。

穿山甲多生活亚热带的落叶森林。白昼常匿居洞中,并用泥土堵塞。晚间多出外觅食,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穿山甲野外数量稀少。穿山甲,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禁止私人捕杀和食用。

穿山甲体形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长,背面略隆起。不同个体体重和身长差异极大。头呈圆锥状,眼小,吻尖。舌长,无齿。耳不发达。足具5趾,并有强爪;前足爪长,尤以中间第3爪特长,后足爪较短小。

全身鳞甲如瓦状。自额顶部至背、四肢外侧、尾背腹面都有。鳞甲从背脊中央向两侧排列,呈纵列状。鳞片呈黑褐色。

鳞有三种形状:背鳞成阔的菱形,鳞基有纵纹,边缘光滑。纵纹条数不一,随鳞片大小而定。腹侧、前肢近腹部内侧和后肢鳞片成盾状,中央有龙骨状突起,鳞基也有纵纹。尾侧鳞成折合状。鳞片之间杂有硬毛。

两颊、眼、耳以及颈腹部、四肢外侧、尾基都生有长的白色和棕黄色稀疏的硬毛。绒毛极少。成体两相邻鳞片基部毛相合,似成束状。雌体有乳头1对。

更多排行: 鲮鲤 穿山甲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