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世界-探索印度穿山甲的神奇之旅 (穿山甲世界上还有多少只)

2024-03-08 03:42:03来源:2021最新十大热门人气排行榜-科奇网作者:佚名 阅读量:

印度穿山甲,一种生活在热带雨林环境中的奇特鳞状哺乳动物,虽然属于地栖动物,却擅长利用其适于抓握的尾部攀爬。除了交配季节,大部分时间印度穿山甲都是独自生活的,主要以蚂蚁和白蚁为食。在受惊时,它们会蜷缩成一个球形,仅露出坚硬的鳞片来保护自己。该物种生活在洞穴或岩石中度过大部分时间,常年只产1到2仔。由于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存在,印度穿山甲的数量正急剧下降,已经在野外变得十分罕见。

印度穿山甲与穿山甲在形态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体形比穿山甲大,但外耳不明显,尾尖腹面被鳞,肛门前无凹沟。为自我保护,印度穿山甲会卷成球状,只展示鳞片,并且具有肛门腺,能够释放出难闻的黄色液体以防御捕食者。生活在斯里兰卡的印度穿山甲,大多栖息于热带雨林中,主要以树上的水果和鲜花为食。它们借助可卷曲的尾巴和锋利的爪子,在树上生活,并利用前肢攀爬,尾巴和四肢进行协调活动。虽然主要食用蚂蚁和白蚁,有报道称一些个体的胃中充满了其他昆虫如甲虫翅鞘、蟑螂和蠕虫皮。

印度穿山甲没有发达的听觉或视力,主要依赖嗅觉来发现蚂蚁和白蚁的巢穴。它们具有强壮的爪子,适用于挖掘坚硬的土壤,在发现巢穴后会使用长舌头轻松渗入巢穴中。由于没有牙齿,印度穿山甲的咀嚼过程都在胃中完成。它们具有两个胃,一个用于储存,另一个较小并具有肌肉组织,用于咀嚼和磨碎坚硬食物。印度穿山甲的分布范围主要在云南西南部,国外分布在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

印度穿山甲头部呈小三角形,头体长45-75厘米,尾长33-45厘米,体重4.7-9.5公斤,雄性通常比雌性大。身体细长,覆盖着黄棕色或黄灰色的鳞片,鳞片重占体重的1/4到1/3。其外耳小,背部有排列紧密的鳞片,尾部覆盖着14-16排鳞片,尾尖底面也被鳞片覆盖。肛腺能分泌出黄色恶臭液体。由于独特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印度穿山甲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传说中,印度有一则关于穿山甲的故事,讲述了一位村民因为穿山甲的反应而不幸身亡的故事。


穿山甲是怎样捕食蚂蚁的?

穿山甲捕食蚂蚁的过程如下:

1、当穿山甲发现一个蚁穴时,便伸出弯钩般的利爪,左扒右掘,大肆破坏,把蚁群从蚁穴中赶出来。

2、然后,它再伸出长带子般的舌头,朝蚁群横扫过去,每扫一次,就有成百上千只蚂蚁被粘在舌头上,成为它的腹中之食。

3、有时穿山甲不愿意花大力气掘挖蚁穴,还会设下圈套,引诱蚂蚁上钩。

穿山甲

穿山甲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鳞甲目穿山甲科穿山甲属哺乳动物,是世界上唯一一类仅存的鳞甲哺乳动物,没有牙齿无法咀嚼,靠舔食蚁类为生。穿山甲是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居住在陆地上的穿山甲勤奋地疏松土壤,让植物种子得以发芽。

而那些居住在树上的穿山甲,会吃掉蛀食树木的蚁类。穿山甲多在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丘陵杂灌丛较潮湿的地方挖穴而居。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坚硬的硬壳令猛兽难以咬碎或下咽,穿山甲的外壳是由被称作角蛋白的有机骨骼结构组成,它大约占穿山甲总体重的20%。

当狮子等大型食肉动物试图去咬缩成一团的穿山甲时,穿山甲也会利用肌肉让鳞片进行切割运动,割破敌人的嘴巴,试图吃掉穿山甲的动物会被割成重伤。

穿山甲为什么叫做穿山甲?它真的会穿山吗?

穿山甲的挖洞的身手很大,才能特别强,钻山才能的确不在话下。但是真说要挖一座山,就有些夸大了。穿山甲,往常是一种比大熊猫还要宝贵,数量还要少的珍稀动物,穿山甲固然有穿山这个名字,但是其实他并不会穿山。

穿山甲的打洞的身手很大,它可以先用前肢锐爪挖土,再应用身上鳞甲的活动把挖出的土推送进来的,鳞甲是覆瓦状排列的。我们从穿山甲的名字中应该都能感遭到,它的挖洞才能特别强,但是要说真的挖穿一座山,估量就有些夸大了,穿山甲1小时能发掘3~5米,固然没“穿山”,但穿山甲的钻山才能的确不在话下。穿山甲是一种喜欢栖息在丘陵战争原树林湿润地带的动物,他们十分的喜欢酷热的气候而且可以爬树。穿山甲有非常长的舌头,他们普通都是经过吃白蚁,蜜蜂或者是其他的昆虫为食。穿山甲固然是一种陆地的生物,但是他们却有着十分好的爬树才能,而且还能够有十分好的游泳才能。

穿山甲十分擅长挖洞,但其实它们并不能穿山。由于它们的食物是蚂蚁和白蚁,蚂蚁白蚁都是生于公开,以这两种在公开生活的动物为食物,想要吃到美味的食物,不会打洞是难以生存的。穿山甲挖洞以后,伸出长又细小的舌头来捕捉蚂蚁进食。或许古人经常看到穿山甲在土里、在挖洞,才会觉得它们有着穿山的身手,所以会叫它们为“穿山甲”。

穿山甲是亚洲物种,总共就4个物种,我国的穿山甲属于濒危动物,属于制止私人捕食,我们可能人人都听说过穿山甲,但是见过的人却不是很多,这穿山甲也是个奇葩,喜欢独居不说,还有洁癖,每次大便都会先挖坑然后埋起来,而且夏天跟冬天住的洞也不一样,经常挖洞。

穿山甲这么可爱,你难道还不知道么?

(图片来自网络)

提到“穿山甲”这三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动画片《金刚葫芦娃》中在打洞时不慎钻穿镇妖石,放出了被镇压千年的蛇精和蝎子精,最后为了掩护爷爷和葫芦娃们不被妖怪伤害,而牺牲自己生命的善良又勇敢的形象。

然而,现实中的穿山甲们,却正在由于人类难填的欲壑而经历着一场灭顶之灾。

穿山甲种类知多少

(图为中华穿山甲,图片来自网络)

(图为印度穿山甲,图片来自网络)

穿山甲属于哺乳纲中的鳞甲目这个古老的大家族,现存的种类一共有3属8个种,其中4种产于亚洲。

它们分别是产于中国南部(包括台湾),印度北部,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甸和中南半岛北部的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产于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和不丹的平原和丘陵的印度穿山甲Manis crassicaudata,产于包括泰国,印尼的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婆罗洲和小巽他群岛,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在内的东南亚地区的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和产于菲律宾巴拉望省的菲律宾穿山甲。

(图为马来穿山甲,图片来自网络)

(图为菲律宾穿山甲,图片来自网络)

另外4种产于非洲,它们分别是产于几内亚,西非大部分地区和肯尼亚西南部,坦桑尼亚西北部低地热带雨林的树穿山甲Phataginus tricuspis,产于非洲中部的塞内加尔,乌干达和安哥拉等地的低地森林和农田的长尾穿山甲Phataginus tetradactyla,产于乌干达,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草原和森林的巨穿山甲Smutsia gigantea和广泛分布于非洲东南部15个国家的草原和干燥林地的南非穿山甲Smutsia temminckii。

穿山甲的“秘密武器”

(图为南非穿山甲,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在动物分类学上,鳞甲目与我们熟悉的豺狼虎豹、小猫小狗等食肉目动物是“亲戚”,但是穿山甲的身体结构却与这些尖牙利爪的家伙截然不同。

所有种类的穿山甲身上除了面部和身体腹面之外的部分,其余都覆盖着一层大而坚硬的鳞片,这些鳞片由角蛋白构成,成分与人类的毛发和指甲差不多,这是穿山甲赖以防身的“秘密武器”。

当遭遇天敌的攻击时,行动迟缓且缺乏攻击性武器的穿山甲便会就地缩成一团,变成一个被巨大鳞片包裹的大硬球,让敌害无从下口。

如果这样还不够的话,穿山甲还能突然张开鳞片,利用锋利的鳞片边缘割伤敌害,或像黄鼠狼一样从肛腺释放带有恶臭味的液体。

(图片来自网络)

穿山甲的眼睛很小,视力较差,外耳壳也很小或消失不见,它们白天通常躲藏在地下的洞穴或树洞中,夜晚才外出活动,依靠敏锐的嗅觉寻找食物。

穿山甲的嘴里没有牙齿,主要以白蚁、蚂蚁等小昆虫为食,中华穿山甲、印度穿山甲等地栖的种类主要以在地面和地下筑巢的白蚁和蚂蚁为食,而喜欢栖息在树上的树穿山甲、长尾穿山甲等则更喜欢光顾树上的蚁巢。

(图为树穿山甲,图片来自网络)

捕食时,穿山甲会用长着大而发达的爪的强壮前肢挖开蚁巢,再用布满粘液的长舌头舔食蚁类,穿山甲的胃壁厚且坚韧,在进食时常常会吞入一些砂砾,小石子等,像鸟类用吞食的砂砾磨碎嗉囊中的食物一样利用它们磨碎吃进胃里的昆虫。

(图为长尾穿山甲,图片来自网络)

(图为巨穿山甲,图片来自网络)

穿山甲这类以白蚁和蚂蚁为主食、昼伏夜出的小动物,与虎、白鱀豚等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大型食肉动物,和亚洲象这样的大型食草动物相比,对生境要求要低得多,对于人类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也不会造成危害,一些种类的穿山甲的存在甚至对于控制森林中白蚁的危害起着重要的作用。

穿山甲的“灭顶之灾”

(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由于民间流传着“穿山甲鳞片能疏经通络帮助妇女下奶”、“穿山甲的肉和血能滋补”这样毫无科学根据的谣言,现存的8种穿山甲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捕杀。

由于穿山甲行动能力弱且体表有浓烈的气味,遇到危险无法逃脱时会像刺猬一样本能的就地缩成一团,带着猎犬的盗猎者捕捉起它们来简直不费吹灰之力,穿山甲那赖以防身的坚硬铠甲,却给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产于亚洲的4种穿山甲中,中华穿山甲已经是极度濒危物种,数量比大熊猫,滇金丝猴等“明星物种”还要稀少得多。

由于每年可能超过一万只的捕杀量,中华穿山甲在其分布区内的绝大多数区域内都被捕杀殆尽,仅在如台湾岛等少数地区还残留着部分种群,随时可能灭绝。

马来穿山甲也没有逃过同样的命运,也被捕杀至极度濒危,而印度穿山甲和菲律宾穿山甲也由于相同的原因成为了濒危物种。

相比亚洲的近亲们,非洲的四种穿山甲遭受大量捕杀的历史较短,但是近年来数量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其中南非穿山甲的种群数量在27年内下降了30-40%,和巨穿山甲、长尾穿山甲、树穿山甲一起被列入了易危物种。

这场由于人类的贪婪和迷信所导致的浩劫,将现存的8种硕果仅存的鳞甲目推到了灭绝的边缘。我们的子孙后代是否还能继续有幸看到穿山甲这类身披鳞甲的独特小兽,就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态度。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胡小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