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苇莺图片百科大全 (稻田苇莺图片大全大图)

2024-03-08 01:34:14来源:2021最新十大热门人气排行榜-科奇网作者:佚名 阅读量:

稻田苇莺是一种小型鸟类,雌雄羽色相似。常独自或成对优惠。迁移期亦见成群优惠。执行矫捷、极速地在灌木枝或草茎间来回腾跃,并不时地跳到灌丛或草丛顶部,而后很快地钻入灌丛、草丛中。

繁衍时期常站在高的灌木和草茎顶端鸣唱,鸣声为尖利的"chik-chik"声,也模拟周围其它鸟类的声响。鸣唱时常将尾垂直竖起和极速摆动,激动时头顶羽毛亦能竖起。

重要以毛虫、蚱蜢等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和昆虫的幼虫为食,也吃蝗虫、甲虫、蜘蛛等其余无脊椎生物性食物。

繁衍期5-7月。营巢于水边离地或水面0.3-1.2米的草丛中,亦偶见于灌丛中。重要由草茎、叶、花梗、植物纤维等导致,内垫有细草茎和草叶。每窝产4-5枚卵,呈淡绿色、橄榄色或白色,缀以褐色或灰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7-20毫米×12.0-14.1毫米。

列入《环球人造包全联盟濒危物种白色名录》(IUCN)2017年ver3.1——无危(LC)。

稻田苇莺 的生存习性和外形特征

白色眉纹长过眼,有短的侧冠纹,上体棕褐色,背部、腰部和尾上覆羽的局部为暖棕色,下体白色,上胸和两胁沾黄褐色。虹膜褐色,上喙彩色,下喙偏粉色,脚粉色。

稻田苇莺 的散布范畴及栖身地

中国繁衍于新疆西北部和西部至柴达木盆地。香港、台湾岛有迷鸟记载。国外繁衍区自俄罗斯南部经中亚加长至蒙古西北部,南至帕米尔高原,越冬区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尔、印度、孟加拉等国。

稻田苇莺重要栖身于湖泊、水库、池塘、水渠等各种水域岸边灌丛、芦苇丛和草丛中以及芦苇沼泽、柳灌丛和草地,有时也见于水稻田边草丛和草甸灌丛中。

稻田苇莺的介绍

鸟名,为雀形目鹟科的一种。 别名双眉苇莺、柳叶儿、苇串儿、圆翅苇莺。 是一种小型鸟类,外形和大小同黑眉苇莺差不多。 上体赤褐色,下体白色,两胁棕黄色。 嘴基宽阔,嘴须发达;有宽而显著的淡皮黄色眉纹,其上缘具黑灰色侧冠纹。 尾羽狭窄,羽端尖形。

稻田苇莺的形态

(据采自黑龙江小兴安岭的东北亚种A. a. tangorum的标本描述)上体自头部至背、肩部均呈橄榄棕褐色;腰及尾上覆羽转为鲜亮的淡棕褐色;颊部和耳羽棕黄色;眼先和耳羽上缘暗褐色;眉纹宽阔,呈皮黄色甚显著,眉上缘各缀黑褐色的宽阔侧冠纹;尾羽狭窄,羽端尖形;尾羽呈暗棕褐色,表面具不甚显现的暗色横斑纹,羽缘色较浅;飞羽黑褐色,羽缘棕褐色;下体羽在颏、喉部和腹部中央呈纯白色;胸部、两胁和尾下覆羽均呈淡棕黄褐色。

稻田苇莺的亚种分化

1 上体棕褐色;下体沾棕褐色→指名亚种A. a. agricola上体棕褐色较淡;下体近白→22 上体黄褐色;眉纹上无黑色粗纹;翅长58mm(♀),58-62mm(♂)→新疆亚种A. a. brevipennis上体橄榄褐色;眉纹上更具黑色粗纹;翅长53-57mm(♂)→东北亚种A. a. tangorum拉丁文学名:Acrocephalus agricola agricola命名人:Jerdon命名年份:1845年分布:新疆天山一带;原苏联,蒙古,印度,伊朗,阿富汗。 形态:与新疆亚种A. a. brevipennis和东北亚种A. a. tangorum不同,上体棕褐色;下体沾棕褐色。 拉丁文学名:Acrocephalus agricola brevipennis命名人:Severtzov命名年份:1872年分布:新疆(西北部塔城、西部喀什、阿克苏、西南部于田和且末)、甘肃(河西走廊偏西北部金塔)、青海(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繁殖鸟);俄罗斯南部,乌克兰,克里米尔,伏尔加河下游,乌拉尔河盆地,西西伯利亚,蒙古中部,黑海,伊朗,塔吉克斯坦,中亚,阿富汗,土耳其,迁徙或越冬期间也见于尼泊尔,印度,孟加拉国。 形态:详见种的描述。 拉丁文学名:Acrocephalus agricola tangorum命名人:La Touche命名年份:1912年分布: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巴彦淖尔盟、鄂尔多斯、阿拉善盟)、黑龙江(哈尔滨、伊春、牡丹江、松花江)、吉林(延边)(繁殖鸟、旅鸟)、迁徙期间见于辽宁(朝阳)、北京、河北(秦皇岛、新安)(旅鸟);俄罗斯南部,吉尔吉斯草原,蒙古中部,中亚地区,南达伊朗高原,阿富汗北部,印度(?)。 形态:详见种的描述。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