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交嘴雀图片百科大全 (红交嘴雀是国家保护动物)

2024-03-08 01:19:46来源:2021最新十大热门人气排行榜-科奇网作者:佚名 阅读量:

红交嘴雀外文名Common Crossbill,种。红交嘴雀在冬季游荡且部分鸟结群迁徙。性活跃,喜集群,除繁殖期间单独或成对活别是在食物丰富的地方,常集成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在有球果果,也能用嘴在松枝间攀缘或悬垂于枝头,有时也下到地上活动和觅食。飞翔时两翅扇动有力,速度快,呈浅波浪式。常边飞边鸣叫,鸣声响亮,其声似Jio-Jio-Jio。红交嘴雀主要以落叶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臭云杉、臭冷杉、赤松等针叶树种子为食,尤其喜欢吃落叶松子,也吃红松子、榛子、树叶、花序、浆果等其他树木和灌木种子和果实及草子、昆虫。

有时倒悬进食,用交嘴嗑开松子,取食球果时先将松树球果啄下,用脚踩在树枝上,再啄开果鳞取食种子,上下交叉的嘴很容易撕开种皮。红交嘴雀的繁殖期是5-8月7月中旬,开始成对活动,且雌雄双双寻找巢地。巢位于混有云杉的红松-落叶松密林中的高大树木侧枝上,距地高20余米。巢呈碗状,由落叶松和云杉细枝以及苔藓、地衣等编织而成。一窝3-5枚卵,壳色为污白而带浅绿,缀以紫灰色底斑及红褐色和黑色的斑点。孵卵由雌鸟担任。孵卵期间,雄鸟饲喂雌鸟。孵化期17天。双亲以落叶松籽育雏,14-18日后离巢。

秋天,幼鸟与老鸟混在一起,结集成群,离开繁殖地往南迁徙。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665项)。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7年ver3.1——无危(LC)。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红交嘴雀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红交嘴雀雄鸟夏羽额、头顶至后颈朱红色,羽基褐色或橄榄褐色,常常部分暴露于外,使其额和头顶常有一些灰褐色或草黄色斑点。眼先、眼周、耳羽暗褐色或暗赤褐色,耳羽前至嘴基有一朱红色斑。背、肩、颈侧灰褐色,羽缘和羽端朱红色有时还沾染有橄榄红色,腰和尾上覆羽亮朱红色,长的尾上覆羽黑褐色,尾亦为黑褐色沾红褐色羽缘,尾羽末端呈凹形。翅上覆羽暗褐色具宽的浅朱红褐色端缘。飞羽黑褐色具黄褐色或棕红色羽缘。颏、喉、胸、上腹和两胁朱红色,颏部较淡、几近白色。两胁沾黄褐色,下腹至肛周污灰白色,腋羽具浅红褐色羽缘。

雌鸟上体灰褐色,各羽中央较暗、具黄绿色尖端,尤以头部黄绿色尖端较鲜亮,腰部黄绿色尖端既亮且宽,常常盖住了基部的灰褐色,使腰呈亮黄绿色而无斑纹,尾上覆羽和尾羽黑褐色,羽绿黄色。眼先、眼周、颊、耳羽和颈侧灰色或污灰白色,喉、胸、上腹和两胁灰黄色或淡褐色,先端亮黄绿色,下腹、肛周灰白色,尾下覆羽黑褐色或栗褐色,羽缘灰白色或白色。

与除白翅交嘴雀外的所有其它雀类的区别为上下嘴相侧交。繁殖期雄鸟的砖色随亚种而有异,从橘黄至玫红及猩红,但一般比任何朱雀的红色多些黄色调。红色一般多杂斑,嘴较松雀的钩嘴更弯曲。雌鸟似雄鸟但为橄榄绿而非红色。幼鸟似雌鸟而具纵纹。雄雌两性的成鸟、幼鸟与白翅交嘴雀的区别在均无明显的白色翼斑,且三级飞羽无白色羽端。极个红交嘴雀翼上略显白色翼斑但绝不如白翅交嘴雀醒目而完整,头形也不如其拱出。与指名亚种比较,嘴较细,雌鸟甚黄;色彩鲜艳,浅色臀常成白色;色彩最深,雄鸟樱桃红色,雌鸟偏褐。虹膜暗褐色或黑褐色,嘴先端上下交叉、黑褐色或角褐色,嘴缘黄褐色,脚黑褐色稍显。大小量度:体重♂29-48克,♀28-44克;体长♂145-175毫米,♀146-172毫米;嘴峰♂16-20毫米,♀17-19.5毫米;翅♂87-100毫米88-97毫米;尾♂55-68毫米,♀56-69毫米;跗蹠♂15-21毫米,♀15-21毫米。(注:♂雄性;♀雌性)(东北亚种)


交喙鸟长的什么样 交喙鸟长什么样子

红交嘴雀雄鸟夏羽额、头顶至后颈朱红色,羽基褐色或橄榄褐色,常常部分暴露于外,使其额和头顶常有一些灰褐色或草黄色斑点,眼先、眼周、耳羽暗褐色或暗赤褐色,耳羽前至嘴基有一朱红色斑。

交喙鸟长的什么样

红交嘴雀雄鸟夏羽额、头顶至后颈朱红色,羽基褐色或橄榄褐色,常常部分暴露于外,使其额和头顶常有一些灰褐色或草黄色斑点。眼先、眼周、耳羽暗褐色或暗赤褐色,耳羽前至嘴基有一朱红色斑。

背、肩、颈侧灰褐色,羽缘和羽端朱红色有时还沾染有橄榄红色,腰和尾上覆羽亮朱红色,长的尾上覆羽黑褐色,尾亦为黑褐色沾红褐色羽缘,尾羽末端呈凹形。翅上覆羽暗褐色具宽的浅朱红褐色端缘。

飞羽黑褐色具黄褐色或棕红色羽缘。颏、喉、胸、上腹和两胁朱红色,颏部较淡、几近白色。两胁沾黄褐色,下腹至肛周污灰白色,腋羽具浅红褐色羽缘。

高手来看看这是什么鸟

交嘴雀雌雄颜色不同 另外有红交嘴雀、白翅交嘴雀两种 有点模糊无法辨别红交嘴雀 别名:交喙鸟、青交嘴。 属雀形目,雀科。 在中国见于东北南部以至长江下游及西南、西北部以至新疆等地。 体型似麻雀但稍大。 体长约16厘米。 通体朱红色,翅膀和尾近黑色,下腹白,脸暗褐色。 栖息在寒温针叶带的各种林型中。 喜欢在鱼鳞云杉至臭冷杉林和黄花落叶松-白桦林中生活。 常结群游荡,由4、5只到数十只不等。 食物全部为落叶松种子。 7月中旬群逐渐见小,开始成对活动,且雌雄双双寻找巢地。 巢位于混有云杉的红松-落叶松密林中的高大树木侧枝上,距地高20余米。 巢呈碗状,由落叶松和云杉细枝以及苔藓、地衣等编织而成。 一窝3—5枚卵,壳色为污白而带浅绿,缀以紫灰色底斑及红褐色和黑色的斑点。 孵卵由雌鸟担任。 孵卵期间,雄鸟饲喂雌鸟。 孵化期17天。 双亲以落叶松籽育雏,14—18日后离巢。 秋天,幼鸟与老鸟混在一起,结集成群,离开繁殖地往南迁徙。 l、鸟的选择 交嘴雀的嘴上下交叉、姿态优美、羽色漂亮,但歌声并不悦耳,因而人们饲养它主是为玩赏。 成鸟雌雄异色,雌鸟全体以暗绿为主、脸灰色,与雄鸟的朱红色呈鲜明对比。 但幼鸟的雌雄羽色有的却很相似,难以区分。 有的养鸟者根据嘴交叉的方向鉴别,有“左搭雄、右搭雌”之说,可供参考。 2、笼的特点 北京地区饲养交嘴雀讲究用直架,多用六道木,直径约1.2厘米,长约45厘米,鸟栖的部分10—15厘米长、用棉线密缠;把鸟用可转动的脖锁带脖线拴在此处。 3、饲料和喂法 交嘴雀喜欢吃带壳的种子,尤其是油料种子,如松籽、柏籽、小麻子、苏子、葵花籽等,但不宜多喂,否则身体过肥,会影响换羽。 一般可把80%的谷子(或稻子)和20%的油料种子混匀后喂给。 冬季可稍增加油料种子的比率。 换羽期则需减少油料种子比率,并增喂青绿饲料(如白菜、油菜、马齿苋等)秋季给些新鲜谷穗、高梁穗最好。 4、管理和调教 饲养初期交嘴雀不适应长时间停在栖架上,总试图飞逃,此时脖线要短,以防鸟飞时缠绕,甚至吊死,并要有人看守,发现吊着就提到架上。 若无人看守(如晚间),应把鸟架横着固定在距地面(或其他较大平面)10厘米处,脖线缩短到10厘米长,以防鸟吊着或缠绕其他障碍物。 为了驯熟,把交嘴雀喜欢吃的油料种子用手拿着喂。 当鸟适应架上生活,不畏人,上手取食后,再逐渐训练“叫远”、“叼钱”等技艺。 架养鸟还要随时注意猫和老鼠的偷袭。

交嘴雀的红交嘴雀

物种名称:红交嘴雀中文目名:雀形目,中文科名:燕雀科,中文属名:交嘴雀属中文俗名:交喙鸟 青交嘴 交嘴雀属(Loxia)的3种鸟,最显著的特征是上下嘴交叉,它们用嘴撬起开口的松果以便取得种子。 属于金翅科(Carduelidae),有人认为它是新大陆燕雀科(Fringillidae)的一个亚科(雀形目〔Passeriformes〕)。 红交嘴雀(L. curvirostra)和白翅交嘴雀(L. leucoptera)栖居于北半球的整个较冷的地区,而在西半球热带地区各有一个孤立的小种群。 欧亚北部的鹦交嘴雀(L. pytyopsittacus)的嘴较大。 :描述:中等体型(16.5厘米)的雀。 与除白翅交嘴雀外的所有其他雀类的区别为上下嘴相侧交。 繁殖期雄鸟的砖红色随亚种而有异,从橘黄至玫红及猩红,但一般比任何朱雀的红色多些黄色调。 红色一般多杂斑,嘴较松雀的钩嘴更弯曲。 雌鸟似雄鸟但为暗橄榄绿而非红色。 幼鸟似雌鸟而具纵纹。 雄雌两性的成鸟、幼鸟与白翅交嘴雀的区别在均无明显的白色翼斑,且三级飞羽无白色羽端。 极个别红交嘴雀翼上略显白色翼斑但绝不如白翅交嘴雀醒目而完整,头形也不如其拱出。 与指名亚种比较,嘴较细,雌鸟甚黄;色彩鲜艳,浅色的臀常成白色;色彩最深,雄鸟樱桃红色,雌鸟偏褐。 虹膜-深褐;嘴-近黑;脚-近黑。 叫声:叫声为生硬的爆破音jip jip,告警时则成串,进食时作压抑的嘁喳声。 鸣声为一连串响亮叫声间杂颤音或颤鸣声,有时于盘旋炫耀飞行时作叫。 全北界及东南亚的温带针叶林。 分布状况:地方性常见于中等海拔的松林。 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的松林及江苏的丘陵地带;越冬于陕西南部、河南、山东及江苏。 tianschanica繁殖于新疆西北部天山,越冬于新疆西部、青海、辽宁及河北。 himalayensis繁殖于西藏南部及东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甘肃西部、青海南部。 指名亚种的个别鸟在青海(西宁)有越冬记录。 习性:冬季游荡且部分鸟结群迁徙。 飞行迅速而带起伏。 倒悬进食,用交嘴嗑开松子。

更多排行: 交喙鸟 青交嘴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