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百科大全-探索河豚的精彩世界 (图片百科大全大图)

2024-03-08 00:41:14来源:2021最新十大热门人气排行榜-科奇网作者:佚名 阅读量:

河豚(学名Tetraodontidae)外文名pufferfish、puffers,因其外形似豚,又常在河口一带活动,江浙一带俗称河豚,而山东则称艇巴,河北叫腊头,广东称乖鱼或鸡抱,广西则叫龟鱼。少数河豚种类生殖季节溯河进入江河产卵,如暗纹东方可沿长江上溯至洞庭湖产卵,也可在长江及通江湖泊中定居,是我国重要的鱼类资源,主要生活在水的中层或底层。是江海洄游习性的底栖鱼类。河豚食性较杂,主要以贝类、甲壳类和幼鱼为食。

河豚毒素(TTX)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使其成为食用海产品中毒事件的一类重要致毒因子。由河豚毒素导致的中毒事件,主要是因为误食有毒河豚鱼,在中国、日本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经常发生。国内外学者对河豚毒素的来源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河豚毒素不仅存在于河豚鱼中,而且广泛分布在其他动物体内,如纽虫、蝾螈、树蛙、短头蟾等两栖动物中也有体表分泌毒素,同时发现多种细菌也可产生TTX,但其中既有外源性学说又有内源性学说,仍无法下定论。

对河豚毒素的化学特性、药理毒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较多,随着研究的深入,食用野生河豚的安全性将会得到进一步增强,河豚毒素在医学领域里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河豚鱼体内含毒量在不同部位有差异。一般来说,卵巢含量最多,肝脏次之,血液、眼睛、鳃、皮肤都含少许,肌肉中不含TTX。但鱼死后内脏中的毒素可以渗入肌肉,此时肌肉中也含有少量的TTX。不同种类的河豚鱼其毒性各不相同。如鲀科中东方鲀属的鱼类一般都含有剧毒,而刺鲀科以及箱鲀科的鱼类一般不含有毒性。同一种河豚鱼,生活在不同的海域,捕获后其毒性有显著的差异。河豚的毒性随季节的不同而有差异,特别在产卵期(12月至翌年6月),毒性很大。一般来说,野生河豚鱼的毒性要强于养殖河豚鱼。

在河豚毒素起源学说上研究最多的就是东方鲀,一般认为降海洄游的河豚产生河豚毒素的可能性有:①东方鲀下海后在海水环境中自身产生TTX;②海水中某些生物含有TTX,被河豚吞食后吸收并储藏浓集于体内;③海洋中许多生物的代谢产物中含有TTX。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河豚自身产生河豚毒素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除河豚外,海洋中还有许多河豚喜食的生物体内都含有TTX。生存于淡水中未经降海洄游的河豚体内检不出TTX,也说明河豚自身不产毒,但在投喂含TTX的饲料一段时间后,在其体内又能检出TTX。

河豚鱼中毒出现的症状决定于人的体质和摄入TTX的量。一般情况下中毒人员首先是嘴唇和舌头麻痹,接着是运动神经麻痹,然后是末梢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出现呼吸困难,最后随着意识的慢慢消失,呼吸中枢被完全麻痹,直至死亡。通常死亡会发生在发病后的4~6h以内,若超过8h仍未死亡者,一般可恢复,这主要是因为TTX在体内解毒排泄较快。对于河豚中毒尚没有特效药物,而且河豚中毒发病时间快,死亡率高,治疗应以早期的催吐、洗胃、排泄为主。

我国河豚鱼种类多样,在黄海、渤海及东海分布的东方类就有16种之多。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有:红鳍东方、假晴东方、暗纹东方、弓斑东方、菊黄东方、铅点东方、豹纹东方、黄鳍东方、虫纹东方等,其中以红鳍东方和假晴东方在国际市场上最为畅销。我国以有溯河产卵习性的暗纹东方最受群众喜爱,价格最昂贵,高达1000元/kg~3000元/kg。河豚具有很高的营养、食用、医疗价值。河豚鱼肉味腴美,鲜嫩无刺,蛋白质含量高达28.2%,营养价值较其它鱼类更为丰富,长期以来作为一种名贵鱼类而蜚声中外。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将河豚作为美味珍品,民间素有不吃河豚,焉知鱼味?吃了河豚,百味皆无和拼死吃河豚的说法。古代诗人苏东坡颇爱吃河豚。


谁能给我介绍一下河豚。或发张图片

河豚鱼又名气泡鱼,俗称:也称鲀鱼、气泡鱼、辣头鱼,在江浙一带称小玉斑、大玉斑、乌狼等,在广东一带称乘鱼、鸡泡、龟鱼,而在河北附近则称腊头。 学名:Fugn rubripes T&S(红鳍东方鲀)Fugupssedommus Chu(假晴东方鲀)Fugu obscurus Abe(暗纹东方鲀), 属硬骨鱼纲,鲀形目,鲀亚目,鲀科,是暖水性海洋底栖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在我国各大海区都有捕获,假睛东方豚还经常进入长江、黄河中下游一带水域,而暗纹东方豚亦可进入江河或定居于淡水湖中。 一般于每年清明节前后从大海游至长江中下游。 在我国,河豚鱼有30余种,常见的有黄鳍东方 、虫纹东方 、红鳍东方 、暗纹东方 等,其中以暗纹东方 产量最大。 一般体长70--500毫米,其中红鳍东方豚已见最大体长为750毫米。 河豚鱼味道极为鲜美,与鲥鱼、刀鱼并称为“长江三鲜”。 参考网页:图片:

介绍下河豚的资料?

河豚鱼,又名气泡鱼,古名:鯸鲐(hóu tái),别名:也称鲀鱼、气泡鱼、辣头鱼,在江浙一带称小玉斑、大玉斑、乌狼等,在广东一带称乘鱼、 鸡泡 、龟鱼,在广东的潮汕地区称乖鱼,而在河北附近则称腊头。

请问河豚是什么样子的?

河豚 河豚河豚的身体短而肥厚。 河豚生有毛发状的小刺。 坚韧而厚实的河豚皮曾经被人用来制作头盔。 河豚的上下颌的牙齿都是连接在一起的,好象一块锋利的刀片。 这使河豚能够轻易地咬碎硬珊瑚的外壳。 河豚大都是热带海鱼,只有少数几种生活在淡水中。 河豚一旦遭受威胁,就会吞下水或空气使身体膨胀成多刺的圆球,天敌很难下嘴。 许多种类的河豚的内部器官含有一种能致人死命的神经性毒素。 有人测定过河豚毒素的毒性。 它的毒性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1250倍,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命。 其实,河豚的肌肉中并不含毒素。 河豚最毒的部分是卵巢、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鳃和皮肤。 河豚毒性大小,与它的生殖周期也有关系。 晚春初夏怀卵的河豚毒性最大。 这种毒素能使人神经麻痹、呕吐、四肢发冷,进而心跳和呼吸停止。 国内外,都有吃河豚丧命的报道。 虽然,品尝河豚要冒着生命危险,但是由于河豚的味道十分鲜美。 所以,还是有众多贪食的人拼死吃河豚。 世界上最盛行吃河豚的国家是日本。 日本的各大城市都有河豚饭店。 厨师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 毕业考试时,厨师要吃下自己烹饪的河豚。 因此,有些技术不过硬的人,就不敢参加考试逃跑了。 河豚游得很慢。 这是因为大多数鱼通常在身体的后半部所具有的游泳肌肉。 河豚只好利用左右摇摆的背鳍和尾鳍划水。 河豚的牙齿与刺豚的牙齿很相似。 河豚的牙齿融合成一个喙。 上下鹗的牙齿用来咬碎软体动物和珊瑚。 河豚将这些生物活的部分连同蟹、蠕虫和藤壶等海洋生物一起吞食。 河豚鱼的有毒成分是河豚毒素,它是一种神经毒素,人食入豚毒0.5mg-3mg就能致死。 河豚的肝、脾、肾、卵巢、睾丸、眼球、皮肤及血液均有毒。 以卵、卵巢和肝脏最毒,肾、血液、眼睛和皮肤次之。 毒素耐热,100℃8小时都不被破坏,120℃1小时才能破坏,盐腌、日晒亦均不能破坏毒素。 每年春季是河豚鱼的产卵季节,这时鱼的毒性最强,所以,春天是河豚鱼中毒的高发季节。 我国《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河豚鱼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 捕获的有毒鱼类,如河豚鱼应拣出装箱,专门固定存放”,所以,河豚鱼还是不吃为好。 仅有少数人是拼死吃河豚,但多数人是因不认识河豚鱼而不小心吃了引起中毒。 ■怎样认识和鉴别河豚鱼?预防河豚鱼中毒,首先要认识到河豚鱼有毒,并能识别其形状,以防误食中毒。 河豚鱼体形长、圆,头比较方、扁,有的有美丽的斑纹;有些则没有斑纹,而是一片黑色的鱼。 又有形容河豚鱼外观呈菱形,眼睛内陷半露眼球,上下齿各有两个牙齿形似人牙。 鳃小不明显,肚腹为黄白色,背腹有小白刺,鱼体光滑无鳞,呈黑黄色。 ■河豚鱼中毒有哪些症状?河豚鱼中毒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潜伏期很短,短至10-30分钟,长至3-6小时发病。 发病急,来势凶猛。 开始时手指、口唇、舌尖发麻或刺痛,然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四肢麻木无力、身体摇摆、走路困难,严重者全身麻痹瘫痪、有语言障碍、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中毒严重者最后多死于呼吸衰竭。 如果抢救不及时,中毒后最快的10分钟内死亡,最迟4-6小时死亡。 有报告显示,日本人河豚鱼中毒病死率为61.5%。 ■误食河豚鱼中毒怎么办?对于河豚鱼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发生中毒以后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抢救,尽快使毒物排出,并对症治疗。 预防中毒的最有效方法是管理部门严查,禁止零售河豚鱼,如果发现,将河豚鱼集中妥善处理。 因特殊情况需要加工食用的河豚鱼应在有条件的地方集中加工,在加工处理前必须先去除内脏、皮、头等含毒部位,反复冲洗肌肉,洗净血污,加2%碳酸氢钠处理24小时,经检验鉴定合格后方可销售,其加工废弃物应销毁。 当然,为了预防意外发生,人们还是不要抱着侥幸心理,为了贪一时的口味享受而去吃河豚鱼。 当然,河豚在烹饪的时候如果可以长时间的蒸煮也可以使毒性失效。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