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多彩的斑鳖-全方位图片百科 (绚丽多彩和色彩斑斓是一个意思吗)

2024-03-12 08:21:39来源:2021最新十大热门人气排行榜-科奇网作者:佚名 阅读量:

项目名称:斑鳖(癞头鼋)的生存现状及分布

斑鳖曾经在中国古代长江下游和太湖地区广泛分布,古人称之为癞头鼋。由于过度捕杀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自1972年以来,野生斑鳖的踪迹已经消失。目前仅有两只确切存活的个体被确认存在,其中苏州动物园有一只雄性,长沙动物园有一只雌性,后者已经迁至苏州动物园用于人工繁殖。苏州西园寺放生池内曾有一雌一雄,其中雄性方方于2007年死亡,雌性则未能被实际观察到。上海动物园和北京动物园的两只个体分别于2006年末和2005年死亡。虽然有报道称美国研究人员在越南北部发现了一只野生斑鳖,越南河内还剑湖中也存有一只个体,传说曾经背负宝剑送给越南后黎朝黎太祖。也有学者认为这只鳖可能是一种独立的物种,称为还剑鳖(越南语:RùaHồGươm)。虽然斑鳖早在1873年已被命名,但直到2002年后才被确认为有效的物种,而其数量稀少,仅存的个体数量比中华鲟更加珍贵且面临濒危。

在物种习性方面,斑鳖能够在水下保持较长时间,是肉食性的并展现出凶猛的性情。每年惊蛰时节,斑鳖会从冬眠中苏醒而出,春季气温虽然乍暖还寒,但苏州动物园内的斑鳖会在暖阳下缓慢地在水面上游动,然后匍匐在水池中的石质小岛周围,仿佛一块小岛上的岩石。斑鳖的呼吸动作也颇具特点,每隔2-3分钟抬头呼气时会喷射含水柱的小股水,然后进行吸气的动作,循环演绎,展现出优美的水下呼吸节奏。在食性方面,斑鳖成体为杂食性,能食动物和植物,包括鱼、哺乳动物肉类、鸡肉、小龙虾、蜗牛、沙拉等。据WCS两栖爬行类物种项目协调员吕顺清介绍,斑鳖是龟类中濒危程度最高的物种,全球已知存活的仅有3只。

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增加以及对龟鳖壳的需求,斑鳖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如今已知仅存4只个体,其中两只生活在越南,另外两只则在苏州动物园。2011年底,在越南河内,发现并保护起来了全球仅存的4只斑鳖个体中的一只。2016年1月19日,被尊为百年神鳖的斑鳖在越南还剑湖被证实死亡,随后制成标本收藏在越南自然博物馆内。斑鳖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在于人们错误地将其视为鼋而忽视其重要性。斑鳖对栖息地的要求高,领域性强,无法与其他鳖在一个池中共存且需要较大范围的栖息地,这些要求使得它们更加易受威胁。

斑鳖作为濒危物种,其生存状况极为脆弱,需要人类的保护和关注。对斑鳖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恢复,减少非法捕杀和贸易活动,才能帮助这一珍稀物种免受灭绝的威胁。


关于斑鳖的详细资料

中文名:斑鳖

俗名:中华斑鳖、斑鼋、癞头鼋、斯氏鳖、太湖鳖

拉丁文名:Rafetusswinhoei

英文名:Swinhoessoftshellturtle

日文名:スツホン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Gray,1873

目:龟鳖目

科:鳖科

属:斑鳖属

物种信息

背盘长360~570mm,背盘宽度仅略小于长度,几近圆形。躯体扁平,仅略隆起,背面平滑光泽,暗橄榄绿(或黑绿)色,具多数黄色点斑,其间更有无数黄色细点,有时形成包围前述黄色点斑的不规则的一圈;在相当于骨质背甲部分,黄色斑纹形成横竖交织的线纹或放射状纹。头、颈及四肢背面亦为黑绿色,具不规则的大小黄色斑。这种密集的黄色斑纹是斑鳖的特点。生活于江河湖沼中,底栖。以水生动物为食物。卵生。我国特有种。分布于长江下游及太湖周围。

[编辑本段]濒危程度

现存斑鳖

斑鳖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极其珍贵,是比中华鲟更濒危的“水中大熊猫”。”WCS两栖爬行类物种项目协调员吕顺清介绍,斑鳖是龟类中最濒危物种,目前全球已知存活的斑鳖只有3只,其中苏州动物园1只、越南还剑湖1只、长沙动物园1只。2008年4月美国科学家在越南北部又新发现一只野生斑鳖。目前,长沙的那只母鳖已经到了苏州,希望它们能拯救斑鳖种群。

近年死亡

北京和上海的动物园的2只,苏州西园寺的1只死亡,西园寺的另一只应该也已死亡。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每年惊蛰前后,埋身池底淤泥中冬眠的斑鳖开始苏醒而出。春季的气温乍暖还寒,苏州动物园内的斑鳖只是在阳光和煦的午前浮出水面,缓慢地昂首泅游,尔后便匍匐在池中的石质小岛边缘,整个鳖体半淹在浅水中,长时间保持静止的姿势,酷似一块小岛边的岩石。通常,被淹在水下的鳖头每隔2~3分钟才抬起一次,在呼气的同时喷射出含在口中的小股水柱,然后张嘴掀鼻进行吸气,10~15秒钟后又沉首水中,这样的呼吸动作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动物园隔日定时定点给斑鳖喂食。通常饲养员下午两点于食台旁用手或木板敲击水面,在水波震荡的讯息传递下,瘦弱疲惫的斑鳖开始挪动沉重的身躯,离开小岛,游向食台,摄取投食。斑鳖的进食量与季节、气温有关,夏季气温高,斑鳖的新陈代谢旺盛,进食量就多,每餐可吞食鸡(脯)肉1~1.5千克,但对投喂的杂鱼类则嗜食性并不明显。饱食后常沿着池周漫游,显得较为悠闲。此时可见鳖的背部、裙边、直出的尾巴、轻盈划水的四肢、前伸的长颈及明亮的眼睛。这样的游泳有时可持续1小时左右。该鳖的裙边虽然清晰可见,但并不丰满,显然是与生活环境的水质差、营养条件不理想、健康状况不佳有关。游园者常向斑鳖抛掷各种食品,它也乐于容纳。盛暑酷热或气温低凉的日子,斑鳖对投食反应比较冷淡,即便来到食台,也显得神情呆滞、萎靡不振,毫无食欲,一般在食台附近游动两三个来回后,就沉入水底或返回小岛歇息。因此斑鳖在数日或一周内拒不进食的情况屡见不鲜。

苏州西园寺的放生池面积较为宽阔,水质洁净,常年保持环流状态。池中饲养着两只斑鳖,它们的体质和活动能力,都强于苏州动物园饲养的斑鳖。它们经常间歇性游出水面,双双结伴而游,但因池中缺乏小岛,只是偶尔停息在池畔的假山边上,稍受惊扰,遂弃岸隐入水下。

[编辑本段]斑鳖的确定

相传清朝杭州藩司衙门门前有两座石栏围绕的大池,其中隐藏着藩库的水门。看守水门的大鼋就在池中,杭州人称之为“癫头鼋”。这些传说较难查证,但“藩司前看癞头鼋”,是杭州城里市井中的一景,亘亘数十年不改。曾生活在南京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提到过斑鳖。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贾宝玉说:“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清嘉录·枫桥倚棹录》有一首《西园观神鼋》诗,记录着“大鼋”在西园寺放生池中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九曲红桥花影浮,西园池内碧如油。劝郎且莫投香饵,好看神鼋自在游。

但直到100多年前,斑鳖才慢慢被人类认识。

1873年,英国学者JohnGray将驻上海的一个英国领事在上海附近捕获的几只大鳖定为新种,命名为斯氏鳖(Osariaswinhoei);除获得一个博物馆标本,经过十几年的寻找,未发现任何一个斑鳖的野生种群。后来,学者梅尔兰将斯氏鳖(Osariaswinhoei)更改为Rafetusswinhoei。1880年,法国人Heude又将在黄浦江抓到的大鳖定为一新种Yuenmaculatus,并撰文指出新种与大鼋迥然不同。但由于当时人们一直称呼它为鼋,所以他就入乡随俗将其叫做斑鼋。据研究,Gray定名的斯氏鳖实际上就是Heude命名的斑鼋。1984年,中国学者张明华对浙江省桐乡县罗家角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鼋骨骼亚化石进行了研究,定名为太湖鼋。

其实,太湖鼋就是斑鳖,因为他当时没有参考英、法学者的文献。前文提到的癞头鼋、大鼋、斯氏鳖、斑鼋、太湖鼋都是斑鳖。在之后的漫长岁月里,我国学者几乎无任何后续报道,甚至连它是否为有效种、它的地理分布和生活习性也一无所知,因而在我国鳖科动物分类上,曾一度呈现混乱局面——被认为是中华鳖的同物异名,虽然发现过不少个体,但都被鉴定为鼋、斑鼋等物种;中国所有动物园和博物馆里的斑鳖标本都被错误地鉴定为鼋。

苏州动物园园长陈大庆介绍,苏州动物园的这只斑鳖解放前就在这儿了,“苏州动物园建园前是一所古老殡舍,俗称‘昌善局’,专供有钱人家寄存尸体棺木。原昌善局内有园林,旱船、假山、亭榭及池塘等一应俱全,苏南地区的居民素有购买龟、鳖、鱼等在寺庙水池中放生的传统习俗,现存的斑鳖就是在解放前所放生的。”

“1954年建园时,还有大小不一的十余只斑鳖,遗憾的是,当时把它当成了另一个物种——鼋,而且也没有对其很好地采取保护措施,至今只存活一只了。”1993年,陈大庆刚到苏州动物园工作时,就只剩下这只斑鳖。“它的裙边少了一块,是以前和其他斑鳖打架被咬掉的。”

斑鳖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把它当作鼋,没有引起重视。为斑鳖正名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事。

苏州动物园为支持苏州科技学院生物系建设,曾赠送了两只俗称“癞头鼋”的大鼋标本。苏州市科技学院生物系教授赵肯堂对其头骨、背、腹甲等进行了细致研究,发现这两只“癞头鼋”是斑鳖。经过多年研究,赵肯堂提出了大量证据,证明斑鳖是一个独特的物种,他是我国为斑鳖正名第一人。1992年起,赵肯堂多方奔走,为拯救斑鳖殚精竭虑,他的呼吁引起了反响,苏州市民从此把斑鳖看做国宝。然而,遗憾的是,赵肯堂2007年年初因病去世。

“其实,1873年,这个物种已经确定下来了,但后来专家都不认可。小的时候把它当中华鳖,大的时候就把它当鼋。就是90年代,赵肯堂研究发现确实存在这个物种。”吕顺清说。

由于被认为是其他物种,人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斑鳖的悲剧不断发生。2005年10月,北京动物园的雌性斑鳖离世,距离它从“鼋”正名为“斑鳖”仅一年。2006年12月16日,在上海动物园两栖爬虫馆内,一头斑鳖始终未能得见任何同类,在游客投掷的硬币的包围中,孤寂地终其一生。其时,距离为它“验明正身”还不到3个月。

意识到斑鳖的重要性之后,去年中国动物园协会在其网站上发文介绍斑鳖的特征,以便从其所属的动物园里发现斑鳖。庆幸的是,长沙动物园的雌斑鳖正是在此之后被正名的。“去年长沙动物园的鲁医生在参加苏州华南虎会议的时候,说长沙动物园有一只鼋,不知是不是斑鳖。他把照片发给陈大庆园长,当时看照片,看它的斑纹觉得它是斑鳖。今年年初,我和杰拉德·库克林博士跑到长沙,近距离看,发现它就是斑鳖。”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两栖爬行类物种项目协调员吕顺清回忆道。

WCS中国项目代表解焱介绍说,目前判断斑鳖的主要依据有3个:一看体长,背甲长度达到80至110厘米或以上,但动物园昆虫馆的现有个体表现并不乐观;二看体重,达到100至180公斤,可幼小的斑鳖个体和中华鳖、山瑞鳖等非常相似,因此很难区别;三看胼胝体,腹部有两个。

如果说人类一直不认识斑鳖是斑鳖数量难以确定的重要原因,那其数量剧减的根本原因则是栖息地——太湖等地——遭到了污染等人为干扰。而且,中国人向来喜欢进补龟鳖类,其中斑鳖个体大、目标显著,更易被捕杀。

[编辑本段]斑鳖曾经的家园:太湖流域

“斑鳖主要生活在太湖流域,但那里经济比较发达,污染比较厉害,今年太湖接连蓝藻暴发,由此可以看出水质的污染程度。”吕顺清谈起斑鳖濒临灭绝的另一个原因,“在我们国家,动物数目急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它的栖息地在减少和破坏,我们人多了,动物生存的空间就小了。”

“在自然状态下,斑鳖应该在一个开阔的水域当中,并且水质不能受到污染。它是吃活食的,包括鱼类等水生动物。”吕顺清说,任何动物生存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它要捕食,要有充足的食物供它生活;另一个是它自己能够躲避敌害,它有躲藏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它有繁殖的场所。

而目前长江下游、太湖周围的环境难以让它生存。这几十年,太湖都没有发现斑鳖。“现在太湖存在斑鳖的可能性太渺茫了。水质变化太厉害。”吕顺清感叹道。

“另外,这个物种对栖息地要求比较高,它的领域行为很强,把两个鳖放在一个池子,它们肯定会打架,直到把对方打死。它们需要的栖息地范围特别大,既要沙滩还要陆地和水。栖息地的污染、捕捞导致了斑鳖现在这样一种生存状况。”解焱表示,“最重要的是捕食它的人太多了!龟在野外,只要有人看见,准会被拿走吃了或卖了,而龟又必须上岸来晒背、产卵,所以很容易被人抓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中国项目主任解焱介绍,我国所有的野生龟鳖类,都面临着这种威胁,“这和中国恶劣的饮食文化传统有关,传说吃龟鳖滋补、长寿,所以卖价也高。”解焱告诉记者,在我国,除了斑鳖还有好多比较低等的物种,他们的状况也非常危急。“很多龟、两栖类的动物,以前采集到标本,但之后很长时间没有采到过,具体究竟有没有在野外存在还很难说,所以应该采取保护措施。”她认为,中国需要有全国性的野生动物宣传教育活动,真正降低人们对野生动物的需求,否则野生动物就逐渐走向灭绝,“好多野生动物经过了几十万年、上百万年,就在这一二十年间灭绝了。龟类至少也有几十万年的历史,基本上和恐龙一个时代的,是一个很古老的物种。”

[编辑本段]相关事件

西园寺400多岁斑鳖“圆寂”

2007年,苏州西园寺两只中华斑鳖中的一只雄鳖“方方”,在历经了400多年的风雨沧桑之后,寿终正寝。随着这只斑鳖的离去,全球已知存活的斑鳖,现在只剩下了3只(西园寺另一只是否存在未查明)。此前我国还有另外两只斑鳖,分别在北京动物园、上海动物园内,但却于2005、2006年死亡。斑鳖更加濒危的现实让人心情沉重。

苏州、长沙的两地动物园已对各自的斑鳖保持了数十年的研究观察,对其生活习性等有了深入了解。如今,为保存这一珍贵物种,两地将开展合作,拯救中华斑鳖。

越南发现唯一一只野生斑鳖

(2008年4月18日)

路透河内4月17日电---美国克利夫兰Metroparks动物园发表声明称,生物学家在越南北部发现了一只巨型软壳龟类--斑鳖(Rafetusswinhoei)。这种越南文化中享有独特地位的动物被认为将在野外灭绝。

该动物园称,亚洲海龟专家经过三年的寻找,终于在越南首都河内西部的一个湖内发现了这只斑鳖。它是世界上已知的唯一一只野生斑鳖。

“这是一个难以置信的惊人发现,因为斑鳖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龟类之一,”克利夫兰Metroparks动物园亚洲龟类项目越南协调人DougHendrie周三在声明中说。

该动物园称,目前科学家只知道世界上有四只斑鳖。除刚发现的这只外,还有两只在中国的动物园里,一只在河内市中心的还剑湖里。斑鳖的重量可达136公斤,最长达0.9144米,寿命超过100年。

[编辑本段]拯救斑鳖

拯救计划

保护斑鳖的最好办法是让它们繁衍生息。最早的计划是让上海动物园雌性斑鳖与苏州动物园的斑鳖小伙就近配对,可是2006年12月,上海动物园的那只斑鳖“圆寂”了。就在城市商报报道这一消息后,市民潘裕博独家向商报披露:西园寺原先有四五只“癞头鼋”,都是他的族祖、清末探花潘祖荫(1830—1890)所放,其中两三只1938年春被日寇吃掉了。如果这一消息得到确证,对研究西园寺斑鳖的年龄以及是否还有生育能力意义重大。

为此,记者特意前往苏州博物馆,查看潘祖荫的日记。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记者果然找到了潘祖荫清朝光绪九年(1883年)放鼋的记载,而且证实当时放生的一共有6只,比潘裕博记忆中的数量还要多。

这样看来,如果能找到西园寺的雌性斑鳖“圆圆”,苏州动物园的斑鳖小伙同样有希望跟它繁育后代。遗憾的是,“圆圆”一直芳踪难觅,这一设想基本没有可操作性。

幸而,2007年1月,长沙动物园一只80岁的老鳖被认定为雌性斑鳖,年龄只相当于人类的20多岁,还能连续产卵,显示了旺盛的生育能力。这样一来,苏州动物园的斑鳖小伙有了真正的“梦中情人。

如何早日促成长沙、苏州斑鳖联姻、拯救斑鳖家族,有关人士提出了两种方案:让长沙动物园斑鳖姑娘“远嫁”苏州,或让苏州动物园斑鳖小伙“倒插门”到长沙。但考虑到斑鳖搬来搬去有可能影响健康,苏州动物园斑鳖池有待改造,两只陌生斑鳖放在一起可能合不来等情况,这些设想并没有立即付诸设施。

去年6月,长沙动物园方面提出了通过人工授精方式解决斑鳖繁育问题的设想,WCS组织对此表示愿意提供技术和相关专业人士支持。去年9月,在黑龙江佳木斯市召开的中国动物园协会科委会2007年工作会议上,长沙动物园、苏州动物园及WCS组织三方会商后决定:通过人工授精方式,让苏州动物园的斑鳖小伙和长沙动物园的斑鳖姑娘繁育后代,并定于今年春季开始尝试,如果不成功,再改为让斑鳖直接交配。

消息传出后,国内一些专家提出质疑:利用微小电动震动仪从雄性斑鳖身上采集精子能否成功?通过人工方式抽取精子,对雄性斑鳖究竟有多大伤害?由于没有先例,现在谁也不能保证。而目前全世界已知的活体斑鳖中,最适合配对的就是苏州动物园斑鳖小伙和长沙动物园的斑鳖姑娘,万一一方身体受损可怎么办?

最终,经过慎重研究和组织专家论证,长沙动物园、苏州动物园及WCS组织于去年12月下旬签署了技术合同,决定先尝试让斑鳖直接交配,不行再尝试人工授精。

那么,到底是让苏州斑鳖倒插门,还是让长沙斑鳖嫁上门。双方又是一番讨价还价。最后,长沙方面让步了。这是因为苏州斑鳖的体量偏大(大约是长沙斑鳖的两倍左右),年岁又大,搬动起来不方便;另外,长沙动物园斑鳖进、今年下半年后将随其他动物搬迁至生态动物园。这次“嫁”到苏州,也是锻炼其适应环境的能力。有缘千里来相会。湖南长沙动物园斑鳖“姑娘”的婚期终于定了。2008年5月5日,它就将启程来苏州会“情郎”。也许,到明年这个时候,这种比大熊猫还珍稀百倍的动物就能繁育它们的后代了;也许,一个濒危物种的命运将从此改变。尽管,长沙远在千里之外,但始终心系斑鳖命运的商报记者决定前往长沙,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同时为斑鳖“姑娘”一路“保驾护航”。尽管有消息称,越南最近发现了一只斑鳖,但其身份至今没有得到最后确认。如果不及时拯救,斑鳖这个物种,很可能从地球上彻底消失。

长沙动物园管理处副主任严霞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根据计划,WCS组织专家5月4日将为斑鳖姑娘作最后的体检,5日下午,斑鳖姑娘将乘上专门的汽车,预计6日早晨到达苏州。“之所以选汽车,是因为用飞机托运的话,货舱里温差大,斑鳖姑娘可能吃不消;选这样的时间用汽车运送,也是为了让温度变化小一点,减少对斑鳖姑娘的影响”。

斑鳖新房

长沙斑鳖“下嫁”苏州的日期日益临近,苏州动物园正在加紧准备“婚房”。斑鳖池塘的改造工作已经接近尾声,4月底即可竣工。苏州动物园内现有两口池塘,东面的一口面积900平方米,雄性斑鳖一直生活在这里。西面的一口面积400平方米,以前长期闲置着,斑鳖人工繁殖项目启动后,苏州动物园着手将其改造成斑鳖的“婚房”。改造工作于今年4月8日开始,昨天下午,记者在苏州动物园看到,工人们正在西面的池塘内忙碌着,在池塘的南岸,一个由石块修建的人工岛已基本成形;池底中央建起了一条混凝土矮墙,将整个池塘分隔成面积相当的两部分。改造工程的设计由苏州园林设计院的袁文涛负责,袁文涛告诉记者,这个池塘改造好后将形成“两室一厅一卫”的格局——池塘将被一分为二,分别供“新郎”和“新娘”居住,中间将用铁栅栏隔开,只有当它们“洞房花烛”时,才会将铁栅栏移走,动物园的工作人员说,斑鳖生性凶猛,极易相互攻击,所以不等到发情期绝对不能让它们碰头。人工岛则相当于一个“客厅”,上面将铺设卵石和砂子,供斑鳖上岸晒太阳,同样,人工岛也将被分隔成两部分,分别修建一条通往池底的坡道。在人工岛的中央,还将修建一个小的水池,据介绍,这是供斑鳖上岸后洗澡用的,相当于一个“卫生间”。袁文涛介绍,西面的池塘改造好后,将接着改造东面的池塘。这个池塘改造好后功能要比西面的池塘更加全面,除了供斑鳖日常生活外,还将在池塘南岸特意修建一个“休闲区”,这个区域的环境将完全模拟太湖周围的滩涂湿地,让生活在动物园里的斑鳖感受到大自然的亲切。目前,沟通东西两个池塘的涵洞已经修好。记者了解到,两口池塘全部改造好后,容纳斑鳖“夫妻”居住绰绰有余,即便它们今后儿孙满堂,也不会出现拥挤的状况。

池塘的水质是长期困扰斑鳖生存状况的一大难题,去年西园寺的斑鳖“方方”辞世后,记者曾到动物园探访,发现鳖池的水面上漂满了蓝藻。据悉,鳖池内水体几乎与外界的水系完全隔绝,成了一潭死水。斑鳖的“婚房”完工后,这个难题也将彻底解决,据袁文涛介绍,将专门修建两条水道把鳖池和动物园外面的长河浜连接起来,护城河内的清水将通过长河浜直接流入鳖池。

近日,很多市民专门到动物园参观斑鳖“婚房”。动物园的工作人员说,雄性斑鳖似乎也知道自己将成为“新郎倌”,最近几天表现得很活跃,经常浮出水面,快乐地游来游去。

斑鳖全球仅三只两只苏州完婚

(2008-05-0809:54:15)

5月6日早上,承担着物种延续重任的长沙斑鳖“姑娘”在经过一千一百公里的长途奔波后终于平安抵达苏州动物园,率先住进了“新房”,新郎则是苏州的一只斑鳖。

斑鳖是一种已拥有2.7亿年历史的古老物种,上世纪60年代以来,野生斑鳖就绝迹了。目前全球仅发现三只存活的斑鳖,另外一只在越南。

看到新媳妇,另一池塘中的苏州斑鳖“小伙”显得兴奋不已,不时把头探出水面张望,或者干脆露出巨大的身躯和小鱼嬉戏。“新娘”则显得比较害羞。

它们的“婚房”是个约400平米的池塘,被一道隔离网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南边是一个用细沙铺成的人工岛,这将是它们繁衍后代的地方。隔离网中的活门打开后,“夫妻俩”便可亲密接触了。很多苏州市民和游客一早就守候在鳖池边,期待一睹“新娘”的芳容。

据介绍,虽然这三只斑鳖都已步入老年,但饲养得当还能活两三百年。若这两只斑鳖繁殖成功,将是保护斑鳖的最后希望。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