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朱可夫元帅:战争史上无敌的战神!

2024-03-06 03:21:57来源:2021最新十大热门人气排行榜-科奇网作者:佚名 阅读量:

在二战期间,苏联元帅乔治·朱可夫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领导能力成为了众所周知的战争英雄。他的战略决策和战术执行使得苏联在战争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被公认为二战世界十大名将之首。

朱可夫元帅出生于1896年,经历了一战的洗礼,并在二战期间展现了他的军事天赋。他是苏联红军中的杰出指挥官,以其勇气、果断和决心而闻名。他在德国入侵苏联期间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为苏联书写了胜利的篇章。

朱可夫最显著的贡献之一是他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指挥,这场战役被认为是整个二战中最具决定性的战斗之一。面对德国入侵者的强大压力,朱可夫采取了一系列精确的战略步骤,成功地将红军组织起来,策应其他部队,并最终将德国军队困于斯大林格勒城中。

朱可夫的成功不仅限于斯大林格勒战役,他还指挥了许多其他重要战役,如库尔斯克战役、柏林战役等。他提出了一系列以攻代守的战略策略,并以其深思熟虑的指挥风格和冷静的头脑获得了军事界的广泛赞誉。

朱可夫元帅始终将士兵的生命看得比任何东西都重要。他关心他的战士,并确保他们得到足够的补给和卫生条件。他以身作则,与士兵们分享睡眠和食物的艰难时刻,赢得了他们的尊敬和忠诚。

朱可夫元帅的英勇事迹和出色的领导能力使得他成为二战中最受尊敬的指挥官之一。他的战术策略和坚定决心影响了整个战争的走向,为盟军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他因其卓越的贡献而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并被誉为二战世界十大名将之首。

朱可夫元帅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是其成为二战世界十大名将之首的关键因素。他以其深思熟虑的指挥风格和冷静的头脑,能够正确分析战争形势,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朱可夫元帅面临着德国军队的强大压力。他采取了一系列勇敢而有效的措施来防御和反击。他重新组织并加强了城市的防御体系,建立了一条从伏尔加河运送补给物资的生命线,有效地保护了城市和红军的阵地。

他还指挥了多次反攻,最终使德国军队无法取得胜利并被困于斯大林格勒。朱可夫元帅还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展示了其无与伦比的战略思维和组织能力。他预测到了德国军队的攻击方向,并准确地部署了红军的防线。在这场战役中,他采取了反击的战术,并成功地将德军逼入绝境。

库尔斯克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坦克战役,朱可夫元帅的指挥才能和战术决策在这场战斗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朱可夫元帅还在柏林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苏联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进攻,柏林战役对于最终战争的胜利具有关键意义。

朱可夫元帅以其精细的计划和强大的军事力量,迅速推进并最终攻占了柏林,标志着纳粹德国的覆灭。

朱可夫元帅在战争期间展现出的坚持不懈、勇敢无畏和出色的领导能力使他成为了战争中的传奇人物。他不仅仅是一个杰出的指挥官,更是一个关心他的士兵,并致力于提高他们的生活条件和战斗能力。

他的领导方式鼓舞了红军战士,使他们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保持士气和奋斗的动力。朱可夫元帅是二战期间最杰出的指挥官之一,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深思熟虑的指挥风格和无畏的勇气,为苏联赢得了重要的战役和最终的胜利。

他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和柏林战役中展现的出色领导能力使他成为了二战世界十大名将之首。他的战略决策和战术执行使他成为一个永远值得纪念和敬仰的战争英雄。


「 ”苏联战神”朱可夫屡经大战,功绩卓著,为何错过二战最后一役?

(温馨提示:本文约3000字,配图12幅,原创不易,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苏联元帅,四次「 ”苏联英雄”称号获得者,二战时期苏联最著名的军事统帅。 在苏德战争爆发时,朱可夫担任苏联红军总参谋长,领导实施了战争初期的防御作战,1941年8月出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成功发起了叶利尼亚反击战,此后又先后担任列宁格勒方面军、西方面军司令员,粉碎了德军夺取列宁格勒的企图,成功地将德军从莫斯科城下击退,赢得了「 ”斯大林的消防队员”的声誉。 在1942年至1944年间,朱可夫作为最高副统帅和大本营代表活跃在各个战线,先后协调和组织实施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白俄罗斯战役等一系列著名战役。 1944年11月,朱可夫出任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员,指挥百万雄狮直捣法西斯德国的心脏,于1945年5月赢得了柏林战役的胜利,他的卓越战功为他获得了「 ”苏联战神”的称号,被誉为俄罗斯历史上与苏沃洛夫、库图佐夫齐名的伟大统帅。 ■ 「 ”苏联战神”朱可夫元帅的肖像画,挂满前胸的勋奖章代表着他的卓越战功。 从朱可夫在二战时期的军事履历来看,他参与指挥了苏德战争时期大部分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战役,唯独错过了苏军在二战中的最后一场大型战役,即1945年8月击败日本关东军的远东战役。 回顾朱可夫的军人生涯,他的成名之战恰巧就是1939年在远东指挥的诺门罕战役,通过那场胜利他赢得了第一枚金星奖章,从而进入斯大林等苏联高层的视野,此后青云直上,跻身中枢。 诺门罕战役的经历也让朱可夫对于日军的作战特点和战术有了直观的认识。 由于在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日苏都维持着和平,所以到1945年时朱可夫是苏联高级将领中极少数具有对日作战经验的人之一。 通过苏德战争的历练,朱可夫对于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也异常丰富。 过往经验加上累累战功,朱可夫似乎是指挥对日作战的不二人选,然而,斯大林却将远东战役的指挥权交给了另一位亲信将领,长期担任苏军总参谋长,此前从未去过远东的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元帅。 ■ 1939年夏季在诺门罕前线作战的朱可夫(右)与蒙古国领导人乔巴山(中)等人在一起。 就朱可夫个人而言,他肯定非常乐意去远东指挥对日最后一战,哪位将军会嫌战功太多呢?而且,如果能在自己崛起的地方给二战征程画上句号,对朱可夫来说也是堪称完美的结局。 不过,现实情况是在1945年5月欧洲战事结束前后,朱可夫根本不可能前往东方作战。 首先,从1944年底开始,作为苏军最强大的重兵集团——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司令员,朱可夫一直在前线作战,全力以赴地指挥雄兵劲旅与德军展开最后的决战,他当时唯一的目标就是夺取占领柏林的荣耀,为此还与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元帅进行了一场竞争。 所以,在1945年初朱可夫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去考虑对日作战问题,而远东战役的筹划和准备早在1944年就开始了,朱可夫并未参与相关工作,实际上他直到德国投降后的1945年5月中旬才了解到苏联高层正在研究对日作战问题。 ■ 1945年春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朱可夫,时任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员。 那么,在德国宣布投降后,朱可夫是否就能被调往远东呢?还是不行,因为在欧洲他还有更加重要的角色等待着他,那就是作为驻德苏军部队的最高军事长官,执行对德国的占领任务,同时他还被任命为对德管制委员会的苏联代表,与英美法代表共同接管和行使德国的最高权力,参与战后德国的处理工作,确保苏联在东欧的既得利益,这无疑是当时莫斯科最关心的事务,这要比在远东打赢一场战役重要得多,毕竟苏联的核心利益在欧洲。 ■ 1945年德国投降后,对德管制委员会的四大战胜国代表合影留念,自左向右分别是蒙哥马利、艾森豪威尔、朱可夫和塔西厄。 这个职位就没有其他人可以替代朱可夫吗?从当时的情况看,除了朱可夫还真没人能够胜任。 在对德管制委员会中,美国代表是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五星上将,英国代表是曾在阿拉曼击败「 ”沙漠之狐”隆美尔而蜚声世界的蒙哥马利陆军元帅,法国代表是戴高乐的得力干将塔西厄中将。 除了法国代表外,英美代表都是位高权重、功绩卓越的统帅人物,就地位、战功和声望而言,苏军阵营中也只有作为最高副统帅的朱可夫可以与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比肩。 更何况在处理战后政治事务时,英法美更多时候站在同一立场上,让苏联方面临一对三的困境,这就更加需要像朱可夫这样性格刚强的人来主持局面,所以驻德苏军总司令兼苏占区最高行政长官的职务非朱可夫莫属。 ■ 朱可夫与艾森豪威尔共同检阅部队,就声望地位而言只有朱可夫可与艾克比肩。 此外,没有让朱可夫前往远东也是出于隐蔽远东战役作战企图的需要。 在欧洲战事结束之际,朱可夫无疑是苏联军队中最为耀眼的将星,受到外界的高度关注,终日聚焦于闪光灯下,频频亮相于各种活动,是各路媒体竞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朱可夫的行踪不可能不引起日军情报机关的注意,假如他此时突然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于情于理都是非常不正常的,就算秘密地前往远东任职,也同样会引起日军的猜测和警觉,从而削弱战役发起的突然性。 就这一点说,行事相对低调,且主要从事参谋工作的华西列夫斯基更加不容易引起注意。 ■ 在某次外交宴会上,朱可夫与艾森豪威尔把酒言欢,当时的朱可夫可谓星光闪耀。 关于朱可夫没有指挥远东战役的问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即朱可夫的赫赫战功和日渐增长的自傲作风已经引起了斯大林的猜忌和不满,不希望他在远东再立功勋,同时将立功的机会留给深受信任,且长期在后方工作的华西列夫斯基。 这一说法很符合大众对于斯大林那种独裁者式的多疑性格的揣测,但是如果仔细研究远东战役的准备过程和华西列夫斯基的履历,就会发现这种说法其实是缺乏依据的。 ■ 斯大林和朱可夫并肩站在红场检阅台上,在战争期间两人维持了高度的信任关系。 实际上,早在1943年11月的德黑兰会议上,苏美英三国首脑就已经商定,在击败德国后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而指挥远东战役的人选则在1944年夏季就已经确定了。 根据华西列夫斯基的回忆录,他是在白俄罗斯战役结束后从斯大林口中得知自己将去远东指挥对日作战。 与此同时,由华西列夫斯基领导的苏军总参谋部也开始研究和筹划远东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 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苏联明确将在德国投降后两到三个月内开始对日作战,同时加紧远东战役的准备,在1945年2~3月开始向远东调派新的武器装备的作战物资。 ■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合影,此次会议确定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时间。 在远东战役的筹划准备时期,正值苏军在东线战场上全面反攻,正是朱可夫驰骋疆场、收复失地、直捣黄龙的关键时期,也是最受斯大林信任的时期,他的主要任务是击败法西斯德国,实在没有必要再让他为对日作战分散精力。 如果出于功高震主的因素,斯大林在苏联已经掌握战争主动权,轴心国集团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就会有意识地削弱朱可夫的地位,不会让他领兵攻取柏林。 ■ 作为苏军总参谋长的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在研究地图,运筹帷幄。 斯大林选择华西列夫斯基指挥远东战役也是非常恰当的。 华西列夫斯基是二战时期苏联军队最优秀的参谋型统帅,深得军事理论家沙波什尼科夫的真传,知识渊博,意志坚强,多谋善断,思维缜密,而且为人和善、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深受斯大林的信任。 华西列夫斯基从1937年进入总参谋部后,从事参谋工作长达八年之久,尤其是1942年5月到1945年2月间担任苏军总参谋长,主持制定了诸多重大战役的作战计划,建立了卓越功勋,于1943年2月晋升苏联元帅,1944年因为组织白俄罗斯战役的功绩而获得「 ”苏联英雄”称号。 ■ 1945年夏季,抵达远东的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右二)与手下的高级指挥员在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华西列夫斯基绝不是「 ”办公室将军”,实际上他在前线的时间远多于在莫斯科。 据统计在对德作战的34个月中,华西列夫斯基在总参谋部的时间只有12个月,而余下的22个月他都作为大本营代表在前线研究敌情,拟定计划,协调各方面军的行动,同样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相比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比较欠缺的是作为方面军司令员组织实施战役行动的经历,但这个缺陷也在战争后期得到了弥补。 华西列夫斯基在1945年2月接替牺牲的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担任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司令员,成功指挥了东普鲁士战役,占领了柯尼斯堡。 ■ 表现1945年8月日本关东军向苏军投降的画作。 东普鲁士战役结束后,华西列夫斯基就被调回莫斯科,全心投入对日作战计划的拟定,并于1945年7月秘密前往远东,在8月初指挥3个方面军的150万部队掀起一场猛烈的「 ”八月风暴”,给予日本关东军以毁灭性打击。 就总体而言,华西列夫斯基在战争中的功绩丝毫不亚于朱可夫。

朱可夫元帅的事迹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元帅是苏联著名军事家,在二战中建立了辉煌战功,获得了崇高威望,甚至有人称他为苏联“军神”。 但在1957年,他却意 外地被苏共领导人解除了包括国防部长在内的一切职务,从而退出政治舞台。 此事虽已过去50多年了,但其中的秘密仍长期困扰着世人。 2007年底,俄罗斯 《独立军事评论》揭开了他被解职的真正原因。 1.除掉克格勃头子贝利亚1953年3月,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去世后,马林科夫(时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莫洛托夫(时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外长)、赫鲁晓夫(苏共十九大 被选为中央主席团委员兼中央书记)等人都想上台执政。 但由于斯大林在世时树立了个人权威制,任何人不经他允许,不能插手其他部门的工作,这样就造成了某些权力机构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像克格勃就被贝利亚垄断。 贝利亚可以随时调动克格勃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他要是想搞掉马林科夫他们也不难。 为了*****,赫鲁晓夫决定动用军队先搞掉贝利亚。 此时,他想到了早在战前,在他担任乌克兰第一书记时就已熟识的朱可夫(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国防 部长是布尔加宁)。 实际上,朱可夫与贝利亚早在斯大林在世时就有矛盾。 当时,贝利亚怕朱可夫威胁到自己,将朱可夫列入了一个“军人阴谋集团”。 但斯大林并没同意打倒朱可夫,他对贝利亚说:“你不要找朱可夫的麻烦了。 我了解 他,他不是叛徒。 ”斯大林此言救了朱可夫,但从此朱可夫就与贝利亚结下了仇。 于是,赫鲁晓夫给朱可夫打电话说:“中央主席团会议要讨论贝利亚的问题,可能要逮捕他,你带上几位可靠的人,时刻准备行动。 ”1953年6月底的一天,中 央主席团会议顺利召开,一切都按赫鲁晓夫设计的顺利进行,在朱可夫的帮助下,贝利亚被逮捕。 赫鲁晓夫利用军队,顺利地取得了斯大林逝世后第一次党内斗争的 胜利。 苏联军队则首次作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步入政坛。 正是在这样一种大气候下,朱可夫顺势异军突起。 1955年,根据赫鲁晓夫的提名,朱可夫接替布尔加宁出任国防部长。 在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上,朱可夫被 选为中央委员、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 2.又救了赫鲁晓夫一把在拿下贝利亚后,围绕国际、国内的重大方针政策,赫鲁晓夫与莫洛托夫、马林科夫等人的矛盾日趋尖锐。 赫鲁晓夫力排众议,在苏共二十大上做了反对斯大林的“ 秘密报告”,造成苏联国内政局混乱,并诱发了国际上的一系列反苏事件,双方的矛盾更加激化。 苏共中央主席团内部,对赫鲁晓夫不满的人渐渐占了上风。 他们频 频密谋,准备一举罢免赫鲁晓夫的党中央第一书记职务。 1957年6月上旬,以马林科夫为首,包括莫洛托夫等人在内的高层人士趁赫鲁晓夫率团出访芬兰之机,制订了一个完整的“逼宫”计划。 赫鲁晓夫出访一回来, 就被告知要召开一个主席团会议,内容是讨论“庆祝列宁格勒建城250周年”。 可是,刚一坐下,马林科夫却率先开炮,批评赫鲁晓夫的内政外交政策。 紧接着,其他几位也纷纷出击,全盘否定赫鲁晓夫倡导的各项方针政策,攻击赫鲁晓夫违反 集体领导原则,独断专行。 当马林科夫等人提出罢免他的第一书记职务进行表决时,赫鲁晓夫抗议:“中央主席团无权罢免第一书记,只有中央委员会才有这个权 力!”就在斗争进入白热化的关键时刻,朱可夫走了进来。 他对与会的主席团委员说:“同志们,今天开会前一个小时,马林科夫找我谈话,他要拉拢我!要我站在他那 边!”听到这话,会议室顿时哑场了。 会议主持人布尔加宁见势不好,只得宣布休会,会议在第二天继续举行。 这样,马林科夫等人试图一举罢免赫鲁晓夫的计划遇 到了挫折。 在朱可夫的帮助下,于1957年6月22日召开了苏共中央全会,最终给马林科夫集团每人戴上一顶“*****集团分子”的帽子。 在赫鲁晓夫论功行赏的名单中,朱 可夫自然排在首位。 他获得了一生中的最后一次升迁:从候补主席团委员,晋升为主席团正式委员,从而进入了苏共中央的最高决策圈。 朱可夫登上了他政治生涯的 顶峰。 3.反被赫鲁晓夫轻松拿下不过,顶峰也意味着下降的开始,朱可夫这位在政治上不甘寂寞的老帅也不例外。 1957年10月4日,朱可夫离开莫斯科,先乘飞机去塞瓦斯托波尔港,然后,从那里坐苏联巡洋舰“古比雪夫号”赴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进行正式访问。 朱可夫一动身,赫鲁晓夫马上中断了在克里米亚的休养,返回莫斯科。 然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基辅军区。 在那里,赫鲁晓夫不断地用各种方式,向军人们暗示他准 备罢免朱可夫。 稳定了军队后,赫鲁晓夫从军区回到莫斯科,在1957年10月19日主持召开主席团会议,通过了《关于改进苏联陆、海军党的政治工作的决 议》。 然后,迅速在各军区、舰队,及各加盟共和国和地区召开的党的积极分子会议进行传达学习。 《决议》是冲着朱可夫而来的,这一点已不言自明。 1957年10月25日,苏共中央主席团通过决议,准备在3天以后召开苏共中央全会,讨论如何加强苏联陆、海军的政治思想工作。 接到通知的人都明白,这是 准备罢免朱可夫。 10月26日,朱可夫返回莫斯科参加了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 后来的苏共中央全会对他提出了严厉批评。 赫鲁晓夫发言称:“在对待朱可夫的问题上,应当采取坚决的措施。 任何人,如果不服从党的利益,党是不会宽恕他的,不管他有多大的功绩。 这应当成为党的生活中的一条法则。 ”最后,按照既定的程序,免除了朱可夫的一切职务。 4.罪名是“要*****”据《独立军事评论》披露,苏共中央全会通过的决议,给朱可夫列举的罪状有以下几条:1、破坏苏共有关军队建设的原则,让部队脱离党的领导;2、在军队中搞 个人崇拜;3、党性不纯,没有正确地理解党对他过去功绩的评价;4、在理解苏联外交政策和领导国防部工作方面,都倾向于冒险主义。 归纳这几点,要害在于 ——朱可夫在军队中削弱、甚至取消党的领导。 赫鲁晓夫当时决定把军队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加强军队中党的领导和政治工作,让政委的权力高于军事指挥员。 朱可夫却拒不执行中央这个方针,坚持军队首长制, 反对在军队中建立党的领导。 这与赫鲁晓夫的想法背道而驰。 另外,朱可夫的另一个罪状是,在没有得到中央主席团同意的情况下,朱可夫擅自成立了一所敌后袭击特种学校,并招收了2000多学员,这所学校直接隶属于国 防部。 对此,赫鲁晓夫表示:“敌后破坏,鬼知道是用来干什么的,鬼知道他们会实施什么样的破坏行动。 ”言下之意是,朱可夫可能利用这个特种学校来搞军事政 变。 后来,朱可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承认,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成立这一学校是个错误,但他否认指控他是在秘密情况下建立这一学校的。 因为他曾先后两次就此问题向 赫鲁晓夫做过汇报,但赫鲁晓夫却不承认。 由于没有旁证,朱可夫显然陷入了被动。 另外,朱可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我的命令,谁也无权动用军队的一兵一卒。 ”他此言明显是将自己的权力凌驾于党 的领导之上,也难怪赫鲁晓夫非常不满。 赫鲁晓夫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也指出,在击败马林科夫、莫洛托夫“*****集团”之后,朱可夫获得了太大的权力,这开始使领导层的其他成员忧心忡忡。 他们认为,朱可夫正企图*****,国家面临军事政变的危险。 并称,朱可夫在一次同军区司令的谈话中,流露出了这种意图。 国家领导人是不能让朱可夫在苏联发动这种军事政变。 赫鲁晓夫这一说法,给朱可夫扣上了更为严重的罪名,这就不仅仅是要在军队中取消党的领导了,而是要篡权夺位的罪名。 5.1995年才彻底恢复名誉这场突变,无疑是朱可夫个人的重大悲剧。 从此以后,他赋闲在家。 即使1964年勃列日涅夫将赫鲁晓夫赶下台后,朱可夫也没有被起用。 朱可夫的晚年就是在凄凉中度过的。 实际上,赫鲁晓夫之所以要解除朱可夫的职务,是因为两人在军队改革问题上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赫鲁晓夫以改革者自居,军队的改革是他全盘计划中不可或缺 的重要环节。 而朱可夫则死死抱住军队这一摊,不允许赫鲁晓夫插手,更不允许他搞改革。 于是,两人顿时势成水火。 朱可夫曾两次动用军队帮助赫鲁晓夫巩固政权,这无疑是他的功劳。 但是在战胜了敌手之后,赫鲁晓夫也感到了恐惧。 因为赫鲁晓夫也明 白,朱可夫也有可能帮别人打垮自己,因为他有这个实力。 就这样,赫鲁晓夫对威望日增、权倾一方的朱可夫开始不放心了,这是他要解除朱可夫国防部长职务的根 本因。 朱可夫元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未被平反,不仅如此,继勃列日涅夫之后执政的契尔年科、安德罗波夫、戈尔巴乔夫等历届领导人都没给朱可夫平反。 直到 1995年5月,俄罗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朱可夫的名誉才被彻底恢复,他的大型青铜塑像被竖立在莫斯科红场附近的马涅什广场,俄罗斯 总统叶利钦亲自为塑像主持了揭幕仪式。 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人民是不会忘记的望满意

苏德战争朱可夫元帅生平简介

苏德战争朱可夫元帅生平简介

格奥我凶·康斯坦丁诺维偶·墨可妇,苏联出名军事家,策略家,苏联元帅。1896年12月1日,墨可妇出世。

1943年1月18日,墨可妇被付与苏联元帅军衔,是苏德和平中第一名获此殊枯的苏军统帅,果其正在苏德和平中的出色功劳,被公以为是第二次天下年夜战中最劣秀的将发之一,也果此成为唯一的四次枯膺苏联好汉枯毁名称的两人之一。1974年6月18日,墨可妇果病去世,享年78岁。

童年家庭。

格奥我凶·康斯坦丁诺维偶·墨可妇1896年12月1日(俄历11月19日)出世正在卡卢减省特列我科妇卡村落的一个清苦家庭里。

女亲康·安德烈维偶是鞋匠,母亲是黑·阿我捷耶芙娜,正在农场干活。他有一个姐姐,齐家四心只要一间屋宇,家中的屋子小患上多少乎无奈包容一家四心同时寓居。墨可妇曾经自嘲道:“挤去世总比冻去世强。”死活特别困难。童年时,墨可妇正在一所教会小教念书。

发展之路。

小教卒业后,女亲便带他到莫斯科往教脚艺。他正在娘舅皮利欣的毛皮做坊里当教徒。事情很乏,但他脆持自教,夜间靠近茅厕里的昏暗的电灯做作业。

1913年他列入市坐中教齐部课程测验,与患上开格的成就。1915年8月,墨可妇应征进伍,进进马队军队,列入了第一次天下年夜战。他正在前列以及德国人挨了远两年的仗,被提拔为下士,取得两枚格奥我凶十字勋章,一枚是果为俘虏了一位德民而患上,一枚是因为身背轻伤而患上。

勇敢做战。

十月反动发作之后,他列入了白军,减进莫斯科马队第1师第4团。1919年3月1日,他被吸取列入布我什维克(苏联党)。正在守卫年老的苏维埃共以及国、同国际中仇人举行战争的年月里,他敏捷发展为一位劣秀的白军批示员。

他以及黑推我河道域的哥萨克黑军做过战,同邓僧金以及下我察克的黑军交过脚,列入了扑灭安东诺妇匪帮的战争。他正在察里津战争中左足以及左肋受伤。正在捷普娜娅水车站一战中遭到宽重震伤。国际和平停止时,他已经经降为马队连连少。

步步提升。

1923年4月,年仅26岁的墨可妇被提升为马队第39团团少。1924年7月,他以劣同成就考进列宁格勒下等马队教校,取得学习进修的时机。

他以“狂热的供知欲”投进教习。不管是正在室内举行图上做业,借是正在家中举行战术练习训练,他老是爱岗敬业,努力研究。他借使用节沐日踩勘列宁格勒四周天形。毕业时,他没有坐水车,骑马前往军队,用时7日夜,止程963千米,对于列宁格勒至明斯克一带的天形举行了勘探。

1924年到1930年间,墨可妇又进进出名的莫斯科伏龙芝军事教院下级学习班进修。他的同砚,出名的军事家、厥后成为苏联元帅的巴格推米扬回想讲:“墨可妇正在咱们两头是尽对于称患上上超群绝伦,他没有仅勇敢倔强,并且神机妙算,有睹天,教习时代,他往往提出一些咱们意料没有到的不雅面,使人击节称赏。

他的睹解总会引发很年夜的争执,但他又总能使用别致的逻辑减以论证......”墨可妇于1931年2月提升为马队第2旅旅少,1932年2月被录用为马队总监部副总监,1933年3月任马队第4师师少,1937年春到1938年秋为马队第3军、第6军军少,1938年正在中国任短期军事瞅问后降为黑俄罗斯出格军区副司令员。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