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快报>
  • 国际>
  • 莫斯科近郊遭袭音乐厅废墟下已无人员-俄紧急情况部 (莫斯科近郊遭恐袭的原因)

莫斯科近郊遭袭音乐厅废墟下已无人员-俄紧急情况部 (莫斯科近郊遭恐袭的原因)

2024-03-27 06:48:23来源:2021最新十大热门人气排行榜-科奇网作者:佚名 阅读量:

俄罗斯

根据新华社莫斯科3月26日电的报道,俄罗斯紧急情况部莫斯科州总局局长波列特金表示,莫斯科近郊克罗库斯城遭受恐怖袭击的音乐厅废墟已经完成搜救工作,确认已无人员被困。波列特金向莫斯科州州长沃罗比约夫报告时指出,救援人员将逐步撤离现场。据塔斯社报道,这起恐怖袭击发生在22日晚,造成139人死亡、182人受伤,俄侦查委员会的最新数据显示。 RVx吉尼斯世界纪录百科,历史百科,动物百科,植物百科,世界之最记录,最新热点新闻-科奇新闻网


拿破仑与沙俄打仗时,俄国库图佐夫所采取的“坚壁清野”的战略是什么?

提尔西特和约签订以来,法俄两国皇帝表现出极度的友好和亲热。 然而,两人心里都明白,法俄之间由来已久的矛盾并未消除,法俄冲突最终不可避免。 法俄矛盾首先表现在争夺土耳其上。 在提尔西特和爱尔福特,拿破仑曾坚定地答应把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给沙皇。 但是不久以后,拿破仑对土耳其问题改变了看法。 1811年,俄土发生战争,俄国连战连胜,土耳其拟向俄国求和,割让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 可就在这时,法国派密使去见奥国公使梅特涅,怂恿奥国出兵塞尔维亚,并表示法国不能帮助俄国。 土耳其获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对俄转取强硬态度,取消求和割地的打算。 沙皇对法国这一行为非常恼怒。 另外,沙皇曾企图把土耳其赶出欧洲,占领君士坦丁堡,但遭到拿破仑的坚决反对。 他不能允许亚历山大越过巴尔干山脉一步。 有一天,拿破仑指着土耳平地图上的君士坦丁堡,极为激动地说:“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决不能给他!这是世界帝国!” 法俄两国在波兰问题上也是矛盾重重。 法国虽在提尔西特和约中同意不重建波兰,但它把从普鲁士手中夺到的波兰地区组成了一个华沙大公国,而且还准备恢复波兰王国的旧疆界,把立陶宛、加里西亚和乌克兰的一部分也合并进去。 俄国对此十分惊慌,害怕拿破仑会夺走它在三次瓜分波兰中所获得的领土。 亚历山大曾用威胁语调要求拿破仑不要去加强华沙大公国的实力和重建波兰,拿破仑断然拒绝,他说:“用这样的语调是什么意思,难道想打仗?……我决不会宣布波兰王国永远不会重建去败坏自己的声誉。 ” 拿破仑迟迟不从普鲁士撤军也引起沙皇的极大不满。 这时,沙俄的军事力量已经伸进波罗的海、黑海和波兰,并在多瑙河下游站住了脚,它还准备伸出另一只脚横跨中欧,为确立对德意志的霸权发动攻势。 亚历山大强烈要求拿破仑根据和约从普鲁士撤军,拿破仑却充耳不闻。 他甚至不顾亚历山大的强烈抗议,吞并了奥尔登堡,并放逐了奥尔登堡大公,而这位大公正是亚历山大的妹夫。 沙俄对大陆封锁政策阳奉阴违同样也激起拿破仑的愤怒。 沙皇曾默许了600艘英国商船装载着英国货品走私进入俄国,这些英国货品又从俄国流入德意志、奥地利、波兰和欧洲大陆各地,致使拿破仑的大陆封锁形同虚设。 1811年1月,俄国实行了新税率。 新税率大大提高了法国输往俄国商品的进口税。 拿破仑对俄国的这些行为大为震怒,他第一次高声谈论起对俄战争,他说:“亚历山大这一行动,如果他不赶快刹住,明年就会不自主地越走越远,这样下去,战争就会发生,由不得他,也由不得我。 拿破仑认为只有制服了俄国,大陆封锁才能成功,英国才能被置于死地。 不断激化的矛盾很快就把两国推向战争的边缘,双方都在积极备战。 特别是拿破仑与俄国联姻失败后,备战的步伐又加快了。 人们普遍认为法奥联盟代替了法俄联盟,一场血腥大战的阴影又在地平线上升起。 1812年2月和3月,拿破仑分别同普鲁士和奥地利签订了同盟条约。 条约规定,奥国必须出名士兵帮助拿破仑作战,普鲁士则须出人,同时还要交2000万公斤裸麦、4000万公斤小麦、4万多只羊、7000万啤酒供军队使用。 到1812年春末,欧洲各附庸国基本上都在顺从地准备对俄作战。 这时,欧洲还有两个国家不曾被拿破仑所束缚,即瑞典和土耳其。 这两个国家是俄国的近邻,拿破仑计划北联瑞典,南结土耳其,南北同时夹攻俄国,因此,他迫切期望与之结盟。 与此同时,俄国为了对付法国,也对这两国展开了积极外交。 当时在瑞典掌握实权的是王储贝尔纳多特。 尽管贝尔纳多特曾是拿破仑的元帅,但他害怕与法国结盟会遭受英国海军攻击,影响海上贸易,所以,他对拿破仑的要求迟迟不予回复。 就在这时,俄国答应支持瑞典吞并挪威,而法国因为挪威是其盟国丹麦的属国,不愿让瑞典吞并挪威。 为了本国利益,贝尔纳多特决定与俄国结成同盟。 1812年4月5日,两国签订了同盟条约,俄国由此解除了北边的威胁。 法国还想拉拢土耳其,但俄国在1812年初打败土耳其后,主动与之媾和。 再加上英国从中作梗,防止土耳其与法国结盟,结果,俄土两国重新言归于好了。 这样,俄国避免了在南线分兵作战。 尽管拿破仑在争取瑞典和土耳其的外交中,败于亚历山大之手,但他并未因此丧失信心。 他现在已集结了50万大军,这比以前各次战争中的兵力都要多好几倍,他相信这50万大军一定会打败那个曾被他痛击过好几次的俄国敌人。 当有人以远离法国以及恶劣的天气为理由劝说拿破仑放弃这次军事冒险时,他不以为然,并自信地说:“再过三年,我就要成为全世界的主人。 ” 1812年4月27日,俄国要求拿破仑撤退在普鲁士和西里西亚的驻军,他断然拒绝,并开始集中各路大军。 冒险开始了。 在这场冒险中,拿破仑或成为整个欧洲的统治者,或彻底垮台,他又一次在孤注一掷了。 5月9日早晨6点钟,拿破仑和皇后路易莎离开巴黎,直赴前线。 此时他的大军已经分成几路经过德意志各国,向波兰前进,并且逐渐向维斯瓦河和涅曼河集中。 1812年6月22日,拿破仑到了立陶宛,在那里签署了对大军的命令:“士兵们,第二次波兰战争开始了。 第一次波兰战争是在弗里德兰和提尔西特结束的。 在提尔西特,俄国发誓与法国结成永久联盟,并且发誓与英国作战,现在,它破坏了自己的誓言。 当法国的雄鹰没有再渡莱茵河而让我们的盟国听凭俄国去支配的时候,俄国对自己的奇特行为竟不作任何解释。 俄国劫数难逃,它的命运应该完结了。 它是否认为我们已经蜕化了?难道我们已经不是奥斯特里茨战场上的士兵了吗?它让我们选择:耻辱或者战争。 我们的选择是不会引起怀疑的。 所以,前进吧,渡过涅曼河,把战争带到俄国领土上去。 对法国军队来说,第二次波兰战争将成为光荣的战争,正如第一次波兰战争一样。 而我们往后缔结的和约将赢得它的保证,将结束50年来俄国对欧洲事务施加妄自尊大的影响。 ” 求战不得 鉴于法国兵员多、战线长、战区广及补给困难,拿破仑决定采取快中求稳的方针,即在短期内歼灭俄军主力,然后再巩固占领地区,来年占领莫斯科,最终普俄媾和。 法国大军很快就开到涅曼河边。 6月23日天刚放亮,拿破仑策马来到涅曼河边侦察,选择渡河地点。 傍晚,侦察完毕,拿破仑匆忙赶回营地。 经过一片麦地时,一只野兔突然从他的马蹄间窜出,战马受惊,四蹄腾空,将拿破仑摔下马来。 幸好土地松软,他只是臀部稍为跌伤。 由于许多人对这次冒险行动心中没底,因而变得十分迷信,他们把这一偶然事件看成是不祥之兆。 贝尔蒂埃提议说:“我们最好不要渡过涅曼河,刚才摔的那一跤是个坏兆头。 拿破仑默不作声,脸上出现了少有的严肃和心事重重的样子。 但不久,他又拿刚才摔的那一跤开起玩笑了。 看得出,他是在极力驱除人们脸上的不安神情。 6月24日夜晚,拿破仑大军渡过了涅曼河。 涅曼河这边死一般的寂静,广阔无垠的土地上,一个人影也没有,展现在法军面前的是褐色的土地和枯萎的植物以及遥远地平线上的树林。 眼前的景色使拿破仑感到有点不安,他担心俄军不经战斗就撤出立陶宛首都维尔纳,放弃整个俄属波兰,从而诱使法军远离后方基地。 这时,法国的间谍一个也没送回情报,法军对敌人的动向简直一无所知,这更使拿破仑心情沉重。 不久,间谍送回了情报,报告了俄军在涅曼河前线的布置情况。 当时在涅曼河前线有三支部队,一是由巴克莱统帅的第一方面军,约人,是对法作战的主力部队。 其右翼由维特根斯泰因将军指挥,驻防波罗的海沿岸;左翼由多赫土洛夫指挥,部署在格罗德诺市郊。 司令部设在维尔纳。 第二支是由巴格拉吉昂统帅的第二方面军,人,部署在格罗德诺——穆查维克河一线,司令部设在沃耳科威斯克。 第三支是普拉托夫率领的8000哥萨克骑兵,也部署在格罗德诺地区。 不过,集结在维尔纳的俄军早在三天前就撤往德里萨大营了。 拿破仑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他命令乌迪诺、内伊率军前往追击巴克莱,其他部队快速前进。 6月28日,法军不费一枪一弹进入了维尔纳。 在这里,拿破仑又得到了一个坏消息:由于劳顿、缺乏草料以及夜里的凄风冷雨,匹军马死在进军路上。 同样由于饥寒交迫和过度疲劳,许多年轻的近卫军士兵也在行军途中倒下了。 拿破仑开始意识到这次远征的艰巨性。 正当拿破仑为俄军没在维尔纳与他决战而忧虑万分时,沙皇的侍从武官巴拉索夫来到了维尔纳,他带给拿破仑一封亚历山大的亲笔信。 亚历山大在信中责问法国为何在和平时期侵入俄国,他还建议说:如果拿破仑愿意把军队撤到涅曼河对岸,两国可以捐弃前嫌,交换意见,解决过去悬而未决的问题。 拿破仑的自信心再次被这封信激发起来了,他激动地说:“骄横跋扈的亚历山大想求和了,他害怕了,我军神速进军已使俄国人惊慌失措、惶惶不可终日。 不要一个月,他们将会统统跪在我的面前。 其实,求和只是亚历山大玩弄的缓兵之计,拿破仑不知道这些,他也不需要知道,他早已下定决心要彻底摧毁这个与自己对抗的敌人。 他当着众人的面说:“亚历山大在嘲笑我,难道他认为我到维尔纳来,只是为了讨论商业问题吗?我来这儿的目的,是为了一劳永逸地毁掉这个野蛮的北方巨人。 我的剑已出鞘,他们必须滚回他们那个冰天雪地的老家去。 这样,在至少四分之一个世纪里,他们将再也无法干涉文明欧洲的事务了。 ” 与此同时,华沙议会派了一个代表团来到维尔纳,他们一方面是来鼓动立陶宛人起来反对俄国压迫者,另一方面是来向拿破仑表达复国要求。 拿破仑闪烁其词地答应了他们,却没有把立陶宛并入波兰,而是在立陶宛设立了一个临时行政管理机关。 波兰人的热情被迫了一盆冷水。 6月29日,拿破仑接到消息说,俄军巴格拉吉昂第二方面军也从沃耳科威斯克撤往尼古拉耶夫。 拿破仑立即命令达武等军前往追击。 拿破仑在维尔纳整整住了18天,他天天焦急地等待着各个军团的消息,每次见到各军团来人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抓到了多少俘虏?可得到的答案总是令他很失望,法军到现在还没遇上过俄军。 一天,远处传来一阵阵轰鸣声,拿破仑以为是法军同俄军交上了火,高兴得跳了起来。 他竖起耳朵仔细辨听着炮声来自何方,但很快就发现刚才的轰鸣声只不过是雷声。 紧接着,天空一漆黑暗,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从空中倾泻而下,不多时,周围一片汪洋,道路田野全被淹没,1万骑马和许多士兵均葬身于大水之中,大批物资也毁于瞬间。 两路俄军在继续撤退,巴格拉吉昂已撤至明斯克,巴克莱也放弃了德里萨大营,退到威特斯克,而且随着法军的猛追,俄军退却的速度也在加快。 拿破仑决计要在这两路俄军会合前将他们逐一消灭,他催促部队加速前进,以便追上俄军决一死战。 他自己也于7月16日夜离开了维尔纳。 7月26日,法军前卫终于赶上了巴克莱的后卫部队,两军在奥斯特罗夫诺近郊展开了激战。 法军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才将这支敌军击溃。 法军继续追击。 第二天,在威特斯克,法军追上了俄军主力部队。 俄军见法军追来,立即散开大量骑兵,似潮水般地向法军前卫的轻步兵团冲杀过来。 法军仓猝应战,纷纷败退。 这时,法军一轻步兵连或沿小溪排开,或布置在灌木丛中和房屋里,朝俄骑兵猛烈射击,俄军纷纷中弹落马,被迫退却。 这一天,法军是在紧张的行军和激烈的炮击中度过的,拿破仑一天未下马背。 他认定法军渴望已久的大会战将在明天拂晓时进行。 他满面春风,时时都在骄傲地微笑。 他把双方兵力进行了对比,对胜利充满了信心。 他预言明日的威特斯克一战便是新的奥斯特里茨之战,能迫使亚历山大求和。 7月28日,天刚拂晓,法军突然发现对面的俄国人无影无踪,俄军放弃了威特斯克,拿破仑的失望情绪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 法军找不到一个人,甚至连个当地农民也找不到。 天亮之后,法军不得不像猎人一样,派人从各个方向搜寻敌人的踪迹。 可是,无法知道敌人是从哪条路线上撤走的,因为每条道路上都有车马经过的大量痕迹。 法军如同一条在茫茫大海上失去罗盘的海船,毫无目标。 后来,好不容易抓到了两个农民,从他们口中得知俄军主力早在4天前就离开了此地。 拿破仑犹豫了一个多小时,最后终于发出命令:“也许俄国人想在斯摩棱斯克同我决战,巴格拉吉昂还没有同他们会合,我们必须迅速地攻击他们。 ” 此时,法军的情况非常糟糕。 士兵们被炎热的天气和艰苦的行军弄得疲乏不堪,马匹大量地死亡。 两年来花费巨大开支积蓄起来的各种军需物资,由于盗窃和遗失,已损失了很多。 粮食供应严重不足,人人饥肠辘辘。 缪拉的参谋长贝利亚尔将军曾壮着胆子向拿破仑提意见说:“陛下,您应该了解事实的真相,我们进军的路程太远,而部队已经疲劳到了极点。 在战斗中,当军官们下令冲锋时,您会发现那些平时最勇敢的小伙子也都落在后面,因为他们的马根本跑不动了。 拿破仑对这些意见充耳不闻。 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实现其目标所必须付出的牺牲,他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去达到目的。 巴克莱和巴格拉吉昂的两支俄军从不同道路奔向斯摩棱斯克,法军最终没能在两路俄军会合前给俄军以决定性的打击。 8月4日,两支俄军会合于斯摩棱斯克。 8月12日,拿破仑离开威特斯克,他希望在斯摩棱斯克与敌人决战。 他在威特斯克只留下一支力量十分单薄的驻军和一些伤病员。 8月15日,拿破仑的大军逼近了斯摩棱斯克。 这一天,双方展开了猛烈的炮击。 法军奋力夺取和守住前沿阵地,尽量靠近敌城。 16日清晨,拿破仑下令对斯摩棱斯克进行总的轰击和进攻,这场战斗一直延续到下午6点,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守卫该城的俄军十分英勇顽强,法军最终只占领了斯摩棱斯克的近郊,未能占领市中心。 晚上,拿破仑召见达武元帅,命他在第二天无论如何要占领斯摩棱斯克。 他计划借此一战击溃俄军主力,然后停留在斯摩棱斯克过冬,休整部队,巩固在波兰、立陶宛和白俄罗斯的后方。 同时,等待从欧洲来的增援部队,来年春天再向莫斯科或彼得堡进攻,普俄媾和。 8月17日,激战又起。 拿破仑亲自带着30门大炮去轰击一座通向城内的桥梁,俄军进行了英勇抵抗。 夜幕降临了,法军的炮火继续轰击着这座城市。 突然,城中火光冲天,爆炸声一声接着一声震撼着大地。 火势越烧越猛,整个天空都被映得通红。 直到深夜,火势才有所缓和。 拂晓时分,法国侦察兵回来报告说:俄军在炸掉军火库和纵火烧城之后,全部撤离了斯摩棱斯克,斯摩棱斯克只是一座空城。 法军开进了斯摩棱斯克。 城市的一部分还在燃烧,各条街道上堆满了人和马的尸体,几千名伤员的呻吟声和呼叫声响成一片。 拿破仑与随从人员在斯摩棱斯克的街道上慢慢巡视着,他紧锁眉头,一句话也不说。 这次敌军又在他眼皮底下溜走了,他恼怒异常。 就在这里,他放弃了来年再进攻莫斯科的计划,他不能无功停战,他要继续向莫斯科进军,在那同俄军决一雌雄。 俄军不断地后退,把一切地方都烧成废墟。 拿破仑派缪拉、内伊、达武等军紧紧地追赶着撤往莫斯科的巴克莱。 8月19日,在追击途中,内伊发现敌军在瓦卢迪诺进入阵地,他迅速将这一情况报告了拿破仑。 拿破仑起先以为这不过是敌人一小支后卫部队罢了,然而,络绎不绝的报告终于使他相信,这是俄军的一个强大军团。 拿破仑顿时来了劲头,他立刻前往战场,向朱诺将军和贝尔蒂埃元帅下令:前进,与俄军会战,不让一个俄国人逃走。 此时,内伊元帅已同阵地上的敌人交上了火。 内伊元帅以他特有的英勇猛攻俄军,使敌人遭受重创。 由于敌军的增援部队不断开来,直到日落,内伊仍未攻下阵地。 拿破仑登上山顶,俯视整个战场,他再次下令朱诺将军迅速行动,只要朱诺及时赶到,敌军一个也跑不掉。 他大声喊道。 然而,朱诺将军因指挥不力,贻误了战机,法军功亏一篑。 巴克莱的部队得以继续退往东方。 拿破仑带着对朱诺将军的怨恨心情又回到了斯摩棱斯克,他痛苦地说:“朱诺放跑了俄国人,我们的胜利被他葬送了。 ” 俄军按部就班地撤退,没有丝毫惊慌和匆忙。 法军则沿着俄军破坏的道路紧追不舍。 拿破仑认为:敌人被紧紧追逼,陷入困境,不可能每次都能逃脱。 8月23日夜间,拿破仑带领近卫军离开了斯摩棱斯克,前往多洛哥布什,因为有消息说,俄军正在多洛哥布什停息。 可当拿破仑大军赶到时,巴克莱又拔营东去了,甚至连与俄后卫的战斗也没发生。 法军每天凌晨3点钟骑上战马,一直到晚上10点钟才能休息。 这支庞大的军队远离后方基地长途行军,交通运输跟不上,部队补给极为缺乏,士兵们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俄军每撤出一城,便将该城付之一炬,不给法军留下一点东西。 8月29日,法军追到维亚兹马附近,看见哥萨克后卫部队正在该城放火,拿破仑立即指挥一支部队前去灭火。 这支部队进入城中,不顾熊熊烈火,首先去寻找食物。 士兵将找到的食物手忙脚乱地塞进自己的挎包和饭盒,饥饿已使人们对火的恐惧退到了第二位。 很快,士兵们还发现每一幢房屋都有储藏室,里面有丰富的物品,于是,士兵们开始抢劫了,任何人都无法阻止这种行为。 然而,维亚兹马的这点食品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路上到处都躺着倒毙的马匹。 骑兵队伍已失去了原有的威力,他们的马匹简直连步子都迈不开,任何一次小小的战斗都会使很多英勇的骑兵丧命。 在战斗结束的滚滚烟尘中,有的骑兵是牵着马返回营地的,有的则干脆丢掉了马,徒步跑了回来。 一些勇敢的人开始将部队的真实情况报告给拿破仑,企图让皇帝明白,不管是同敌人主力作战,还是进军莫斯科,必须珍惜剩下的这些人力和物力。 可是,现在的拿破仑犹如输了钱的赌徒,总幻想明天就可夺回今天失去的东西,他不仅没让军队就此停下,反而加快了部队的行军速度。 每当俄军在某处稍微停息一下,他就想到决战,可是每次都让他失望。 博罗迪诺会战 俄军在继续撤退。 这时,巴格拉吉昂司令部中有人怀着恶意给彼得堡写了封信,说国防大臣巴克莱把客人直接带到了莫斯科。 俄国宫廷一片惊慌,对巴克莱发出了一连串责问:为什么不把斯摩棱斯克战斗进行到底?为什么要撤退?为什么不加抵抗就交出俄国?沙皇和皇室贵族对这种后撤十分不满,他们害怕拿破仑一旦胜利,不仅会继续实行和加强大陆封锁,而且还会在他占领的地方消灭农奴制。 于是,他们撤了巴克莱总司令的职,换上了库图佐夫。 尽管亚历山大对库图佐夫也不是很信任的,但现在已没有更加合适的人选了。 库图佐夫是位颇有才干和远见卓识的将军。 他心里十分清楚巴克莱指挥后撤的正确性,法军不可能在一个远离本土几千公里且充满敌意的大国里进行长年累月的战争,缺少粮食、恶劣的气候足以毁灭拿破仑的军队。 当然,库图佐夫也清楚俄国统治者是决不会允许他不战就放弃莫斯科的。 他坚信这场战斗是不需要的,但他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准备在莫斯科附近进行大会战。 拿破仑从一个被捉住的哥萨克士兵口中得知库图佐夫已接任为俄国总司令,顿时喜形于色,他对身边的人说:“库图佐夫为了讨好权贵们,一定会决一死战。 这样,两个星期后,俄国首都将会陷落,军队将会被毁灭。 ” 9月1日,法军到达格日阿次克。 当时城中正冒着浓烟,拿破仑一面指挥军队救火,一面在这座城池周围进行观察。 他要在这里集结兵力,准备决战。 9月2日和3日,拿破仑的大军不断到达格日阿次克。 由于炮兵的前进道路被各种车辆堵塞,拿破仑命令炮兵护卫队烧毁一切堵塞道路的车辆。 这时,正好有几辆官员乘坐的车辆阻碍着前进中的炮队,拿破仑毫不犹豫地下令将其烧毁。 一位官员出来反对说:“车子烧了,官员们可能会掉队。 到明天早上,我们的两条腿一定会完蛋的。 如果明天早上我没有炮兵,那会使我们损失更多的东西。 拿破仑答道。 紧接着,一辆轻便四轮马车着了火,拿破仑对贝尔蒂埃说:“我希望被烧毁的是您的车子,那样影响会更大些。 而您也应该丢一辆车,因为我常常看见那辆车。 ”“陛下,如果把您的车子烧了,我也会效法的。 贝尔蒂埃答道。 拿破仑立即接着说:“只要一看到我那辆车,我一定会把它烧掉。 你别对我的话生气,因为我对自己的车不会比对别人的车更感到可惜。 我是统帅,我一定得树立榜样。 ” 9月5日,法军开到博罗迪诺附近,因为有消息说,俄军已在三天前在这里进入了阵地。 博罗迪诺距莫斯科120公里,扼守着通往莫斯科的要道。 俄军阵地就选择在博罗迪诺村所在的那一段山岭上,并在那修筑了多面堡工事。 拿破仑登上一块高地,居高临下,纵览两军阵地。 这时法军已向俄军左翼谢瓦金诺多面堡发起攻击,俄军猝不及防,不到一小时,谢瓦金诺多面堡便落入法军之手。 拿破仑命步兵列成方阵坚守阵地。 天黑以后,俄军旗图利用夜间混乱夺回阵地,不想遭到法军方阵的猛烈射击,俄国的胸甲骑兵被炮火和滑膛枪打得人仰马翻,不得不从阵地上退了下去。 整个夜间,拿破仑十分不安,他不时地用肉眼观察敌人的阵地,他很担心谢瓦金诺多面堡的攻陷会使俄军主力撤走。 尽管拿破仑渴望占领莫斯科,但他不希望不经过决战就得到莫斯科,他的目标是要消灭俄军,这场大决战是他梦寐以求的。 9月6日,天刚破晓,拿破仑再次巡视了前沿阵地。 这时,他似乎有点犹豫不决:是应该在右翼进行大规模调动以包抄敌人的阵地呢?还是利用所夺取来的多面堡向敌人中军主力发起攻击呢?经过再三考虑,拿破仑决定实施第二个攻击方案,因为他觉得第一种方案有可能惊动库图佐夫,致使他撤退。 这一天,两军一直没有进行战斗,拿破仑命令让士兵充分休息,并发给他们丰富的口粮,以准备明天的大决战。 可他自己一整天都没下马,他一直在前沿阵地监视俄军的动静。 大约下午3点钟,他忽然怀疑俄军正在悄悄撤离,他岂不及待地要下令发动全线进攻。 可是,从各地送回来的侦察报告证实俄军还留在阵地上,拿破仑这才放下心来。 9月7日,旭日东升,晴空万里,拿破仑兴奋地喊道:“这是奥斯特里茨的太阳。 士兵的情绪顿时被调动起来。 接着,他发表了一篇简短有力、极富鼓动性的讲话,他说:“士兵们!这是你们盼望已久的战斗。 胜利就靠你们去夺取了。 你们一定能够赢得胜利。 胜利将给你们带来富足和舒适的冬营,并使你们能早日凯旋回国。 像在奥斯特里茨、弗里德兰、威特斯犯、斯摩棱斯克那样去战斗吧!让你们的后代用骄傲的口气来谈论你们今天的勇敢行为吧。 让他们这样说到你:他参加了莫斯科城下的那次伟大的会战!” 大战开始了。 就在这时,有人给拿破仑送来罗马王的肖像,拿破仑顿感一种甜蜜的温情涌上心头,他喃喃地低声重复道:“我亲爱的路易莎,想得真周到啊!可爱的孩子!拿破仑的激动之情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不过,刚露出的激动之情很快就平静下来,甚至出现了一丝伤感,他的眼光又投向了战场。 战场上炮火轰鸣,枪声大作,战斗的激烈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次。 法军第106常备团在普洛松将军的率领下冲入博罗迪诺村,赶走了那里的俄国轻骑兵。 不料,俄国轻骑兵很快又组织了一次反冲击,普洛松将军及其下属全部战死疆场。 幸好法军增援部队及时赶到,才得以占领博罗迪诺村。 这时,达武、内伊等军团从中央对巴格拉吉昂的钝角堡发起猛烈进攻。 俄军以一比二的劣势兵力进行了顽强抵抗,连续打退法军几次进攻,达武军团中的孔潘将军师团几乎全被敌人炮火消灭,达武元帅本人也身负重伤。 内伊元帅率领着三个师团勇猛地冲进了俄军的钝角堡,但很快又被俄军赶了出来。 内伊不甘罢休,对钝角堡发起一次又一次进攻,然而,毫无进展。 中午12时,拿破仑重新调整部署,他集中了人和400门大炮猛攻巴格拉吉昂的钝角堡,巴格拉吉昂也不示弱,调来了600门大炮对轰,一时间,战场上硝烟弥漫,地动山摇。 双方炮击持续几个小时,法军对该阵地得而复失达7次之多。 就在法军冒着弹雨进行第8次冲锋时,巴格拉吉昂被法军一枚炮弹击中,造成致命重伤,被人抬出战场。 群龙无首,俄军开始退却。 法军已无力追击退却的俄军,几乎所有的部队都失去了他们的司令,师长们不是阵亡就是负伤,骑兵团和步兵团的战斗力大大下降。 为了彻底击垮俄军,缪拉和内伊向拿破仑提议动用预备队和近卫军,但遭到拿破仑的拒绝。 拿破仑心里很清楚,在远离法国3000公里的陌生大国里作战,无论如何不能把最后的精锐部队全部用光,否则难以应付以后的事变。 随着夜幕的降临,双方都已疲劳至极,好些地方没接到命令就自动停火了。 俄军从容不平地撤出阵地。 拿破仑命炮手继续向撤退中的俄军开火,大批士兵在炮火中倒下,可就是没有一个投降的。 拿破仑十分恼怒,他几次对贝尔蒂埃说:“这些俄国人宁愿像机械人一样战死,也不愿活着当俘虏,这对我军是极为不利的。 这些要塞都要用炮火夷为平地。 ” 一天激烈的战斗终于结束了。 夜里,拿破仑得到报告说,他的47位将军被打死或打伤,3万名士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第二天清晨,拿破仑开始巡视整个战场。 这天的天气极其恶劣,雨下个不停,风刮得很猛,拿破仑看着堆积如山的人和马的尸体,沉默了,脸色显得阴沉可怕。 一些尚未断气的伤员极力从地上仰起身子,想引起人们的注意,以便他人前来抢救。 拿破仑听见伤员的喊声,勃然大怒,大声指责那些负责撤走伤员的人磨磨蹭蹭。 巡视完毕,拿破仑默默掉转马头离开战场。 这天夜里,他辗转反侧,久不成眠。 虽然俄军在这次战斗中也伤亡惨重,22名高级军官和4万多名士 RVx吉尼斯世界纪录百科,历史百科,动物百科,植物百科,世界之最记录,最新热点新闻-科奇新闻网

"绿色首都"莫斯科的资料

国家: 俄罗斯区: 中央联邦管区位置: 北纬55度45分,东经37度36分海拔: 130-253 米面积: 1081 平方公里人口: 10 472 629 (2007年资料)市长: 尤里·卢日科夫建城时间: 1147年时区: UTC +3(夏季:UTC +4)市徽:神奇勇士格奥尔基手持长矛刺杀毒蛇。 市旗:红旗,其中间是市徽。 官方网站: 莫斯科,现俄罗斯联邦首都,也是俄罗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中心。 整个莫斯科人口达到了14,612,602(市区人口:10 472 629),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城市,占据了整个俄罗斯人口的1/7。 莫斯科面积1,081 平方公里,市区东西长30公里,南北长40公里。 莫斯科建城于1147年,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 地理位置莫斯科州位于奥卡河和伏尔加河之间,南部与图拉州接壤,西南部与卡卢加州为邻,西部与斯摩棱斯克州毗邻,西北和西部与特维尔州为邻,东北部与雅罗斯拉夫尔州接壤,北部和东北部与弗拉基米尔州为邻,东南部与梁赞州交界。 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 现有人口800多万,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和欧洲最大的城市。 莫斯科市区被一条周长109公里的环城高速公路所包围,市区南北长40公里,东西长30公里,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 莫斯科和伏尔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处相通,直通诺夫歌罗德,向西延伸,向下沿莫斯科河通向奥卡河并沿奥卡流向梁赞,沿着温赞在木金面汇合,克拉齐母河,而再沿着则流向罗斯托夫,苏兹达尔,雅罗斯拉夫尔流域。 行政区划1991年以后,莫斯科市被划分为10个行政区域,分别是中央区(Центральный)北区(Северный)东北区(Северо-Восточный)东区(Восточный)东南区(Юго-Восточный)南区(Южный)西南区(Юго-Западный)西区(Западный)西北区(Северо-Западный)绿城区(Зеленоградский)人口概况2002年10月人口普查统计,莫斯科常住人口为1000万,连同外来人口约为1200万。 人口平均密度7700人/平方公里,中心部分人口密度高达人/平方公里。 根据1976年的人口统计,居 民中女性占55%,比男性多77.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极低,仅为0.25%。 1968年全市分为30个区(包括环城公路外的新兴城镇泽廖诺格勒),其中13个内城区的人口、面积均少于17个外城区。 人口中俄罗斯人占89.2%,其余为犹太、乌克兰和鞑靼人。 从1897年到1926年,莫斯科的人口从103.9万人增加到208万人。 从1926年到1939年,莫斯科居民增加了2.2倍,达到460.9万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莫斯科的人口继续增加,但速度有所缓慢。 1959年为613.3万人,1970年为719.4万人,1979年为814.2万人,1995年为887.5万人,1989年为897.2万人。 自1989年以后,莫斯科的人口开始呈下降趋势,1993年为871.7万人,1997年为863.9万人,1998年为850万人,2000年为838. 9万人。 2002年10月人口普查统计,常住人口为1000万,连同外来人口约为1200万。 人口平均密度7700人/平方公里,中心部分人口密度高达人/平方公里。 居民中女性占55%,比男性多77.4万人(1976),人口自然增长率极低,仅为2.5‰(1976)。 气候特点莫斯科位于俄罗斯平原中部、莫斯科河畔,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 大莫斯科(包括环城公路以内地区)面积900平方公里,包括外围绿化带共为1725平方公里。 地势平坦,仅西南部有捷普洛斯坦斯卡亚高地(最高点253米)。 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582毫米,降雪量大,平均年积雪期长达146天(11月初—4月中),冬季长而天气阴暗。 1月平均气温-10.2℃(最低-42℃),7月平均气温18.1℃(最高37℃)。 全市绿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 从飞机俯瞰莫斯科,映入眼帘的是蓝天下葱绿的树丛和清沏透明的河湖,城市整洁干净。 冬季寒冷,最低气温曾达零下43摄氏度。 夏季高温。 五月和九月是最好的旅游季节。 每年从9月底开始进入寒冷时期直到第二年的5月中旬。 从11月底到 4月中旬为降雪时间,冬季结束时降雪深达35cm。 【发展】1156年建城堡。 十三世纪初为莫斯科公国都城。 十五世纪末至1712年为俄国首都和最大工商业中心。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工业迅速发展。 1918年3月起为苏俄首都。 莫斯科从最开始建立之初就首先考虑到了坚固性、可靠性,起初从莫斯科的南部和东部游牧部落的联盟经常威胁着它,而在西部的立陶宛和波兰的军队也虎视眈眈。 所以弗拉基米尔、特维尔、诺夫哥罗德盟军同时建立了坚固的保垒。 在库林尔夫战役胜利之后(1390年之后及1480年《伊万三界观 鸟可拉》记载)当时一位象古不河洲米到了莫斯科,从此莫斯科公国迅速壮大起来。 古十五世纪时莫斯科人口的数量、领土面积已经超过了伦敦,布拉格和欧洲一些大的城市。 1861年农牧制度被废除后,资本主义在俄罗斯盛行起来,莫斯科逐渐发展壮大,它已经成为巨大的工业和贸易中心。 十九世纪米古莫斯科各类工业和贸易的企业已达多个,其中工业企业有多个,工人人数达到12万人,不少于16人的中小型的企业占绝大多数,但只有2%的企业人数超过50人。 在莫斯科的工业企业中纺织工业占多数,多数是建筑业,木材加工业、食品加工业、造纸业、制革业、汽车制造、工具生产厂家等等。 在莫斯科工业发展百年历程中初期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社会化生产。 在1910年莫斯科6%大企业中集中了大约49%的工人。 在那段时间里,超过500或更多的工人被认为是大型的企业。 在工业大发展阶段,外国的资本工业大量涉入,莫所有的化学企业和电子技术企业都掌握在外国财团的手里。 (如德国工业巨头)1917年的十月革命胜利后,在莫斯科大力发展了汽车制造业(从车床制造到手表制造),从轴承加工到小汽车生产,纺织加工,它极大地推动了金属加工业的发展。 莫斯科所谓的印花的大企业不得不退出了汽车制造业和电子技术业生产线,无线电技术,代表生产等领域。 生产生活必需品为国家保障自给具有深远意义。 莫斯科成为俄罗斯工业强劲的生产和技术基地。 在战争年代城市工业的结构转变到汽车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 人文特色莫斯科优美的自然环境给她的人民提供了很好的休息环境。 在夏季,空闲时人们常在公园或路边小憩,或是在郊外烧烤和游泳。 当假期来临,他们就去自己的别墅去种种菜,休息休息,是一个极会享受的民族。 莫斯科极富民族特色的纪念品--木娃娃(玛特廖什卡)。 它几乎是莫斯科传统工艺品的象征。 茶炊是俄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温馨家庭的独特象征和支柱。 莫斯科有独特的饮食习惯。 一日三餐,早餐比较简单,面包夹火腿,喝茶,咖啡或牛奶。 午餐则丰富的多,通常都有三道菜。 第一道菜之前是冷盘。 第一道菜是汤,俄式汤类比较营养,有土豆丁、各类蔬菜,还有肉或鱼片。 第二道菜肉类或是鱼类加一些配菜。 第三道菜是甜点和茶、咖啡之类。 按照莫斯科的习惯,菜的顺序不能颠倒。 莫斯科人善饮伏特加酒。 面包和盐则是他们用来招待贵宾的。 在冰天雪地,脚蹬长统靴,腿穿单丝袜,身着超短裙,外套一件银狐或兰狐段大衣,是莫斯科冬天一景。 不过莫斯科的风硬,必须带帽子。 莫斯科人很注重仪表,很爱干净,衣着整洁。 出门旅行总要带熨斗。 参加晚会、观看演出,莫斯科人习惯穿晚礼服,尤其是看芭蕾舞剧,显得特别高贵。 莫斯科人特别喜欢花。 逢年过节或是去朋友那里作客都要买花,家中还种一些。 他们也特别爱小动物,象猫、狗等。 莫斯科人用面包加盐的方式迎接贵宾,这是因为在古莫斯科盐很珍贵,只有款待宾客时才用。 面包在当时代表着富裕和地位。 一般将面包放在铺有精致刺绣方巾的托盘上。 由主人献给尊贵的客人。 客人先对面包示以亲吻,然后掰一小块,撒上点盐,品尝一下,表示感谢。 莫斯科人喜喝红茶加糖、蜂蜜或果酱。 莫斯科的饮茶文化渊远流长。 早在十八世纪,莫斯科的一些城市就开始生产茶具,其中图拉被公认为真正的茶炊之都。 茶炊是莫斯科传统饮茶文化的象征。 在今天的莫斯科,茶炊已经成为了温馨家庭的独特标志。 莫斯科人喜欢饮酒,但不太讲究菜肴,有酒喝就行。 女士们一般喝香摈和果酒,而男士们则偏爱伏特加。 伏特加是一种用粮食酿造的烧酒。 好的伏特加虽然度数高,但喝后不容易上头。 莫斯科人喜欢文学,酷爱读书。 在汽车上、地铁里,随处可见看报、读书的人。 很多莫斯科人的家里都有丰富的藏书,有的甚至有自己的家庭图书馆。 在莫斯科,有极其丰富多彩的娱乐形式。 可以在俄罗斯历史最悠久的剧院莫斯科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看一场精彩的演出,或在俄罗斯最顶级的剧院bolshoy剧院观看一流的芭蕾舞(地址:1 Teatralnaya Square, Moscow.)。 在马戏团观看马戏和杂技(地址:7 Vernadsky Prospekt),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需查询上演的剧目,可以参看刊登在《莫斯科时报》和《莫斯科论坛》的娱乐栏目,或在西式饭店、酒吧和外资超市里定期发放的免费英文报纸插页中找到相关的信息。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俄罗斯(前苏联)最大的国际电影节,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 1959年创办。 两年一次,1999年起改为一年一届,原定7月举行,1979年为了纪念苏联电影事业诞生60周年,改为8月举行,为期两周左右,地点在莫斯科市,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放映具有艺术价值和思想内容的影片,促进各国电影工作者交流经验和相互合作。 主要活动项目有:①由 3个评委会分别对故事片、儿童片、短片进行评奖;②举行会外映出和专场映出;③分别召开各种专题讨论会;④举办回顾展;⑤开设电影市场。 故事片奖项原来分为大奖、金质奖、银质奖3种。 1969年起取消大奖在,相应增加金质奖和银质奖的数量。 以上奖项授予最佳故事片、儿童片、短片。 此外,还有最佳导演奖、男女演员奖、评委会特别奖、荣誉奖、纪念奖等。 城市政治市长现任莫斯科市长---尤里·卢日科夫 1993年 (Юрий Лужков)杜马莫斯科市杜马选举每4年举行一次,总共有35个席位最近一次莫斯科市杜马选举举行的时间是2005年12月4日,通过投票得出的结果是俄罗斯最大党派--“统一俄罗斯”占有其中的28席位,另外俄罗斯联邦共产党КПРФ占有其中的4席位,以及以苹果作为自己旗帜的联合民主党Объединённых демократов获得了剩余的3个席位莫斯科有独立的土地划分、人口、国家权利机关和城市地方管理部门、市徽、旗帜、市歌。 莫斯科市徽是由深红色的盾牌构成的,宽和高的比例是8:9,骑士面向右侧,穿着银色盔甲,披着淡蓝色的披风,手里握着锋利的金色长矛刺向一只黑色的蛇状怪物。 它是于1781年在乔治十字勋章里关于蛇魔的传说的基础上建立的。 莫斯科市的市旗是深红色的,长和宽的比例是3:2,莫斯科的市徽位于旗帜的中心。 莫斯科的市歌是由音乐家伊.奥.屠纳耶夫斯基在诗歌我的莫斯科基础上谱写成的。 布局规划1971年通过《莫斯科发展总规划》。 城市布局严整,呈环形和放射状,从内向外分别为街道环、园林路环、大莫斯科环城铁路和莫斯科环城公路。 每个环区的作用和建筑风格各不相同,反映了莫斯科的不同发展阶段。 克里姆林宫城堡处在全市中心,早期为第一个俄罗斯国家,后成为苏联国家的象征。 全市共分八个区,高尔基大街是全市的主要干道,也是最繁华的大街。 列宁大街宽50多米,加里宁大街是全市最现代化的大街。 市区内花园、街心花园、文化休息公园、绿化园林带比比皆是。 莫斯科城布局合理,以红场为中心,十几条大街向四面八方放射展开,几条环城大街又一层层地把市中心围住。 莫斯科绿化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40%,包括11个自然森林区、89个公园、400多个小公园和100多个街心花园。 城市以克里姆林宫和红墙为中心,呈环形、放射形布局,近4000多条街道,城内有很多古代建筑。 莫斯科又可以称作是一个巨大的花园城市,城内大大小小的公园及自然保护区有500多个。 莫斯科生态保护良好,在环保问题上执法严格。 1997年俄罗斯全国对破坏生态的行为提出300多件刑事案,其中150件就是莫斯科立案的。 一般大城市预算中生态保护费占百分之三,莫斯科达百分之五。 早已实行汽油无铅化,但汽车尾气排放量已占污染汽体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八,城市加强了汽车废气检测,禁止污染超标车上路,限制二手车进口和老汽车登记。 由于历史原因,市中心区64万居民人均绿地仅9平方米,市政府决定市、区政府每年各拨款200万卢布,把6000个小公园改造为自然保护地,禁止在那里修建任何建筑物。 1998年,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签发了在全市新辟8个自然保护区的决议,其中包括市东工厂区附近1200公顷伊兹迈洛沃森林松园、叶利钦总统等领导人居住区所在地克雷拉茨科耶丘陵和莫斯科大学所在地的麻雀山(前列宁山)。 新辟的自然保护区加上原有的四片保护区,全市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7200公顷,再加上全市星罗棋布的街心花园和公园,使绿地面积共达达2万4千公顷,约占全市面积40%,人均绿地30多平方米,成为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 卢日科夫因此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世界最佳生态师”奖。 经济概况【资源】矿藏有褐煤、泥炭、磷灰石等。 【产业】莫斯科是全俄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工业部门齐全,其中重工业与化学工业很发达,机械和仪表制造工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 该市也是最大的军事工业中心,航空,航天,电子等工业均集中在这里。 食品工业和烟草工业发展迅速。 工业总产值居全国首位。 机械制造业(机床、汽车、电机、仪器、钟表等)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及工人数的一半以上,轻工(服装、制鞋)、纺织、化工、食品加工和印刷业亦很发达。 莫斯科是一个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特大型城市,俄罗斯乃至欧亚大陆上重要得交通枢纽。 同时,莫斯科还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制造业中心,工业总产值居全国首位,工业门类齐全,总共拥有多家工厂,其中有数量众多的动力机械制作厂,以及专门制造机床,船舶,和精密仪器的厂家;同时城市还发展各种有色金属的冶炼工业,这其中铝业特别发达;除了重工业外,发达的化工业,轻工业,以及造纸业也是莫斯科工业中重要的一部分。 而在十月革命前,莫斯科以纺织工业而著名,被誉为“花布城市”。 莫斯科政府首先建设和发展首都自由经济和活关自由贸易区。 首选是泽廖诺格勒什列米捷沃和伏努科机区,以及西部的河港。 发展经济银行和交易网在俄罗斯金融市场起了重要作用,现在首都有1000家商业银行,其中40%是俄罗斯的,莫斯科金融和交易网所进行的投资和商业活动90%在俄境内进行的。 莫斯科的进出口业务得到了海关方面的大力扶持;248个海关口岸提供出入境服务。 有1755年创办的莫斯科大学等75所高等学校,俄罗斯科学院及许多科研、设计机构、博物馆(65座)等。 重要卫星城有柳别尔策、梅提施,诺金斯克、扎哥尔斯克、多波尔斯克等。 工商业 十月革命前,莫斯科以纺织工业而著名,被誉为“花布城市”。 以后先后成为苏联、俄罗斯最大的工业中心,工业总产值居全国首位,工业门类齐全,拥有两万多家工厂。 以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业为最重要,其他工业项目有汽车制造、化工、纺织、电子、航空、食品加工、木材加工、造纸、建筑、印刷等。 机械制造、化工、食品加工、印刷工业很发达,市郊农业也很发达。 当地发电站以经管道从中亚、北高加索和伏尔加-乌拉尔地区输入的天然气为燃料。 建有大型天然气库和环城管道。 伏尔加河上的乌格利奇、雷宾斯克、高尔基、萨马拉、伏尔加格勒水电站经高压输电线向莫斯科供电。 市东有热电站。 莫斯科也是独联体最大的商业中心,俄罗斯最大的商业和金融业办事机构都设在这里。 设有全国银行、保险机构总部、66家大百货公司,百货公司中以“儿童世界”、中央百货公司和国家百货公司为最大。 科学教育莫斯科是全国科技文化中心,教育设施众多,包括1433所普通教育学校和84所高等学校。 大学以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学生2.6万余)为最著名。 列宁图书馆是世界第二大图书馆,藏书3570万册(1995年)。 每年出4万种图书,发行近3600种刊物。 科研机构1000多所,科学工作者人数达20多万。 其中就有俄罗斯科学中心之称的俄罗斯科学院,此外其他90多个科学机构,包括78个科研院校以及艺术、医学、教育和农业研究院。 另外还有数目众多的研究所,各种专科院校,博物馆,剧院,图书馆以及这些设施的分支机构现在莫斯科72个剧院109个电影院31个音乐厅,78个博物馆、142个展览馆。 其中国家大剧院、莫斯科艺术剧院、国家中央木偶剧院、莫斯科国家马戏团、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享有世界声誉。 美术馆中以国立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以及兵器馆(克里姆林宫内)、国立历史博物馆等较为著名。 体育设施有大型体育馆(座位在1500个以上)1970个,体育场96个,其中奥林匹克综合运动场面积达平方米,1980年曾在此举办第22届奥运会。 还有65个游泳池、2900处足球场、1200个健身房、4个赛车场以及1600个篮球、排球场。 医疗设施包括193所医院和1000个诊所。 体育:莫斯科由于其在政治于经济方面在俄罗斯处于特殊的地位,城市中的各个体育项目的运动队也在俄罗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队即使在欧洲范围内也是强队,为莫斯科和俄罗斯获得一个又一个荣誉。 足球莫斯科迪那莫足球俱乐部莫斯科火车头足球俱乐部莫斯科斯巴达克足球俱乐部莫斯科鱼雷足球俱乐部莫斯科足球俱乐部莫斯科中央陆军足球俱乐部室内足球莫斯科迪纳摩足球俱乐部莫斯科斯巴达克足球俱乐部莫斯科中央陆军足球俱乐部冰球莫斯科迪那莫冰球俱乐部莫斯科斯巴达克冰球俱乐部莫斯科中央陆军冰球俱乐部苏维埃联队篮球莫斯科迪纳摩篮球球俱乐部莫斯科中央陆军蓝球俱乐部排球莫斯科迪那莫排球俱乐部水球莫斯科迪纳摩水球俱乐部交通电讯【交通】 莫斯科交通发达,是全国铁路、公路、河运和航空的枢纽,电气化铁路和公路通向四面八方。 作为俄罗斯铁路系统的中心,莫斯科营运货物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10。 该市有9个客运火车站,在离市区约50公里的外围修筑了全长550公里的大环形铁路。 铁路通往圣彼得堡、基洛夫、基辅、弗拉迪沃斯克、哈尔科夫、顿巴斯、明斯克、华沙、柏林等国内外城市和乌拉尔、伏尔加河下游、高加索、中亚、克里米亚、西伯利亚、波罗的海等地区。 地铁是莫斯科客运最大的交通工具,全市共有8条地铁线路,营运里程达212.5公里(1995年)。 莫斯科河流经市区,有3个河港。 莫斯科运河的开凿,将莫斯科河与伏尔加河沟通,水上交通可达海上。 伏尔加河-顿河运河通航后,莫斯科成为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及里海的“5海之港”,当地3个河港年货运量2900万吨。 莫斯科作为独联体航空网的中心,拥有4座机场,与大部分欧洲国家首都和纽约、蒙特利尔、东京等外国城市有直达航线,与97个国家、122个城市有国际航运业务。 市内交通较发达,地铁和公共汽车为主要工具,私人汽车在稳步增加。 莫斯科是重要国际航空站。 全国最大铁路枢纽(11条铁路线的起点),市内有地下铁道(1935年通车)。 有运河沟通伏尔加河、白海、波罗的海、黑海、亚速海和里海。 莫斯科城布局合理,以红场为中心,十几条大街向四面八方放射展开,几条环城大街又一层层地把市中心围住。 全市有11条电气化铁路、13条公路通向四面八方,该市有9个客运火车站、5个飞机场、8条地铁、地铁线路网呈辐射状和环状遍布全市,总长近200公里,地铁承担市内客运量的40%以上。 市内有莫斯科地铁。 由于临莫斯科河,又有莫斯科运河和伏尔加-顿河运河接驳,故有“五海之港”的美誉。 观光游览莫斯科作为俄罗斯首都和欧洲最大的城市,它是俄罗斯政治、经济、金融、科学、艺术中心。 名胜古迹众多。 市内有11个自然森林区、98个公园、800多处街心花园。 红场、克里姆林宫一带为市中心。 红场上有列宁陵墓。 莫斯科是俄罗斯一个很著名的旅游城市,绿化面积高,有“森林中的首都”美誉,市内的人文经典数目也非常众多。 克里姆林宫是俄国历代沙皇的宫殿,气势雄伟,举世闻名,原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大会和原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都在克里姆林宫举行。 克里姆林宫城堡内有精美的教堂、宫殿、钟塔、塔楼,建筑气势雄伟,举世闻名。 在克里姆林宫的中心教堂广场,有巍峨壮观的圣母升天大教堂,有凝重端装的报喜教堂,有容纳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历代帝王墓地的天使大教堂。 克里姆林宫东侧是国家仪典中心——红场,红场内有列宁墓,南端有波克罗夫斯基教堂(1554-1560)。 园林路环以内主要为政府机构和商业区,大部分国家机关和主要饭店、商店、剧场、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以及原经互会总部均建在此。 园林路环和环城铁路之间多工厂、火车站和货场。 其他名胜有诺沃德维奇女隐修院教堂钟楼、前苏联科学院主席团驻地、列宁中央体育馆、乌克兰饭店和国立莫斯科大学。 环城铁路以外是20世纪60、70年代发展起来的工厂和住宅区。 雕塑是莫斯科市内别具风格的装饰,市内多处屹立着用青铜或大理石雕塑的塑像和纪念碑。 全市有11个自然森林区,近百座公园,占地约2000公顷,市区内有街心花园800多个。 在莫斯科近郊有新圣母修道院、特罗伊察东正教大修道院、西蒙诺夫修道院等。 城郊的新村银松林、希姆基、奥斯坦基诺等地翠林茂盛,清幽宜人。 主要旅游景点:克林姆林宫红场莫斯科地铁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普希金艺术馆新圣母公墓博罗季诺战役全景博物馆国民经济成就展览中心(全俄展览中心)武装力量博物馆奥斯坦基诺(庄园、剧场、电视塔)阿尔巴特大街红场:位于市中心,占地9.1万平方米,红场名称系沙皇1658年确认,意为美丽的广场。 它的西面是克里姆林宫的红墙及三座高塔,南面是西里教堂,北面是一座红砖银顶的历史博物馆。 克里姆林宫:八百多年前,俄国一位名叫尤里?多尔戈鲁基的王公,在这里建了一个城堡,(克里姆林一词的原意是城堡),它就是克里姆林宫的雏形。 在这里,保存了俄罗斯最优秀的古典建筑和文化遗产,它们分别是:钟王、炮王、圣母安息(乌斯宾斯基)大教堂,天使长(阿尔汉格尔斯基)大教堂,圣母领报(圣布拉戈维先斯基)大教堂,教堂广场伊凡大帝钟楼,大克里姆林宫,兵器馆。 列宁墓:1924年列宁逝世后长眠于此,庄严肃穆的红色花岗岩建筑,位于红场西侧中央。 列宁遗体安葬在水晶棺内,定期对外开放。 列宁墓后的红墙下葬有斯大林等前苏联著名领导人的遗体和骨灰。 无名烈士墓和亚历山大花园:亚历山大花园位于克里姆林宫红墙外,是莫斯科人休息游玩最喜欢去的场所之一。 花园内,建于1967年无各烈士墓前有不灭的火炬,外国代表团来访,一般都要来此敬献花圈。 莫斯科河:莫斯科全长502公里,流经整个莫斯科约80公里,河宽一般200米,最宽1公里,乘游艇漫游莫斯科河,沿途景色秀丽,别有风情。 麻雀山,观景台,莫斯科大学:麻雀山是著名的风景区,观景台位于麻雀山上,正对莫斯科大学正门,可由此俯瞰莫斯科河和市区景色;莫斯科大学建于1755年,大学规模十分宏大,主楼高240米,共33层,有3万多间房间,有人计算,如果一个人一天住一间,一辈子也住不完。 博物馆:主要博物馆有:莫斯科国家历博物馆,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收藏54.3万件古代艺术品,3000多幅名画),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东方各族人民艺术博物馆,中央列宁博物馆,卫国战争博物馆(胜利公园内),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凯旋门和全景画博物馆,综合技术博物馆,农奴创作博物馆等。 全俄展览中心(前国民经济成就展览馆):该馆占地300公顷,围墙周长35公里,是规模十分宏大的展览馆,它展示最新科技成就,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好地方,它同时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游览胜地。 该中心的喷泉十分著名,设计新颖,独具匠心。 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个宇航员穿的宇航服等是世界绝无仅有的珍品。 莫斯科电视塔:建于1967年,塔高573.5米,是欧洲最高和世界第二高的建筑,有七重天旋转餐厅,有世界各地商品销售。 RVx吉尼斯世界纪录百科,历史百科,动物百科,植物百科,世界之最记录,最新热点新闻-科奇新闻网

斯大林格勒战役简介

斯大林格勒会战 苏德战争中,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和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重兵集团,于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实施的一系列战略性攻防战役。 双方企图与兵力部署 德军在莫斯科会战失败后,被迫放弃全面进攻,于1942年夏在苏德战场南翼实施重点进攻,企图攻占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切断苏军的战略补给线。 5月,德军在哈尔科夫战役中挫败苏军的进攻。 7月中旬,德军“B”集团军群前出到顿河大弯曲部,逼近斯大格格勒。 起初,F。 保卢斯上将指挥的德军第6集团军受领攻占斯大林格勒的任务,该集团军辖13个师约27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3000门、坦克约500辆,由第4航空队(作战飞机近1200架)负责支援。 会战中,德军统帅部不断增加该方向的兵力,先后参加会战的还有第4装甲集团军、第2集团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和意大利第8集团军。 苏军最高统帅部为保卫斯大林格勒,于7月12日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S。 K。 铁木辛哥,7月23日起为V。 N。 戈尔多夫中将),辖第62、第63、第64、第21集团军和空军第8集团军,后第57、第51集团军和第1、第4坦克集团军相继编入该方面军。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任务是,在巴甫洛夫斯克至上库尔莫亚尔斯卡亚520公里正面上组织防御,基本力量集中部署于顿河大弯曲部。 方面军开始遂行保卫斯大林格勒任务时仅有12个师16万人、火炮和迫击炮2200门、坦克约400辆、飞机454架,由远程航空兵(轰炸机150~200架)和防空航空兵第102师(歼击机60架)负责支援。 方面军在斯大林格勒州人民群众支援下,在城市远接近地构筑两道防御地带,在近接近地构筑外层、中层、内层和市区四道城市防御围廓。 先后参加会战的还有东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部队、伏尔加河区舰队、斯大林格勒防空部队。 会战经过 会战按苏军的行动性质分防御和反攻两个阶段。 防御阶段(1942.7.17~11.18) 包括远接近地防御、近接近地防御和市区防御战斗。 远接近地防御:7月17日,德军发起猛烈进攻。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62、第64集团军各前进支队在奇尔河、齐姆拉河一线英勇抗击德军六昼夜,迫使其第6集团军展开部分主力,从而赢得了改善基本地区防御的时间。 23日,德军开始争夺第62、第64集团军主要防御地带,企图对顿河大弯曲部的苏军两翼实施包围突击,进至卡拉奇地域,从西面突向斯大林格勒。 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62、第64集团军的顽强防御和第1、第4坦克集团军各兵团的反突击,打破了德军的企图。 至8月10日,苏军退至顿河东岸,在斯大林格勒外层围廓占领防御阵地,阻止了德军前进。 早在7月31日,德军统帅部即将第4装甲集团军从高加索方向调到斯大林格勒方向,其先头部队于8月2日进逼科捷利尼科夫斯基镇(今科捷利尼科沃市),形成从西南突向斯大林格勒的直接威胁。 为防守这一方向,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部分兵力于7日组建东南方面军(辖第64、第57、第51集团军,近卫第1集团军,空军第8集团军,30日起增加第62集团军,司令为A。 I。 叶廖缅科上将),9~10日实施反突击,迫使德第4装甲集团军暂时转入防御。 至17日,该部德军被阻于外层防御围廓。 近接近地防御:8月19日,德军再度发起进攻,从西面和西南面同时向斯大林格勒实施突击。 23日,德军第6集团军第14装甲军在斯大林格勒以北突至伏尔加河,企图从北面沿伏尔加河实施突击并夺取该市。 苏军统帅部从预备队中抽调第24、第66集团军,会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从北面对德军翼侧实施反突击,牵制德军第6集团军部分兵力,阻敌于西北市郊。 德军统帅部继续增加兵力,并将主力转移到斯大林格勒方向,力图在最短期限内攻占斯大林格勒。 市区防御战斗:苏军V。 I。 崔可夫中将指挥的第62集团军和M。 S。 舒米洛夫少将指挥的第64集团军受领了保卫斯大林格勒市区的任务。 9月13日,德军攻入市区,次日攻占市中心的马马耶夫岗。 巷战中,双方逐街逐楼逐屋反复争夺,对火车站反复争夺达13次之多。 苏军近卫第1集团军和第24、第66集团军9月份在该市以北几乎不停顿地实施反突击,有力地支援了斯大林格勒市区的保卫战。 在斯大林格勒以南发动局部进攻战役的苏军第57、第51集团军也牵制了德军的重兵集团。 28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称顿河方面军(司令为K。 K。 罗科索夫斯基中将),东南方面军改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 9月底,德军指挥部命令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西北方向投入战斗。 此时在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B”集团军群编成内作战的兵力已达80多个师。 10月15日,德军在一个狭小地段突至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及其附近的伏尔加河地域。 11月11日,他们最后一次企图攻占该市,并在“街垒”工厂以南冲到伏尔加河岸,但其攻势已成强弩之末。 18日,斯大林格勒会战的防御阶段结束。 这一阶段,德军死伤约70万人,损失火炮和迫击炮2000余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000余辆、作战飞机和运输机1400余架。 德军统帅部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的计划宣告破产。 反攻阶段(1942.11.19~1943.2.2) 苏军统帅部在防御阶段就制订了反攻计划,其企图是:从谢拉菲莫维奇、克列茨卡亚两地域的顿河登陆场和从斯大林格勒以南的萨尔帕湖至巴尔曼察克湖地域分别实施突击,粉碎德军各突击集团两翼的掩护军队,并沿卡拉奇、苏维埃茨基向心方向发展进攻,围歼直接在斯大林格勒附近作战的德军主力。 反攻开始前,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展开的兵力有西南方面军(近卫第1集团军、第5坦克集团军、第21集团军、空军第17集团军,司令为N。 F。 瓦图京中将)、顿河方面军(第65、第24、第66集团军,空军第16集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62、第64、第57、第51、第28集团军,空军第8集团军),总计110.6万人、火炮和迫击炮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463辆、作战飞机1350架。 苏军当面之敌是德军“B”集团军群(司令为M。 von魏克斯元帅)所属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总计101.1万人、火炮和迫击门、坦克和强击火炮675辆、作战飞机1216架。 双方兵力对比,苏军人员比德军多10%,火炮和迫击炮多50%,坦克和自行火炮多1.2倍,作战飞机多10%。 合围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11月19日,西南方面军及顿河方面军之第65集团军从谢拉菲莫维奇和克列茨卡亚地域实施突击,揭开反攻序幕。 至日终前,西南方面军前进25~35公里;第65集团军因遭敌猛烈抵抗,仅前进3~5公里。 20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57、第51集团军及第64集团军左翼各兵团从萨尔帕湖至巴尔曼察克湖地域开始反攻,突破德军防御,保障快速兵团进入突破口。 上述两个方面军的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向卡拉奇、苏维埃茨基方向迅猛对进,并在拉斯波平斯卡亚地域合围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一部(23日投降);近卫第1集团军、第5坦克集团军、第51集团军则向西南面和南面发展反攻,对整个德军斯大林格勒集团构成合围的对外正面。 23日,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快速兵团在卡拉奇、苏维埃茨基、马里诺夫卡地域会师,合围德军第6集团军全部和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共22个师另160多个独立部队,总计33万人。 苏军步兵兵团到达后构成了绵亘的合围对内正面。 30日前,苏军压缩合围圈,但由于兵力不足,未能从行进间分割和歼灭德军集团。 与此同时,向西南和南面进攻的苏军沿克里瓦亚河、奇尔河、顿河、科捷利尼科夫斯基镇以北一线构成了500余公里的合围对外正面。 粉碎德军救援集团:12月12日,德军统帅部集中第57装甲军另4个步兵师和2个骑兵师从科捷利尼科夫斯基镇地域实施突击,以解救其被围军队。 苏军随即发起科捷利尼科夫斯基战役(12月12~30日),将这股援军全部击溃。 顿河中游的苏军为发展反攻,于16日发起顿河中游战役,歼灭5个意大利师另3个旅,击溃5个罗马尼亚师和1个德军师,重创德军4个步兵师和2个装甲师,迫使德军统帅部最后放弃解救被围集团的企图。 至12月底前,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合围对外正面击溃了驰援之敌,并将其残部击退150~200公里,从而为歼灭被围于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歼灭德军被围集团:1943年1月10日,顿河方面军(辖第66、第24、第65、第21、第57、第64、第62集团军,空军第16集团军)经猛烈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后转入进攻,开始歼灭被围德军。 第65集团军从西面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实施主要突击。 炮兵在苏德战争中首次以徐进弹幕射击支援步兵和坦克冲击。 12日,苏军逼近德军位于罗索什卡河的第二防御地带。 为突破该地带,第65集团军转移到第21集团军地带。 方面军各兵团于15日重新开始进攻,17日前到达沃罗波诺沃、大罗索什卡一线,遇到德军顽强抵抗。 经22~25日的激烈战斗,苏军粉碎德军在该地的抵抗。 26日晚,第21集团军在马马耶夫岗西北坡与从斯大林格勒迎面进攻的第62集团军会师。 德军集团被分割成南北两部分。 31日,德军第6集团军南集群停止抵抗,保卢斯被俘。 2月2日,北集群投降。 会战结局 会战中,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被歼灭。 法西斯集团损失官兵近150万人,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1/4。 苏军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不仅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性转折的主要标志。 苏军从此基本掌握战略主动权,开始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和进攻。 会战的胜利坚定了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必胜信心,巩固并扩大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法西斯集团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震撼了整个法西斯德国,动摇了仆从国对它的信任。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显示了苏军不断增强的军事威力和较高的军事学术水平。 苏军最高统帅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战略指导和战役指挥。 在防御阶段,构筑大纵深防御体系,适时占领防御阵地;及时前调预备队,组建新的方面军;不断实施反突击和反冲击,大量消耗敌人,阻止了德军进攻,为尔后转入反攻创造了条件。 反攻开始前,最高统帅部适时制定周密的反攻计划,隐蔽实施反攻准备,正确选择主要突击方向和确定反攻时间。 反攻中,3个方面军先后在7个地段上实施突破,使德军不能判明苏军主要突击方向和集中使用其预备队;各方面军和集团军之间密切协同,并以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组成快速集群,同时而迅速地构成合围的对内、对外正面,并在对外正面发展反攻;首次充分运用了炮兵进攻这一形式和单层徐进弹幕射击支援步兵和坦克冲击的方法;航空兵第一次采取进攻样式,并协同高射炮兵成功地实施了对被围德军集团的空中封锁等,从而保证了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其军事上的主要原因是:战略企图与实力相脱节,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兵力部署分散,形不成进攻重点;后勤供应困难等。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1918年后改称斯大林格勒。 它位于伏尔加河下游、顿河以东约60公里处,是苏联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水陆交通的中转站。 也是来自高加索的石油转运站和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 1942年4月5日,希特勒下达了第41号作战指令:“要集中一切力量用于在南段实施主要战役,消灭顿河以西的苏军,以便进而夺取高加索的石油产地”。 为此,德军最高统帅部拟定了代号为“蓝色作战”的南方作战计划,改组了原南方集团军群,将其分为A、B两个集团军群。 A、B两个集团军群共拥有97个师计90万人,1200辆坦克,余门火炮和迫击炮,1640架飞机。 南面的A集团军群由利斯特元帅指挥,辖有第17集团军、第1装甲集团军和意大利第8集团军,其任务为征服高加索地区;北面的B集团军群由冯.包克元帅指挥,辖有第4装甲集团军、第2、第6集团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其任务为掩护A集团军的北面侧翼,其手段则为占领斯大林格勒。 此外在克里米亚,还有曼施泰因指挥的德第11集团军。 1942年5月8日,曼施泰因指挥的德第11集团军在克里米亚发起了春季攻势,一周后占领了刻赤半岛。 7月4日攻占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拿下了整个克里米亚。 6月28日,德军两个集团军群分别从库尔斯克东北、哈尔可夫东北、斯拉维扬斯克、斯大林诺一带发动进攻,苏军被迫后撤100-300公里,德军侵入顿河大弯曲部。 南面的A集团军群继续向高加索油田区推进,北面的B集团军群则以斯大林格勒为目标。 德军最高统帅部指定由B集团军群的由保卢斯指挥的第6集团军进攻斯大林格勒,第6集团军是当时德国较强的集团军,辖6个军(其中两个装甲军)共18个师,约25万人,坦克740辆,火炮或迫击炮7500门,由第4航空队1200架作战飞机进行支援。 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心在斯大林格勒组织坚守。 为此,苏军于7月12日在西南方面军原有基础上组建了由铁木辛哥元帅为司令(7月23日起改由戈尔多夫中将接替)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其编成内有从苏军战略预备队调来的第62、第63、第64集团军和原西南方面军的第21、第28、第38、第57集团军及空军第8集团军、海军伏尔加河区舰队。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实际能投入的力量有12个师,约16万人、2200门火炮和迫击炮、近400辆坦克、飞机454架。 其任务是固守巴甫洛夫斯克至库尔莫亚尔斯卡亚的长约530公里、纵深为120公里的防御地带。 近郊恶战 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战役拉开序幕。 德军第6集团军在炮兵、航空兵的支援下,分成南北两个突击集团,企图从行进间突破苏军防御,向卡拉奇总方向发展进攻,围歼顿河右岸的苏军,从西南方向突向斯大林格勒。 7月23日,德军突破苏军第62集团军右翼防线,形势告急。 斯大林任命年轻的第64集团军司令戈尔多夫中将取代年迈的铁木辛哥元帅指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并派素有“苏联红军智多星”之称的华西列夫斯基上将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前往斯大林格勒协助指挥战事。 7月25日,德军以2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的强大兵力对由苏军第第64集团军的第229师5个营驻守的右翼阵地发起攻击,企图在卡拉奇附近强渡顿河,直扑斯大林格勒。 次日,兵力薄弱的第229师被击溃。 苏64集团军被迫退过顿河。 8月1日,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加入进攻,得到加强的德军突破了苏第51集团军的防线后,攻占列蒙特纳亚并逼近了科捷尔尼科沃。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为了阻止德军,于8月3日组成了拥有4个师又2个旅(后又增加了1个师)的“战役集群”,与德军激战两天后被迫退到阿克赛河北岸,5日,德军已前出到阿勃加涅罗沃地域。 在这危急关头,斯大林签发了著名的《第227号命令》,要求苏军部队“不许后退一步” 。 苏军接着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和反击,至17日,苏军退守斯大林格勒外层围廓。 8月中下旬,德军统帅部调整部署,集结了21万人,2700门火炮和迫击炮,600辆坦克和1000多架飞机,以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和霍克的第4装甲集团军分别从西北、南部两个方向对斯大林格勒发起“钳形攻势”。 22日,德第6集团军的第14装甲军和步兵第8军的3个步兵师、2个摩托化师及1个装甲师突破了苏第62集团军在韦尔加奇和彼斯科瓦特卡地段的防线,强渡顿河,将苏军分成两部分,苏第62集团军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切断了联系。 23日,德军推进到斯大林格勒以北的叶尔佐夫卡地域,前出到伏尔加河,对市区造成了严重威胁。 同日,德军先出动飞机几百架,入夜又出动2000架次的飞机对斯大林格勒进行了自侵苏以来烈度最强的狂轰滥炸,使该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战后英国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一书对此评述道:“这是一次纯粹的恐怖袭击,其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屠杀和平居民,压垮苏军,瓦解士气,散布恐慌气氛”。 但斯大林格勒的苏联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德第6集团军司令官保卢斯的副官在这一天的战地日记中写道:“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市民的支援下实施反攻击。 市民们也拿起了武器,表现得非常英勇。 在战场上可以看到被打死的身穿工作服的工人,他们那已僵硬的手还握着步枪和手枪。 在被击毁的战车驾驶舱里,呆坐着被打死的工人。 类似这样的情况,我们从未见过”。 在南路进攻的德第4装甲集团军,在阿勃加涅罗沃西部地区突破了苏军防御,29日,进至加夫里洛夫卡地域,威胁到斯大林格勒正面防御的苏军后方。 苏军最高统帅部面对这一严重形势,将一切能够动员的兵员物资,都派往斯大林格勒地区,并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赶赴斯大林格勒前线督战。 8月下旬和中旬,苏军从南北两面发起了几次反击,虽减轻了对斯大林格勒城区的压力,但未能歼灭突至伏尔加河的德军,双方经过激列争斗,伤亡都很大。 至9月12日,苏军撤至市区围廓,外围防御地带已全部丧失。 市区争夺 最高副统帅朱可夫将崔可夫中将调任为第62集团军司令,该集团军的任务是防御斯大林格勒城区。 兵力约4万人,德军攻城兵力共13师,约17万人,比苏军多四倍。 崔可夫表示:“斯大林格勒对我们全体苏联人民至关重要,这个城市的失守将挫伤人民的斗志。 我发誓决不离开这座城市,我将采取一切办法坚守。 我决心要么守住城市,要么就战死在那里” 9月12日,希特勒从东普鲁士飞抵乌克兰的文尼察,召见了B集团军群司令包克元帅和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 “要尽快把那座城市拿到自己手里,不要让它变成人们长期瞩目的焦点,更不能让它牵扯我们更多的精力。 要知道,德国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 ”他面带愠怒之色对他俩说。 随后,他命令第6集团军于次日起发起猛攻,不惜任何代价迅速占领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巷战 9月13日,市区争夺战全面展开,德第6集团军组成两个突击团向市区中部和南部进攻。 守城部队顽强抵抗,实施猛烈反击。 14至15日,德军对苏第62集团军实施强攻,双方在马马耶夫岗等城郊进行激烈的街巷战斗。 经过两天激战,德军死亡2000人,苏军也损失惨重。 接下来的战斗更加激烈,崔可夫说∶“我们的部队在这里经受了从残酷和顽强程度来说都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恶战”。 守卫斯大林格勒城南粮仓的近卫步兵第35师师长杜比扬斯基在给崔可夫的战报中说∶“情况在不断变化着。 原先,我们在粮仓的上面,德国人在下面。 我们刚刚把德国人从下面赶出来,他们却又钻到了上面”。 9月25日,德军占领了城市南部和中部,27日继续向北部工厂区突击。 战斗是惨烈的,参战的德国将军汉斯. 德尔在《进军斯大林格勒》一书中写到:“敌我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铁路路基,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甚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能相比。 我们早晨攻占了20公尺,可是一到晚上,俄国人又夺了回去”。 至11月初,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 眼看天气又要冷下来,倒霉的冬天即将来临,希特勒让几乎没有多少越冬物资储备的保卢斯趁天气还暖和再作一次努力。 11月11日,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城区内,向苏军据守的阵地发动了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 保卢斯以5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和2个工兵营在宽5公里的正面上发起强攻。 战斗队形高度密集。 一天之内,双方为争夺每寸土地、每一座房屋,都进行了异常激烈的战斗。 守卫阵地的苏军,顽强抵抗,其中有的师仅剩下不足1个团的实力,仍没有丢失自己据守的地段。 在伤亡数千名官兵的情况下,保卢斯被迫于次日停止了进攻。 苏军反攻 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于在斯大林格勒发动全面反攻行动,以围歼该地域的德国重兵。 反攻前,苏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秘密调集了大量兵力。 至11月中旬,共展开了三个方面军,除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外,还有顿河方面军及西南方面军。 三个方面军总兵力达11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463辆,作战飞机1350架。 德军方面,经过增援,德B集团军群所属第6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等,共有兵力101万人、火炮和迫击炮门、坦克和强击火炮675辆、作战飞机1216架。 但德军战线延长,铁路运输无保障,前线和后方都缺乏战略预备队,物资供应也不足。 19日晨7时30分,苏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共110余万部队在纷飞的大雪中发起强劲反攻,首先突向对方最薄弱的罗马利亚军阵地。 23日,苏军攻占了顿河左岸的重要支撑点卡拉奇,在拉斯波平斯卡亚地域包围并歼灭了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第4、第5军,俘敌人。 随后,苏军三个方面军合围了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的一部分兵力,共22个师,总计33万人,将其压缩在150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 德国新任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力劝希特勒同意保卢斯趁苏军合围刚刚形成迅速突围,他几乎已经把元首说服了,然而,大言不惭的空军司令戈林却向希特勒保证说,他可以保证第6集团军的空中补给,要多少有多少。 希特勒遂于11月24日命令保卢斯坚守阵地。 为救援第6集团军,希特勒将曼施泰因元帅从列宁格勒前线调往斯大林格勒担任新组建的顿河集团军群司令,要他杀开一条血路为第6集团军解围。 12月12日,曼施泰因的“冬风计划”反攻作战开始了。 至12月19日,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所属的第57装甲军已突进到离南面包围圈30英里以内。 曼施泰因命令保卢斯迅速突围与第4装甲集团军会合。 然而保卢斯在没有接到希特勒的直接命令之前,没有突围的意图,他以燃料不足为由拒绝了曼施泰因的命令,放弃了这最后一次机会。 12月27日,第4装甲集团军的主力第57装甲军在苏军的强大攻击下,终于退回了原来的阵地,救援第6集团军的行动失败了。 1943年1月初,被围的德第6集团军阵地被压缩得越来越小,且受到苏军的严密空中封锁,空运补给几乎中断,濒于弹尽粮绝的地部。 总兵力减至25万人、坦克300辆、火炮和迫击炮4130门、作战飞机100架。 苏军最高统帅部制定了歼灭德第6集团军的“指环”作战计划,由顿河方面军负责实施。 该方面军共7个集团军,由空军第6集团军负责空中支援,计有39个师和10旅,共有兵力21.2万人、坦克257辆、火炮和迫击炮6860门、作战飞机300架。 1943年1月8日,顿河方面军向被围的德军发出最后通牒,敦促德军投降。 保卢斯电告希特勒,要求准予他相机行事,但希特勒驳回了他的请求。 10日,苏军向被围德军发起攻击行动。 23日,冲进市区,攻占马马耶夫岗,与守城的第62集团军胜利会师。 1月24日,保卢斯向希特勒报告说:“部队已不能支持了,继续抵抗已毫无意义,请准允我们投降。 ”他得到的答复是:“投降是不可能的,第6集团军应在斯大林格勒尽到其英勇的责任,直到最后一人为止。 ”1月31日,苏军第64集团军的第38摩步旅打到了保卢斯的司令部,刚刚被希特勒授予元帅军阶的保卢斯及其手下的步兵第4军军长普费费尔中将、第51军军长库尔茨巴赫中将、第295师师长科尔费斯少将等德军高级将被迫投降。 两天后,在斯大林格勒其他阵地上的德军也全部投降了。 与保卢斯一同被俘的,有23位将官,2000名校级以下军官和9万名士兵。 至此,历时200余天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 此役成为苏德战场的转折点,正如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所说:“我们在斯大林格勒损失25万官兵,那就等于打断了我们在整个东线的脊梁骨”。 RVx吉尼斯世界纪录百科,历史百科,动物百科,植物百科,世界之最记录,最新热点新闻-科奇新闻网

更多排行: 俄罗斯

相关文章

更多排行榜

热门文章